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力第二章

人力第二章


后来一下子下了岗,想说话都不会了。朋友见她生活
没了着落,介绍她去一家民营企业。面试时,许老板
问一句,韩秀玲答一句;不问便垂头不语。许老板心
中不悦:这么个不说话的人怎么当业务员?但碍于面 子,只好说:“每月200块钱,干一个月看看吧。”
当时,该城市平均每人每月最低生活保障线为250元。干一个 月只给200元工资,老板的意图显而易见。可是不说话的韩秀
社会人假设
• 人类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需要,而不是 经济需要。 工业革命和工作合理化的结果,使得工作 变得单调而无意义,因此必须从工作的社会 关系中去寻求工作的意义。 非正式组织有利于满足人的社会需要,因 此,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影响比正式组织的经 济诱因对人有更大的影响。 人们最期望于领导者的是能承认并满足他 们的社会需求。
受,同时齐心协力贯彻这一目标。
在组织中提倡和鼓励爱心,管理者对人的评价多从整体考虑, 从而使团体结果保持稳定化。
完善沟通渠道,实行慎重评价与缓慢的升迁制度。
案例链接:韩秀 玲
韩秀玲为什么会判若两人?
有一位下岗女工,名叫韩秀玲。下岗前在某企业的 流水线上干了20年。上班时不准说话,也无需说话。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
• 人的自然属性 • 人的社会属性 • 人的思维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
• 人属于自然界(人的自然化)
• 人统治自然界(人的人化)
人的社会属性
• 人不能离群索居,必须在社会中生存。 • 人除了生存需要外,还存在着许多社会需要。 • 人的需要存在着客观的社会尺度。(时代性、阶级性)
柯达公司编年史
• 1935年,推出了柯达彩色胶卷。 • 1963年,推出即拍即得相机 KODAKINSTAMATIC,将业余摄影 推向了新的高度。 • 1970年,已生产了5000多万部KODAKINSTAMATIC相机。 • 1981年,销售额超100亿美元。 • 1991年,推出第一台数码单反相机。 • 1994年,柯达快速彩色冲印店进入中国市场。 • 1997年2月,市值达到了巅峰的310亿美元,风光程度堪比今时今 日的苹果。 • 2004年,柯达被道琼斯除名并停止销售胶片相机以应对数码潮流。 • 2005年,柯达数码相机在美销售夺冠,盈利高达57亿美元。2007 年跌至第四,2010年跌至第七。 • 2009年,柯达停售历经74年之久的35毫米彩色胶片。 • 2011年,柯达仅能勉强维持市场份额,并受创于为职工发放巨额抚 恤金。柯达股价跌幅超过80%。 • 2012年,柯达依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向纽约一家破产法院申 请破产保护。
第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
学习目标
• • • • • 了解几种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 说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阐述人力资本理论 解释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现象 对不同能力、个性的员工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第一节 人性的假设与管理
• • • • • 导入案例 “经济人”的假设与管理 “社会人”的假设与管理 “自动人”的假设与管理 “复杂人”的假设与管理
基本观点:
企业成员之间可以产生相互信任感。 在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基础上形成人际之间的亲密关
系,使人愿意为他人和团体服务,甚至做出某种牺牲。
人们既有共同的利益与目标,也有各自的欲望与需求, 每个人都是多种矛盾的统一体。
相应的管理方式:
为了促进相互信任,必须使企业的目标为全体员工理解和接
相应的管理方式:
注意运用权变的观点看待管理中的人和事,把人看成是因时、 因地、因事而变的复杂人。
管理中,要根据环境及条件的变化,采用相应的管理模式。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多样地选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五、Z 理论
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 20世纪80年代由美籍学者威廉·大内,在比较美 日两种管理模式后提出的理论。
玲真的二话没说就干起来了——推销卫生巾。这其中,韩秀玲 的苦辣酸甜、汗水泪水暂且不表,单说那许老板见到韩秀玲的 销售业绩后竟吃了一惊,连着给她长了三次工资。后来,韩秀 玲成了该公司某地区的总经理。这时人们见到的,是一个神采 飞扬、侃侃而谈的韩秀玲。 思考题: (1)韩秀玲为什么会变成一个不会说话的人?韩秀玲发生深 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本案例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那些启示?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人力资源就是存在于人身上的社会财富的创造
力,就是人类可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体力、 技能和知识。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劳动力得 以实现价值的条件。
在工业社会,战略资源是资本。在新的信息社会
中,关键的战略资源已转变为信息、知识和创造性。 公司可以开发的有价值的新的资源的唯一对象,是它 的雇员。这就意味着整个新的重点在于人力资源。因 此,人力资源在众多的资源中被称为“ 第一资源”。
“社会人”理论
明确提出者:梅奥 “社会人”:重视社会性需要,轻视物质性需要的人。 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 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 人。

