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下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的球是地球,则甲乙丙丁四人看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 C【解析】赤道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
2.若某人在乙处观察,此人所见的经纬网为下图中的( )【答案】 A【解析】A、B、C、D分别为斜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北极点)、俯视图(南极点),在乙处观察显然是斜视图,故选A。
3.在下面画斜线的四块假想陆地中面积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D【解析】地球表面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纬线是同赤道平行的线,所以纬线上经度相差1°的长度不等,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最长在赤道,约为111km。
在经线上,纬度1°的长度相等,都是111km。
纬度不同,经纬度差值相同的面积不等。
越往低纬面积越大,越往高纬面积越小。
①小于④,②小于③,④的面积约为(15×111)×(15×111)平方千米,③的面积约为(6.5×111)×(30×cos 30°×111)平方千米,两者比较④大于③。
下图为四幅等高线分布图,若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皆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递减,完成4~5题。
4.若四幅图的等高距皆为50米,比例尺分别为1:10000、1:20000、1:30000、1:40000,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答案】 A【解析】当等高距相等、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水平距离越小,坡度就越大,因此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①>②>③>④。
5.若四幅图的比例尺皆为1:10000,等高距分别为10米、20米、30米、40米,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④>③>②D.④>①>③>②【答案】 B【解析】当比例尺相等、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等高距越大,坡度越陡,因此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④>③>②>①。
下图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
读图回答6~8题。
6.两国的临海分别为()A.红海、亚丁湾B.安达曼海、泰国湾C.地中海、波斯湾D.阿拉伯海、孟加拉湾7.②图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A.面临海洋、降水充沛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D.沙漠广布、炎热干燥8.据地理坐标判断,甲乙两地距离约为( )A.300千米B.550千米C.1 300千米D.1 550千米【答案】 6.C 7.D 8.C【解析】依题干中的亚洲两个国家和经纬度可判断出两幅图反映的是西亚地区的国家。
第6题,依经度可判断,①图反映的地区是西亚的西部地区,②图反映的是西亚的东部地区。
西亚西部地区西部濒临的海洋有红海和地中海,北纬34°附近的海洋是地中海;西亚的东部地区东部濒临的海域为波斯湾。
第7题,波斯湾沿岸地区的国家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大,西南季风又影响不到,因此沙漠广布,气候炎热。
第8题,图中甲地(34°N、36°E)乙地(29°N,48°E),两点既不在同一纬线上,也不在同一经线上。
若不考虑地球球面的影响,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可由勾股定理求出,如上图。
在南北方向上,两点相差5个纬度间隔,其距离约为111×5=555千米。
在东西方向上,两地相差12个经度间隔,东西距离约为111×12°×cos30°。
由此可计算出甲乙两地的距离约为1300千米。
(2010·三亚模拟)人类的美丽家园——地球是一颗蓝色星球,也是迄今为止我们所发现的仅有的存在生命的星球。
然而,对于我们的地球,我们了解多少呢?亿万年来,地球上演绎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呢?科学家对地球不同纬度的经纬线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如下表。
据此回答9~10题。
测量地的纬度(单位:度) 经度1度的长度(单位:km)纬度1度的长度(单位:km)0 111.322 110.56930 96.490 110.85045 78.850 111.13280 19.394 111.6669.下列是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无论是经线还是纬线,都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变长B.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变长,经线长度在变短C.纬线长度随纬度的变化是测量误差所致D.经线长度的变化反映了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答案】 D【解析】根据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知识,结合表中数据可以推出,“经度1度的长度(单位:km)”实际上是纬线长度,“纬度1度的长度(单位:km)”实际上是经线长度。
随纬度的增加,纬线长度很快变短,经线长度略微变长,由此可以推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10.在60°N处相距一个经度的两个地点的实地距离最有可能是( )A.111.415千米B.55.803千米C.28.904千米D.110.569千米【答案】 B【解析】南北纬60°纬线的长度约为赤道长的一半,而由于地势的影响,可能会略大于一半。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11~13题。
