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2015〕2号XXXXXXXXXX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安全生产中长期规划和跨年度专项方案通知公司所属各科室、各项目部、分子公司: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要求,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一)安全生产基本现状“十一五”期间,全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安全生产要求,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
1.全面完成了安全生产控制指标。
“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零件,无死亡事故;2006~2010年,总体趋势良好,低于考核控制指标。
2.安全生产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十一五”期间,企业规模快速扩张,重难点工程和高风险项目随之大量增加,施工现场各类劳务人员迅速增多,企业规模扩张与资源配置的矛盾逐步加剧,安全生产经受了严峻挑战。
3.安全生产组织体系运行有效。
集团公司基本建立起了“安委会统一领导,以专职机构为骨干,以相关部门为依托,覆盖各管理层级”的安全生产领导组织体系。
专职机构设置和专职人员配备不断强化,稽查队伍建设逐步规范,安全生产监管能力不断提高。
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逐步规范。
集团公司以“主体责任明确、分级传递到位,一岗双责、岗岗有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员、全过程”责任体系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促进了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5.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
集团公司将安全生产检查、稽查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相结合,认真组织和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定期大检查和专项检查、稽查,并建立了信息统计和报送制度,促进了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运行,有效防范了生产安全事故。
6.安全教育培训取得成效。
集团公司对教育培训工作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加强了企业“三类人员”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专职人员持证上岗率和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7.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结合实际情况,集团公司进一步规范事故报告和处置程序,完善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摸索建立平战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强化应急演练和应急知识培训,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升。
(二)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的关键时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经济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将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
一是践行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新要求。
国家已把安全生产提高到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层面,安全法制逐步健全,各部委、各地方纷纷出台严管措施,把安全生产与企业资质、市场开发、生产经营、企业信誉相结合,事故成本越来越大。
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期望不断提高,广大从业人员“体面劳动”观念不断增强,对改善作业环境、保障职业安全健康权益等方面有新期待,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和可持续发展,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
“十二五”时期,集团公司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一流企业。
一流的企业既要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经济效益,更要有一流的安全生产业绩。
在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方面应有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要求,更突出的作为,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做出新贡献。
三是面临严峻形势,安全生产工作需要研究解决新课题。
由于部分工程项目仍然存在违法违规分包、转包,协作队伍管理失控等问题,导致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影响企业形象和稳定发展。
现有管理体制机制与企业发展未完全适应,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从根本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向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全公司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一些影响公司安全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仍然存在。
一是部分项目存在基础管理薄弱、执行力不强、分级管理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施工过程卡控不严、“三违”现象突出、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不到位等问题,这说明安全生产基础依然不牢。
二是随着集团公司快速发展,项目管理专业人才不足、资源配置不强,致使安全生产存在潜在风险。
三是公司主营业务中工程施工存在机械装备不足、生产力水平低、先进科技、信息化手段少、险情预报预警能力落后等问题,导致安全风险控制能力差。
四是部分项目仍然存在分包队伍准入审查不严、管理不规范、管理失控的现象,导致规章制度落实、安全措施执行不到位,使企业安全生产存在重大隐患。
五是公司主业对协作队伍依存度高,劳务人员流动性大、培训教育不足、技能素质偏低、自我保护能力差,导致企业和项目安全风险增加。
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做好防范各种风险的准备,加快解决安全生产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集团公司做强做优的发展目标。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坚持安全第一、落实防治结合,推进人本管理、实行全员参与,完善制度措施、消除隐患事故,提倡科学发展、确保持续改进”的方针,树立“零事故”理念,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为主线,以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为重要支撑,进一步健全管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增强监管能力,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夯实管理基础,降低事故总量,减少职业危害,有效防范和遏制一般及以上事故,促进全公司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和根本好转,为企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二)规划目标到2015年,健全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重大风险作业监控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以遏制一般及以上事故为重点、减少人员伤亡为目标,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杜绝一般及以上因工责任伤亡事故;职业卫生状况明显改善,职业病有效控制,杜绝急性、大范围、群体性职业中毒事件。
三、主要任务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和国家安监总局《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要求,以工程项目为落脚点,分阶段、有重点的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集团公司各项目在2015年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
(一)牢固树立“零事故”理念。
组织全员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指导思想,把安全发展和“零事故”理念落实到每个项目、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到2015年要让“零事故”理念深入人心。
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和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有机统一,采取强有力的保证措施,在思想上确立事故可防可控观念,通过做到规章制度落实“零偏差”,技术管理“零失误”,分包管理“零漏洞”,施工作业“零违章”,设备状况“零缺陷”,物资设备验收“零遗漏”,施工现场“零隐患”,对待管理瑕疵“零容忍”等,逐步实现企业“零事故”。
(二)完善组织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集团公司和项目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不断完善企业各级监督管理体系。
各级安全生产专职机构、总监及相关职能岗位设置到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机械设备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配备数量和人员素质满足施工生产需要。
(三)强化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坚持源头识别、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工程项目风险辨识和分级分类管控体系。
规范重大风险项目的分级管控,对营业线施工、隧道工程、桥梁工程、爆破和拆除工程等重大风险项目建立集团公司和项目部的二级管控体系,发挥各层级管理作用,健全和完善重大风险项目的监控机制。
针对隧道坍塌事故多发的实际情况,严格落实隧道施工安全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隧道施工安全预测预警系统,提高安全可控度。
(四)健全规章制度体系建设。
按照政府、行业要求及集团公司发展需求,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健全“一岗双责、岗岗有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促进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的不断提高。
加强规章制度间的相互衔接,形成规章制度网络体系,覆盖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全过程,实现事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制度化。
(五)推进安全管理信息建设。
进一步落实科技兴安战略,加快安全信息化平台建设,强化与重大安全风险项目信息沟通,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生产监控能力,有效控制各种安全风险。
(六)巩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进一步明确各部门教育培训职责,岗位培训工作规范开展,在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掌握安全生产规章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使教育培训工作与企业快速发展相适应,各级、各类人才满足发展需要。
做到“三类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其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持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证上岗率达到20%,从业人员“三级”安全教育覆盖面达到100%,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保证从业人员具备本岗位管理能力、岗位操作技能、岗位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七)加强监控预警和救援体系建设。
继续完善作业现场的重大风险告知、监控预警、专项预案及处置方案体系,增强各类事故预防和处置能力,实现公司预案、项目预案与地方政府预案的有机衔接。
(八)研究建立安全生产评价体系。
集团公司通过研究和建立安全生产评价体系,定期对所属各项目落实规章制度、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监督管理、发生事故与整改预防情况等进行检查和综合评价,实现分类管理,重点督导,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扎实、有效运行,强化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四、保障措施(一)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严肃考核与事故问责。
要逐级分解安全生产责任,把责任和压力层层传递,共同承担,明确到人,狠抓落实。
(二)加大隐患排查治理,防范和减少事故。
针对不同时期施工生产特点,集团公司要采用定期检查与稽查相结合的方式,以隧道及营业线施工安全为监控主线,按工程重点和施工季节变化,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重点,增加检查频次,保证检查效果。
针对发生事故的项目,要及时进行以“四不放过”原则落实、事故教训吸取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检查。
项目经理要定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通过全面、系统地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决消除事故隐患,防范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三)规范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保证投入到位。
要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有关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的规定,制定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实施细则,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户核算管理,按规定使用,并优先用于满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的整改措施或达到安全生产标准所需支出。
遇项目资金不到位的情况,要建立资金筹措和应急机制,保障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到位,保证安全防护设施完善、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和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