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规模化养猪场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防控策略ppt-当前规模化养
规模化养猪场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防控策略ppt-当前规模化养
•活载体疫苗
•A •B •G1 •C •D
•基因工 程标记疫 苗
•DNA 疫苗
•G1 •Plasmid
•G1 •Plasmid
•G1 •Plasmid
•G1 •G2 •G3 •G4
•E. Coli •Yeast
•Baculovirus
•Plant
•G1••GG11•G1
•G1 •G1
•G2
•亚单位疫苗
•G1
•G3 •G4
•基因缺失疫苗
•未来疾 病防控模 式
•标记疫苗 •rPRVgE–tk – /PRRSVgp5
•rPRVgE–tk –/SIVHA+
•猪瘟病毒抗体
•rE0-ELISA
•伪狂犬病毒抗体
•rgE-ELISA
•PRRSV抗体
•rN-ELISA
•猪流感病毒抗体
•rNP-ELISA
•淘汰
•+
•EIAV抗原变异与感染动物反复发病的关系
•Tem
•1
•41℃ •40℃ •39℃
2
3
4
•Ti
•+ •_
•+ •_
•+ •_
•抗体监测:了解感染背景;监测免疫效果;确定免疫时间
•免疫
•加强免疫
•免疫
•感染
•时间
•免疫接种:预防发病(未感染者);减少排毒(已感染者)
•PRRSV
•PRV
•PRV
•SIV
n B、对其他疫苗的免疫应答产生干扰,使猪的群体免 疫力下降。
•持续感染是循环传播的根源
1. 通过对大量人工和自然形成的猪瘟病毒持续感染猪群的跟踪研 结果发现临床上无症状而持续感染的带毒动物的存在。一方面 成经胎盘垂直或经水平方式传播病毒形成新的流行;另一方面 感染又可干扰被感染动物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反应低下或免 痹,使疫苗免疫效果受到严重影响,产生临床上所谓的“免疫 败” 。
•48个PRDC猪场多病原混感的检测结果
•混感病原
猪场数 阳性数 阳性率(%)
•PRRSV+细菌
48
45
93.8
•PRRSV+PRV
48
10
20.8
•PRRSV+PRV +PCV2 48
8
16.7
•PRRSV+PPCV2
48
5
10.4
•PRRSV+CSFV
48
6
12.5
•PCV2+PRV
48
3
6.2
规模化养猪场传染病流 行特点及防控策略ppt-
当前规模化养
2020/12/7
规模化养猪场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防控 策略ppt-当前规模化养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
1.传染性疾病及其病原的基本特点 2.规模化养殖对疾病流行的影响 3.当前规模化猪场疾病流行的特点 4.疫苗免疫预防的能和不能 5.规模化猪场实施科学预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怎样进行科学预防
n 虽然不象1995~2002年那样大规模爆发,而呈 地方流行特点,长期影响母猪的正常生产,损失 十分巨大。
免疫抑制病
n PRRSV和PCV2是引起猪免疫系统紊乱的主要病原, CSFV也可导致免疫抑制。这些病原在我国广泛传播 其危害愈来愈重。
n A、直接侵害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使免疫器官发育 异常,猪的免疫力和抗病力明显降低。
PED、 PPV、萎缩性鼻炎、猪痢疾和猪衣原体 ) 20世纪90年代新发动物传染病10种,猪病占6种(PPA、
Hp.、PRRS、PCV2、附红细胞小体和增生性肠炎) 最近国外发现了猪尼帕病毒(Nipan virus)、梅南格病毒
(Menangle virus)、盖他病毒(Getan virus )、猪戊肝 病毒( Hepatitis virus )和猪的蓝眼病副粘病毒(Blue ey paramyxovinus, BEP)
•常规疫苗的广泛使用留下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 疫苗免疫动物和自然感染动物无法区分
•常规疫苗的研制方法显然不适于:
•1、体外培养很困难的病原 •2、感染巨噬细胞的病原 •3、逆转录病毒(包括慢病毒) •4、寄生虫病
•常规疫苗生产和监控过程仍然存在安全性隐患:
•1、灭活苗通常是用毒力较强的病原制备,如灭活不彻底… •2、弱毒疫苗通常是用细胞或鸡胚生产,如污染其它病原…
•+
•
•5.规模化猪场实施科学预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规模化猪场成败的关键是控制传染病。 2.规模化猪场从管理、意识、技术、资金等方面
比较容易实施科学预防措施。
•6.怎样进行科学预防?
