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断是非
1.凡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称实验动物。
( X)
2.实验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 X)
3.实验动物学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 )
4.实验动物学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
(√)
5.近交系动物、免疫缺陷动物和悉生动物的培育成功为实验动物学独立于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
( )
6.1907年Little首次成功地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近交系小鼠DBA。
( X )
※7.动物在没有肠道菌参与条件下不能生存。
( X )
☆8.全国第一次实验动物工作会议于1982年在云南西双版纳召开。
(√)
☆9.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成立于1987年。
( X )
10.1988年,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法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颁布实施。
(√) 1.无胸腺裸鼠属近交系动物。
(X)
2.悉生动物的内脏器官都比普通动物小。
()
3.只有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故豚鼠成为目前唯一用于实验性坏血栓病的动物。
(X)
4.封闭群动物不属于同基因型动物,故其群体内个体之间杂得不一样。
(X)
5.大鼠比小鼠更容易攻击人,同类之间的斗殴倾象也比小鼠严重,故不可将多只雄鼠同笼饲养。
(X)
6.家兔属于刺激性排卵动物,即雌免只有在交配后25~27小时才排卵。
(X)
7.使用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将实验动物应用动物实验中去的最主要的方式。
()
8.下列实验动物中,妊娠期最长的是家兔:大鼠、小鼠、豚鼠、家兔。
(X)
9.同一杂交群内动物个体之间也可以进行细胞、组织、器官和肿瘤的移植。
(√)
10.在实验动物的微生态模式中,无菌动物代表正常的健康无病模式。
()
11.在多基因性问题的研究中,杂交群动物比封闭群动物更能较好地代表自然群体的实际情况。
(X)
12.近交系,杂交群和突变系动物都属于同基因型动物。
()
13.杂交群属于同基因型动物。
(√)
14.豚鼠是实验动物中血清补体含量最多的动物。
(√)
15.小鼠骨髓为红髓,可终生造血。
(√)
16.大鼠、家兔、豚鼠和小鼠中,妊娠期最长的动物是家兔。
(X)
17.清洁级动物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动物。
(X)
18.选择基因型一致或相似的实验动物做实验是保证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再现性的重要措施。
(
1.种是实验动物遗传学分类的基本单位。
(X )
2.C57BL/6是近交系小鼠的一种品种。
(X )
3.A/He(F87)是指近交到87代由Heston培育的A品系的亚系。
(√)
4.近交系小鼠由于饲养环境改变或某些技术性处理(如胚胎移植)而发生某些生物学特性
变,由此改变的生物学特性都是可以遗传的。
(X )
5.近交系小鼠的近交系数应大于98.6%。
(√)
6.同源突变近交系与同源导入近交系的不同之处在于与原来那株近交系相比较,前者是一
染色体片段的差异,后者是一个位点单个基因的差异。
(X )
7.当同源突变近交系和分离近交系相同位点的突变基因都为杂合状态时,区别两者的方法
看培育过程。
(√)
8.重组近交系动物是由杂种F1代动物兄妹近交20代以上培育而成(X )
9.两个不同的近交系动物杂交,可培育出两个不同的杂种F1代动物。
(√)
10.BALB/c小鼠、ICR小鼠的基础群饲养在同一房间内,由于饲养人员的管理失误,导致ALB/c小鼠的遗传组成改变,称之为遗传漂变。
P27 ( )
11.采用生化位点方法对近交系小鼠进行遗传监测,应当采用不同的技术同时对各条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位点进行检测。
( X )
12.对于近交系小鼠的遗传监测,仅采用毛色基因测试法,下颌骨形态分析法、同工酶或异构蛋白电泳分析法、皮肤移植法等方法中的一种即可。
( )
13.清洁级大、小鼠体内必须排除泰泽菌和仙台病毒。
(√)
14.普通级兔体内必须排除沙门菌。
(√)
15.无菌大鼠的盲肠比普通大鼠的盲肠肥大。
(√)
三、填空
1.生命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4个基本要素是实验动物、设备、信息、和试剂。
2.实验动物学研究的对象是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
