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脊髓损伤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治疗(一) (2006-09-18 19:55:36)
分类:脊髓损伤康复专栏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tion)是高位脊髓损伤患者(T4以上)康复训练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受伤早期常伴有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它是妨碍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
体位性低血压是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体位性低血
压治疗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一系列的康复训练。
一、体位性低血压的定义
血压的变化是诊断体位性低血压的重要指标,当病人由卧位向坐位或站位转移的过程中,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心慌不适,甚至意识丧失或昏厥,同时病人血压下降1.33----2.67kpa,即可确定为体位性低血压。
二、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
目前,体位性低血压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以下因素可能与病因有关。
(1)神经源性因素:脊髓损伤患者早期交感神经的传导通路中断,从而导致血管交感神经支配障碍,当患者由卧位转变为直立位时,神经调节失效,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影响脑部供血,出现上述症状。
(2)血管源性因素:血管系统内的血液因受地球重力场的影响,产生一定的静水压,当人体从平卧位转为直立位时,此时血液在下肢产生充盈膨胀,人体此时会发动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使骨骼肌、皮肤、肾、腹腔内脏和阻力血管收缩以及心率加快,故动脉血压可很快恢复,但脊髓损伤患者发生体位改变时,失去了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致使下肢静脉充盈,静脉回流下降,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甚至昏厥。
(3)心源性因素:心脏收缩将血液射入动脉,舒张时则可从静脉抽吸血液。
脊髓损伤患者长期卧床,因此地球引力产生的静水压长期处于同一水平即心脏收缩对血液产生的压力不需要对抗静水压,心脏处于较低作功状态,随着时间的延长,心收缩力不断下降,当患者重
新想站立时,心脏搏出的血液所产生的压力不能充分供应脑部,产生低血压症状。
高位脊髓损伤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治疗(二) (2006-09-18 19:59:23)
分类:脊髓损伤康复专栏三、脊髓损伤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善脑血流调节来实现的,据国外文献报道。
盐酸米多君是一种作用于a-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是唯一获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体位性低血压的a-1受体激动剂,能增加周围血管阻力,升高直立性低血压,改善症状。
由于脊髓损伤体位性低血压通常在晨起时最严重,因此建议患者起床前1小时服用首剂药物,第二剂在中午12点服用,第三剂药物在下午4点左右服用,一般不会引起夜间的卧位高血压,每剂5mg。
据文献报告,盐酸米多君的副作用包括:竖毛反应,心动过缓,心前区疼痛,自觉寒冷,尿潴留和卧位高血压。
(2)电动起立床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每日抬高床头,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的适应,但由于患者双下肢仍置于床头,相当一部分血流仍滞留于腹部以下部位,由坐到站时,血流涌向扩张的下肢静脉血管床,易再次出现低血压及脑缺血症状。
使用点动直立床时,患者躺在倾斜台上呈一直线,患者的耐受程度,在患者刚好出现症状的临界度上调整,日趋接近直立姿势,从而克服体位性低血压。
(3)压力治疗:由于大部分高位脊髓损伤患者缺少下肢骨骼肌和静脉瓣膜对静脉血流起到的“泵”的作用,自1968年以来就分别用弹力绷带,弹力袜,紧身衣以及穿戴充气压力来治疗体位性低血压,但要注意的是外界施加的压力一定要适中才能起到“泵”的作用,过紧会阻碍肢体的血液循环,太松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对治疗师和压力衣的制作者的要求较高。
(4) 手法治疗:传统的手法治疗主要还是从促进下肢的静脉血流的康复来考虑,利用由下而上的向心性按摩,拍打,增加患者的回心血量,改善患者的脑部供应,治疗师必须在患者站立的过程中不断拍打,按摩患者的下肢,当脊髓损伤患者能够第一次清醒的站立时,这将会极大的鼓励他们康复的决心。
但患者治疗过程,治疗师将会很辛苦,且手法一旦停止,很多患者将会又出现低血压症状。
(5) 紧张性治疗:当一些高位脊髓损伤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抗低血压治疗以后仍旧不能站立时,可给他们配备支具,“强迫”患者在保护下站立,此训练的条件是:患者在坐位条件下不出现低血压症状,且从坐位到站位的转换速度要快。
当患者站位时,即使有治疗师在场保护,也会感到恐慌,此时患者心交感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B型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增强,血压升高。
同时患者骨骼肌紧张性加强,呼吸加深加快,也可间接引起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但这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持续时间较短。
总之,脊髓损伤患者体位性低血压有多种治疗方法,以上各种治
疗方法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对患者的康复较好。
脊髓损伤患者都有重新站起来的迫切要求,尽早的站立不仅能够起到很大的支持效果,而且站立是预防肺炎、压疮、尿路、骨质疏松、深静脉血栓、心理障碍、感染等等并发症,维持脊柱、骨盆及下肢的压力负荷,防止骨脱钙的有效手段。
对脊髓损伤的患者的远期康复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