基本观点: 物质利益刺激对人的工作积极性有一定影响,但归属感、 身份感、尊重感等心理因素有更大的作用。 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士气,而士气的高低又取决于成员在 家庭、群体及社会生活各方面人际关系的协调程度。 管理者的领导方式和领导作风对激励企业员工有着不可忽 视的影响。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最终确立的标志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定义
舒尔茨: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而体现在劳动 者身上的体力、智力和技能。 与物质资本共同构成了国民财富。其有形形态就是人力资源。 其价值包括: • 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 • 维持劳动者形成智力所需的各项费用; • 维持劳动者家属生活与繁殖、养育子女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
才干、发挥潜力,从而在内心得到最大的满足。 建立决策民主化、工作内容丰富化和工作时间弹性化等方面的 制度,保证员工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
• 人的工作动机不但是复杂,而且变动性很大。 一个人在组织中可以形成新的需求和动机。 人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团体中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动机模式。 一个人是否感到心满意足,肯为组织尽力,取决于他本身的动机 结构与他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可以依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 同的反应。
在正常情况下,人会主动承担责任,力求有所作为。
在实现所承诺的目标活动中,人都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相应的管理方式: 要努力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以利于人 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减少员工自我实现过程中的障碍,使工作变得更具有挑战性。
充分运用内在激励的方式,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知识、增长
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例
• 柯达公司 • 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 • 每年年初,公司与员工一起设定每年的工作目 标
柯达公司编年史
• 1878年,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伊士曼发明了一种涂有一层干明胶的胶 片,而在此之前,感光底片都是湿片。 • 1879年,伊士曼又发明了一台乳涂敷机,开始批量生产干片。 • 1880年,乔治· 伊斯特曼在美国创立柯达公司的前身———“伊斯曼 干版公司”。 • 1883年,伊斯特曼发明了胶卷。 • 1888年,伊斯特曼发明了史上第一台小型相机,并模仿快门的“喀 哒”声起名为“柯达”,从此改变了摄影的方式。 • 1892年,更名为伊斯特曼-柯达公司。 • 1896年,第10万部柯达相机下线,而胶片和相纸则以每月400英里 的产量生产。 • 1900年,推出了第一部著名的BROWNIE相机,售价1美元,使用 15美分一卷的胶卷。 • 1932年,柯达推出了第一盘8毫米业余电影胶片、摄像机和投影仪。
超 Y 理论——又称权变理论
人性假设是“复杂人”
管理学家们认为:人不可能是纯粹的经济人、社会人 或自我实现人,而是一个因时、因地做出各种不同反 应的“复杂人”。
基本观点:
人的能力与需要具有丰富性与多变性。 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支配着人的行为。 人能够对多种互不相同的管理模式做出反应,但却没有一 种万能的管理模式能适用于一切人。
关于人性的假设
西方理论 中国古代理论
内涵
经济人 性恶论
社会人 性善论
自动人 尽性主义
复杂人 流水人性
目好色,耳好声,恻隐之心, 把各人的天赋 性犹湍水,决 口好味,心好利,羞恶之心 良能发挥到十 诸东方则东流, 骨体肤里好愉逸。辞让之心, 分圆满,人人 决诸西方则西 是非之心 可以自立 流 (荀子) (孟子) (梁启超) (告子)
• 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社会的高度发展。
人的思维属性
• 感性阶段
• 知性阶段 • 理性阶段
第二节 人本管理与人力资本管理
• 组织与管理 • 人本管理的基本原则 • 人力资本理论
人本管理的基本原则(理解)
• 个体差异原则 • 科学管理原则 • 要素有用原则
• 激励强化原则
• 教育培训原则 • 文化凝聚原则
导入小案例—电子商务事业部的管理
• 陈博士,某公司顾问接到王总求救:技术与管理人才流失严 重,电子商务部门为重灾区: • 一、贸易事业部与电子商务部之间的矛盾?
• 二、电子商务部对公司管理方式上的不适应?
思考
• 如果你是陈博士,你 会怎么做?
经济人假设(x理论)
• 人是有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 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人总是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 行事,力图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满意的报酬。 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总是被 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下从事工作。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创始人 (重点)
创始人: 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美国经济学家) 加里·S·贝克尔(Gary S. Becker) 舒尔茨:《人力资本的投资》(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贝克尔:《人力资本:特别关于教育的 理论与经验分析》(196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