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班组技术交底
(5)设计要求有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
(6)下层柱的主筋露出楼面部分,宜用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桩筋直径。
(7)柱筋保护层用塑料卡牢固在柱主筋上,间距一般1000以确保主筋保护层厚度的正确。
(三)、墙钢筋的绑扎
(l)先立2-4根墙钢筋,与伸出的措接钢筋绑扎好,划好水平筋间距,然后在下部及中部绑两根定位根筋,并在横筋上划上竖筋间距、接着绑扎其余竖筋,最后绑扎其余钢筋。
在隐蔽验收后进行砼的浇筑。
当基础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轴线的测设做为砖砌墙体的控制依据。按要求进行砖墙的施工。
(一)、底板钢筋绑扎
(l)绑扎前先弹好底板钢筋的分档标点线和钢筋位置线,安放砼垫块,然后摆设下层钢筋。
(2)双向受力的钢筋不得跳扣绑扎。
(3)绑好底层钢筋,摆好钢筋马凳后,即可绑上层钢筋的纵横两个方向的定位钢筋,并在定位钢筋上划线,然后排放纵横钢筋,绑扎方法与下层钢筋同。
钢筋搭接接长范围内,交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钢筋标示直径的5倍,且不大于100mm。
钢筋的接头宜采用绑扎搭接,其搭接长度不处小于1.2la,且不小于300mm。其接头位置和其占同一载面(35d范围内),内受力钢筋的接头百分率应满足《砼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且每个接头绑扎点至少为三点,即两个端头和中部位置。
(4)底板上、下层钢筋有接头时,应错开,其位置、数量均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5)在后浇带处,底板主筋按设计连续安装不得切断,平行于缝带的钢筋可在以后浇筑缝可在以后浇筑缝带砼时绑扎。
(6)墙、柱主筋插筋伸入基础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根据划好的墙位置准确。必要时可附加钢筋,再用电焊固定。
(二)、柱子钢筋绑扎
1.钢筋的接长
框架建筑部份的梁水平钢筋采用水平窄间隙焊和闪光对焊接长;一般砖混结构部份的梁钢筋接长采用绑扎接头。框架柱的纵向钢筋均小于等于25mm时,采用压力电渣焊接头。焊接接头现场由专职质安员认真负责外观检查,并随机取样,按规范要求分规格确定组数,做力学性能检验。
2、其质量要求
外观检查
水平窄间隙焊接头处处观检查应逐个进行。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钢筋接头:1级钢筋采用绑扎接头,其搭接长度为40d,2级钢筋采用搭接双面焊接,搭接长度为10d。
现浇板:上部钢筋锚固长度30d,下部钢筋在支座处锚固长度≥200。
构造柱:主筋在楼层处搭接,搭接长度为40d;构造柱主筋锚入梁内为35d,至屋面女儿墙压顶。构造柱与梁的连接按标准作法施工;屋面女儿墙间距2m左右设置女儿墙构造柱,标准作法施工。
钢筋规格、截面参数、外形尺寸应符合规定,钢筋表面不应有裂纹、折叠、结巴、压痕等缺陷。
双向受力网片每个夹叉点均应绑扎,单向受力网片除边缘网片外,中间应间隔绑扎。
当因特殊情况用1级钢筋代换时,其载面面积应满足As=0.583AL公式规定。(As:冷轧扭钢筋载面面积,AL=1级钢筋载面面积)。
纵向受拉钢筋不宜在变拉区载断,当必须载断时,接头宜在受力较小处,并相互错开。在规定的搭接长度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筋截面积不大于总载面积25%。
3、配合项目部工长作好各级安全教育工作。
4、钢筋对焊和竖焊的作业人员的上岗证及时提供给项目部存档,完成模拟焊接测试等工作。积极配合项目部作好钢筋材质的见证取工作。
5、对所有进场的材料要分类堆码和标识,未经检验的材料严禁使用。
(二)机具准备
为满足工程进度需要,应配备下列机具:
对焊机4台
钢筋弯曲机8台
钢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料机4合
柱箍筋在梁绷横交错处密集设置有困难时,在征得设计同意前提下采用开口箍贯入柱内后采用单面焊接。
4、板筋制作安装
在有利施工的前提下,现浇板配筋尽可能按连续板配置,这样既减少弯钩投入,也有利结构安全。
当板筋为双向配置时,其长向筋应置于短向筋之上。
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单,进场后应分规格堆放。
钢筋进场后分批复核,每批重量不大于10T,连续检验10批均合格检验批量可扩大一倍。
(五)、板钢筋的绑扎
(l)绑扎前应修整模板,将模板上垃圾及染物清扫干净,用粉笔在楼上划好主筋、分布筋的间距。
(2)接划好的钢筋间距,先排设受力主筋、后放分帧钢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同时配合安装并固定。
(3)板与次梁、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应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钢筋在下。
(4)对板的负弯矩钢筋,每个扣均要绑扎,并在主筋下安放距离梁边300-400处与楼板厚度相适应的撑铁,以防止被踩下,还应在负弯矩钢筋端部设置Φ12通长钢筋,同撑铁保持其位置,详下图:
2.钢筋的外观检查。如发现有异常时(包括在加工过程中有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着不正常时)应拒绝使用。
(二)、钢筋加工
1.虽有出厂力学性能指标,但外观质量缺陷严重的,不予使用;
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3.调直钢筋时,一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二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4.一级钢筋末端需作1800弯钩,其园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二级钢筋末端需作900或1350弯折时,弯曲直径D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
接头处焊缝应饱满,不得有裂纹,不得有深度大于0.5mm的咬边.