•经验预防 •科学预防
1.环境卫生 2.饲养管理 3.抗体监测 4.免疫预防
•PRRS Immunology
•感染阶 段
1.传染性疾病及其病原的基本特点
•禽类 •猪 •牛 •羊 •马 •犬猫 •野生动物
•病毒 •细菌 •寄生虫
•人类
•病毒病 •免疫预防 •细菌病 •免疫预防 抗菌素治疗 •寄生虫病 •免疫预防 治疗 切断传播链
•对动物致病力增强 •在细胞中复制能力降低
•使感 染动 物发 病
•体内传代
•病毒 基本特 •适性应性变化
•DNA •RNA
•对动物致病力减 •在细胞中复制能
•细胞传代 •导 致 胞 变
•DNA病毒
•RNA病毒
•较大、基因功能相对单一 •有非必需基因和序列 •对点突变相对稳定
•较小、基因多功能
•点突变易改变病毒 性
•变 异
•基因序列改变
•血 清 型 改 变
•多个血清型
•抗
•致
原
病
性
性
改
改
变
变
•抗原分化
的引种造成多种疫病的广泛传播。 n 我国基层防疫队伍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防疫、检疫和检测
手段,往往延误疫情的防控。 n 我国养猪的规模化和散养方式并存,使规模化猪场的疫病防
制压力和难度大大增加。 n 兽药、疫苗质量得不到有效监控,假、冒、伪、劣充斥市场
危害极大。
•4.疫苗免疫预防的能和不能
• 疫苗免疫接种不是预防 •动物传染性疾病唯一的方法, •但是最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SIV
•时间
•监测抗体水平,确定免疫时间,可使疫苗免疫达到最佳效果。
•组建检测实验室
1. 抗体监测:每月或每两月抽样监测抗体水平
•任 2. 病原检测:PCR,Real-time PCR •务 3. 细菌分离:耐药性分析
•确保引种关口,长期坚持监测,建立猪场疾病流行和疫 苗免疫档案,预测疾病流行趋势和时间,合理选择用药, 确定最佳免疫时间,监测疫苗免疫效果,最终达到少用 或不用疫苗。
多病原混合感染,疫情复杂多样
病毒与病毒的协同感染 HCV与PRV、 HCV与PRRSV、 PRRSV与PCV2等
病毒与细菌的协同感染 PRRSV与Pm, HCV与APP, HCV PRV和Mh.等
细菌与细菌的协同感染 SS2与Pm、 APP与Pm、 Hp. SS2与Pm等
病毒、细菌与支原体的协同感染 HCV Hp.和Mh.,PRRSV PPA与Mh.等
•强毒变弱毒
•不能交叉保护 •弱毒变强毒
•细 胞 嗜 性 改 变
•感染谱变宽 •跨种间感染
•免疫预防比较困难
•H5N4 •H1N1
•基因重组或重排
•细 •胞
•H5N1 •H5N4 •H1N4 •H1N1
•病原相对遗传稳定性
•猪瘟病毒 •新城疫病毒 •伪狂犬病毒 •口蹄疫病毒 •抗原性相对稳定
•免疫预防可行
2. 无症状的持续感染动物一旦被培育成后备种畜时,即可造成疫 的流行,这种持续感染动物的存在是疫病延绵不断的根源。种 带毒是造成经胎盘垂直感染的主要原因,后备种畜群带毒是造 病流行恶性循环的关键因素,持续性感染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主 题。
•PRRSV持续感染
•感染阶 段
•感染指征
•急性感染期
•持续感染期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2/7
规模化养猪场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防控 策略ppt-当前规模化养
•致病 •免疫保护 •不保护
•致病力
原性和安全性) -----在有效免疫 和不致病之间寻找平衡点
•使用疫苗的反省(1)
1.过去的一百年世界上消灭的传染病寥寥无几。 2.我国近三十来疫苗使用的密度越来越大,但传染病似
有增无减。 3.发达国家对动物传染病的控制比发展中国家要好得多
n 盲目的使用新药和广谱药,人为的培育了致病菌的多 重抗药性,一旦用要环节出现纰漏,就会出现发病时 无药可用的尴尬局面。
n 细菌的耐药性的形成远远快于新药研制的速度。
造成目前猪传染病防制的严峻形势的原因
n 过快的规模化,滞后的防疫措施,造成疫病处在失控状态。 n 经营主体的多元化,造成防检疫措施形同虚设,频繁、混乱
•2.规模化养殖对疾病流行的影响
•抗逆能力下降
•提高隐性 感染转为 显性感染 的可能性 (慢性转 急性)
•增加病原传 •播的机会
•密度 •增大
•容易形成 隐性感染并 循环传播 (急性转慢 性)
•加速病原 变异的频率
•3.当前规模化猪场疾病流行的特点
•新病不断涌现,旧病死灰复燃
1986~1990年农业部普查我国动物传染病202种 20世纪80年代新发动物传染病15种,猪病占6种( TGE、
•感染指征
•急性感染期
•持续感染期
•病毒血症 •淋巴组织中的病毒
•完全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
疫 •1
•4
•中和抗 体
•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