11.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发育河流的是( )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答案】 D【解析】河流发育在山谷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弯曲最大的地方并向高处凸出的为山谷,因此甲、丁处可能发育河流。
12.沿a—b剖面相对高度可能为( )A.99米B.149米C.199米D.264米【答案】 C【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标示可推出该图的等高距为50米,沿a—b剖面经过最高处为海拔750米,最低处海拔为大于550米小于600米,因此150米<H相<200米。
13.图中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难度最大的是( )A.跨过河谷,架桥困难B.穿越陡崖,起伏太大C.地形复杂,地基不稳D.地势高峻,能见度低【答案】 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高速公路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因此起伏不大,但需要跨越河流,架桥困难。
(2010·浙江高考)下图是某地地形图,MN、PQ是地形剖面线。
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
完成14~15题。
14.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 )A.甲、乙;①B.乙、甲;②C.甲、乙;②D.乙、甲;①15.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 )A.③④B.④⑤C.⑤⑥D.③⑥【答案】14.C 15.D【解析】第14题,对比两条剖面线和两幅剖面图可知,M→N剖面线与甲剖面图相吻合,P→Q剖面线与乙剖面图相吻合。
判读时要注意抓住每条剖面线起止点和经过地区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海拔,并注意等高距为10米,将之与剖面图相对照即可。
推算可知,①②两座水库与自来水厂的相对高度都大于10米,都能自流引水,但②水库距离自来水厂更近些、沿途地势起伏更小些,因此在②修建引水工程建设费用小。
综上所述,本题选C。
第15题,据图可知,河流大致自北向南穿过Z村,污水处理厂应建在流经Z村的河流下游,即⑥处;玻璃温室大棚应建在地势平坦、采光条件好的地方,比较四处位置,③处最好,因为③处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且面积大,再加上位于朝南的山坡上,采光条件好。
故玻璃温室大棚建在③处最好。
因此本题选D。
下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20米,AB为空中索道。
回答16~18题。
16.乘索道上行的方向是( )A.东北B.西南C.正北D.正南17.关于图中湖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流湖B.火山湖C.构造湖D.外流湖18.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及其最佳观赏的位置分别是( )A.甲、乙B.丙、丁C.丙、甲D.乙、丁【答案】16.C 17.A 18.D【解析】注意河流方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根据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判断B比A 高,上行方向由A到B,为正北方向。
图中湖泊不可能为内流湖,因为它是河流的补给水源。
乙陡崖处为山谷,且有河流,能够形成瀑布,瀑布应在适当距离仰视。
下图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
两中学生分别到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
读图回答19~21题。
19.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答案】 B【解析】测量两地的海拔高度最便捷的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它可以提供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
20.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B【解析】图中四条小路起伏最小的是②,因为该小路基本上与等高线平行,所以起伏小。
21.冬至日下午,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 A.300米B.400米C.500米D.600米【答案】 C【解析】冬至日M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90°-(23.5°+36.5°)=30°,根据M 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设M、P两点的水平距离为X,则tan 30°=288÷X,则X 约为500米。
在一幅地图的北纬60°纬线上有甲、乙两地,其图上距离是33.3厘米,地方时相差2小时。
据此完成22~24题。
22.上述地图的比例尺为( )A.1:5000 000B.1:1000 000C.1:100 000D.1:500 000【答案】 A【解析】两地都在60°纬线上,且地方时相差2小时(即相差30°)所以两地实际距离d=30×111×cos60°=33302(千米),图上距离为33.3厘米,即可求得比例尺为1:5000000。
23.若甲位于乙的东方,有航班从甲地飞向乙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最短航线是从西南向东北飞B.最短航线是从东南向西北飞C.最短航线是从正东向正西飞D.最短航线是先向西北再向西南飞【答案】 D【解析】根据最短航线飞行路径即可确定。
24.若将此图的图幅放大3倍,表示的实际范围不变,则其比例尺变为( ) A.1:500 000B.1:50 000C.1:2500 000D.1:250 000【答案】 C【解析】图幅放大3倍,即为原图的4倍,所以比例尺扩大为原先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