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超过钢筋直径的0.1倍,同时不得大于2mm。
接头处的弯折不大于40
力学性能试验
对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不合格的接头要切除重焊。如不能切除重焊,需补强。补强方法是在接头处焊上段80-100mm长的角钢(L40-L60)。然后,随机切取3个试样作为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应用。
(四)、梁钢筋绑扎
(1)当采用模内绑扎时,先在主筋模板上按设计图纸划好箍筋的间距,然后按以下次序进行绑扎:
将主筋穿好箍筋,按已划好的间距逐个分开→固定弯起筋和主筋→穿次梁弯起筋和主筋并套好箍筋→设主筋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次底主筋与箍筋绑住→绑扎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2)梁中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的接头交错设置,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的交叉点均应扎牢。
(3)弯起钢筋与负弯矩钢筋位置要正确,梁与柱交接处,梁钢筋锚入往内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纵向受力钢筋为双排或三排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直径25mm的短钢筋。当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宜与纵向钢筋规格起同,以保证设计要求。
(5)主梁与次梁的上部纵向钢筋相遇处,次梁钢筋应放在主梁钢筋之上。
(四)、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流程
模板或基层二次放线校正
钢筋位置
按线调整钢筋,保证基层位置准确
铺底层筋,位置
间距准确
成型钢筋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现场焊接试样
绑上层钢筋放置垫块确保厚度
绑扎主梁钢筋
原材料复验合格
钢筋翻样下料
基层处理清底
绑次梁筋处理好交接点
数量垫块确定保护层厚度
固定钢筋位置、形状准确
(五)、施工方法及措施
钢筋交叉点应采用铅丝扎牢。
板的钢筋,双向受力钢筋必须全部扎实。
梁中如遇双排钢筋时,为保证梁筋正确位置,需在梁筋之间加短钢筋ф25@2000进行支座隔离。
钢筋绑扎完毕,通过自检、互检、交接检后,会同质监部门到场抽检合格办理隐蔽验收记录后,方能浇砼。钢筋代换应经设计单位认可。钢筋在接头区段内的允许面积:绑扎接头≤25%,焊接接头≤50%。
5、钢筋施工措施
①采用冷拉法调盘元,应尽量降低冷拉速度,冷拉率不大于4%。
②钢筋接长除设计特殊注明者外,宜优先采用焊接。当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严格按设计要求。梁钢筋专人放实样,现场配料。其余梁采用窄间隙焊。采用焊接的接头,其焊接工艺和质量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要求;钢筋的锚固、接头位置均应满足现行国家规范和设计要求;钢筋绑扎接头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③施工前认真学习图纸,了解设计示意图,结合规范放制钢筋大样。放样后,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图纸进行审核,试制无误后,方可批量生产,减少返工浪费,确保工程质量。
④采用连续配料法,同时满足施工规范错开接头的要求,钢筋水平接水采用闪光对焊。对焊钢筋必须在抽样试验报告单上注明使用部分,操作人员姓名。
6、钢筋的搭接和定位锚固
冷拉机2台
竖焊用弧焊机4台
(三)、劳动力准备
根据工程量、要计划每两个单元配备一个由35名技术工人组成的作业班组,并保持每个作业班组都能满员满工作量的工作。当现场实际情况需要时,可对每个作业班组的人员进行调整,以满足工程进度的需要,确保工程按计划完成。
二、施工方法
(一)、原材料
1.本工程钢筋翻样由现场专人负责,均在施工现场钢筋车间内加工,由塔吊运至各绑扎点进行安装绑扎。
(一)、钢筋闪光对焊焊接
作业条件:
a.焊机状态良好,电焊机容量、电压符合要求并符合安全规定:
b.操作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并持证上岗。
(l)根据钢筋品种、直径和所用对焊机功率大小,当钢筋直径<18时,可采用连续闪光对焊;当钢筋直径≥20时,应采用预热光对焊的方法。
钢筋的绑扎接长应符合规范要求。
3、钢筋制作安装
梁筋制作原则
梁筋制作按下部筋在支座处,上部筋在跨中1/3范围内接长接头采用对焊与窄间隙焊相结合。
主梁与次梁相交时,应顺主筋加鸭筋。
当两梁断面相同首先保证主梁箍筋尺寸,将次梁架于主梁筋之上。
梁筋绑扎原则
绑扎顺序:纵横梁下部筋穿入梁箍筋→纵横梁下筋按序穿入柱子筋后按设计数量放柱箍筋→绑柱箍筋→绑梁下部筋及一排筋→梁上部筋穿入箍后绑扎。
5.钢筋焊接前必须先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焊工必须持有效焊工考试合格,并按规范规定进行焊接操作。
6.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7.所有箍筋除注明为焊接箍外,其余均为封闭式箍筋.除现行的施工规范要求外,还应满足设计图纸中的具体要求。
(三)、钢筋制作工艺流程如下:
各部位钢筋的保护层采用砼强度等级相同的砼预制垫块,按600—1000mm的间距绑扎于钢筋上,不允许采用碎砖和卵石垫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