3.实验动物满足科学实验应具备的4个基本要求是:对实验处理表现出极高的敏感性;对实验处理的个体表现出极强的均一性;模型性状具有遗传上的稳定性;动物来源具有易获得性。
4.我国科学家自己培育的近交系小鼠有中国I号、津白I号、津白II号、615小鼠、AMMS/1号等。
5.所谓实验动物应用的“3R”原则,“3R”即代替、减少和优化。
1.根据基因组成特点,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突变系,杂种F1代和封闭群等4类.。
2.作为一个品种或品系,应具备相似的外貌特征,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稳定的遗传性能,具有共同遗传来源和一定的遗传结构等特点。
3.近交系动物具有纯合性,同基因性,均一性,遗传稳定性,可分辨性,个体性,分布的广泛性,背景资料可查性。
4.用两个不同的近交系分别作母系或父系进行杂交,可产生两种杂种一代。
这两种杂种一代的区别在于Y 染色体和母性因素。
5.在选择作为遗传监测对象的生物学特性时,应遵循四个E的原则,即准确、有效、简便、经济。
6.当被检测的遗传性状与遗传概貌不一致时,可以考虑遗传污染,遗传漂变、基因突变、等原因
8照微生物寄生虫控制程度,国际上将实验动物分为悉生动物无菌动物、特定病原体动物,普通动物等4类
9.按照微生物寄生虫控制程度,我国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即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四级为无菌动物。
10.广义的悉生动物包括、和;狭义的悉生动物即。
1.实验动物的繁殖有近亲繁殖,异系杂交,随机繁殖。
2.近交系动物的保种方法有单线系统,平行线系统,修饰平行线系统。
3.封闭群动物的保种方法有随机交配,最大限度避免近交,循环交配,循环配对交配,循环亚群交配。
4.繁殖生产方法有长期同居法,定期同居法。
1.豚鼠是实验动物中血清补体含量最多的动物。
2.因为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生理生化反应及代谢过程,具有和人类相似的生殖生理和药物代谢酶,因此猴在学和学,在人类避孕药物的研究中,都是最理想的实验动物。
3.猪体内的抗体不能通过传递给仔猪,但可以通过初乳传递。
4.由于胸腔内构造与其他动物不同,打开家兔的心包暴露心脏做实验时,只要不弄破纵防膜,就无需做人工呼吸。
5.大鼠的心电图中无 S—T波段,但其他成份稳定。
6.无菌动物应饲养在系统内,SPF动物饲养在系统内,清洁动物饲养在系统内。
7.成年雌鼠在动情期的不同阶段,可发生典型的细胞学改变,由此可推测卵巢,子宫,激素的变
化及所处的阶段。
8.同一近交品系内,任何两个动物个体间的基因型都得一样,故相互之间可进行皮肤或其他组织的移植而不产生。
9.按照微生物学控制原理,我国将实验动物分为普通动物、清洁动物、动物和无菌动四类。
其中,国际上没有的是清洁动物。
10.实验动物大多分布在进化等级最高的脊椎动物门纲中,这种分布符合选择实验动物的
则。
11.杂交群动物既有与近交系动物相似的遗传,又克服了近交系造成的断种。
12.健康小鼠应无汗腺,皮毛而皮肤,四肢匀称,眼睛红大而有神。
13.实验动物学分类法是将实验动物的基因纯合程度控制标准和学控制标准作为分类的依据。
这种分类法紧紧抓住了实验动物的这个要害,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14.实验动物是作为人的试体去承担安全评价和效果实验的。
15.合格的实验动物应当具有明确的遗传背景和严格的微生物控制标准。
16.国家实行实验动物的质量和质量合格制度。
17.在遗传组成上,同一近交系内的所有动物个体之间基因型得一样;在同一杂交群内则基因型得一样。
因此近交系和杂交群动物都属于同基因型动物。
18.在同一近交系内任何一个个体都携带着该品系的全部基因库。
19.实验动物科学技术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科学的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科研单位的重要标志。
20.使用不合格实验动物作实验得到的结果性和都较差,更难于在国际上进行交流和比较。
21.多年来,一直是生产和鉴定脊髓灰白质炎疫苗的唯一实验动物。
22.目前,国内通用的实验动物是清洁级动物,而国际上通用的是 SPF 动物。
23.小鼠对温度变化敏感,持续高温常引起死亡,尤其是温度超过。
24.牙齿的、更换和磨损情况是判断犬龄的重要依据。
25.猫的红细胞大小不均匀,约10%的红细胞边缘可见到一环形的灰白色结构,称。
26.家兔和猫都是典型的刺激性排卵动物,利用这一特性,可准确推其它们的时间。
27.动物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而设立的,它最终将被淘汰,否则就不能和国际标准接轨。
28.减压神经在颈部的血管神经束中形成独立的分支为兔所特有。
29.猫的循环系统发达,稳定,血管壁,对敏感。
30.用无菌动物作实验获得的结果,动物用量少,统计价值高。
31.现在一般认为,动物、动物和动物都属于悉生动物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