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调查制度(2012年定期报表)江西省统计局印制2011年11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江西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目录一、总说明 (2)二、保障性安居工程统计调查制度修订说明 (4)三、报表目录 (5)四、调查表式(一)基层定期报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 (6)(二)综合定期报表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与资金情况 (7)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情况 (8)(三)名录表江西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统计名录表 (9)五、统计指标解释及填写说明 (10)一、总说明一、为了解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制定本报表制度。
二、本报表制度属于国家统计制度,调查内容主要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完成情况。
三、统计范围保障性安居工程统计范围:是指列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
包括所有建设单位开发建设的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购买、长期租赁的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货币补贴的户数等。
建设单位开发建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包括城镇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各类棚户区改造(包括城市棚户区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及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国有垦区危房改造、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等)、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等。
四、填报具体规定1.综合表由县级统计部门根据相应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逐级汇总上报。
基层表由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建设(含新建、改建、扩建和翻建)单位或房地产开发企业直接填报,县级统计部门汇总审核后逐级上报。
2.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按项目所在地原则统计。
3.配套建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在填报投资、资金、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和土地面积等指标时,如无法区分保障性安居工程部分,可根据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规划建筑面积所占比重进行分摊。
4.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的认定标准,要以是否列入当地住房保障规划和年度计划为依据。
5.如果保障性安居工程分组存在交叉,在实际统计过程中由统计部门按照不重不漏的原则,确认为一种分组进行统计。
五、报送要求1.本报表制度报告期别为季报。
各设区市、县(市、区)统计局汇总辖区内全部保障性安居工程统计资料(含综合表和基层表),设区市统计局于季后10日12时前报送省统计局。
2.保障性安居工程统计制度由统计、发改、财政、国土、住建、农业、人民银行和林业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统计部门负责保障性安居工程统计制度的制定,组织各级统计部门完成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完成情况统计,收集并审核部门统计数据,做好数据的汇总、分析与发布工作。
发改部门负责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及资金情况统计,组织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向同级统计部门提供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计划与完成情况等相关数据。
财政部门负责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情况统计,组织各级财政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向同级统计部门提供财政预算资金安排与使用情况等相关数据。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保障性安居工程供地情况统计,组织各级国土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向同级统计部门提供保障性安居工程本年实际供地情况等相关数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计划及筹集情况统计,组织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向同级统计部门提供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国有工矿区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计划和筹集情况等相关数据。
农业部门负责国有垦区危房改造情况统计,并组织各级农业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向同级统计部门提供相关数据。
人民银行负责保障性安居工程银行贷款情况统计,并组织各级银行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向同级统计部门提供相关数据。
林业部门负责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及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情况统计,并组织各级林业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向同级统计部门提供相关数据。
各级主管部门要会同统计部门对下级统计部门上报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统计数据进行审核。
3.各填报单位必须按规定及时、准确、全面地填报各项指标,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其他单位和部门不得代报、伪造、篡改。
六、本报表制度实行全国统一编码,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单位、各级统计部门和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必须严格贯彻执行。
七、各表金额、面积、套(户)数指标一律不取小数。
八、本报表制度由江西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二、保障性安居工程统计调查制度修订说明1.删除“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与资金情况表”(Z401表)中“本年计划安排资金总额”下的“银行贷款”指标。
2.“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Z201表)中新增指标“项目类别”,其中项为“1列入本年保障计划”、“2未列入本年保障计划”。
3.新增“江西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统计名录表”。
4.修订部分指标解释,包括:(1)修订综合表“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与资金情况表”(Z401表)中“年度计划完成情况”下的“本年实际新开工套数”的指标解释。
(2)修订基层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Z201表)中“新开工住房面积”和“新开工住房套数”的指标解释。
三、报表目录(一)基层定期报表(二)综合定期报表注: 1、报送日期遇重大节假日时间顺延。
具体为:三季度报表的报送时间为10月12日12时前。
2、县级统计局报设区市统计局的时间由设区市统计局确定。
3、市、县级主管部门报同级统计局的时间由市、县统计局确定。
主管部门在向同级统计部门报送报表时,还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
四、调查表式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项目名称:表号:Z201表项目代码:□□□□□□□□-□□□□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企业(单位)名称:文号:国统字(2011)82 号企业(单位)组织机构代码:□□□□□□□□-□20年1- 季有效期至:2013年1月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说明:1.本表由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直接填报后报当地统计局。
2.统计范围:辖区内除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以外开工建设的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
3.各设区市统计局上报时间为季后10日12时前,通过投资数据采集系统上报。
4.本表除计划总投资、本年计划投资和自开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外,其他指标为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数。
5.棚户区类型仅限各类棚户区改造项目填写。
6.本表审核关系:主栏:(1)B1≥B2 (2)B3≥B4 (3)B5=B6+B7+B8 (4)B9≥B10(5)B11≥B12 (6)B9≥B13 (7)B11≥B14宾栏:1=2+3+4+5+6+7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与资金情况表号:Z401表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文号:国统字(2011) 82号说明:1.本表相关资料由各级保障性安居工程管理部门填报好后提供给当地统计部门。
统计范围包括除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以外的所有建设单位开发建设的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购买、长期租赁的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货币补贴的户数等。
2.各设区市统计局上报时间为季后10日12时前,通过投资数据采集系统上报。
3.本表数据来源:供地情况由国土部门提供;计划情况由发展改革委、财政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提供;集中新建、配建、改扩翻建本年实际新开工套数由统计部门从基层库汇总,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数据由发展改革部门提供,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及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数据由林业部门提供,垦区危房改造数据由农业部门提供;资金安排情况由财政、发展改革部门提供,资金实际使用情况由财政部门会同银行部门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相应支出科目提供;购买、长期租赁、货币补贴及其他等指标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提供。
4.本表除年度计划情况外,其他指标为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数。
5.本表审核关系:主栏:(1)A2=A3+A4+A5 (2)A10=A11+A12+A13 (3)A19=A20+A21+A22(4)A18=A19+A23+A24+A25+A26 (5)A27= A28+A29+A30+A31+A32宾栏:1=2+3+4+5+6+7+8+9+10+11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情况表号:Z402表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文号:国统字(2011) 82号说明:1.本表由各级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安居工程管理部门填报好后提供给当地统计部门。
2.统计范围是辖区内全部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项目。
3.各设区市统计局上报时间为季后10日12时前,通过投资数据采集系统上报。
4.本表除计划指标外,均为自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数。
5.“对口援建省市实际安排资金”仅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填报。
6.本表审核关系:A38=A39+A40+A41+A42+A43+A45 A43≥A447.本表数据来源:本表数据由发展改革、财政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填报。
(三)名录表江西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统计名录表填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类型是指:1廉租住房、2公共租赁住房、3经济适用住房、4限价商品住房、5各类棚户区改造(1城市棚户区改造;2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3国有林区棚户区及国有林场危房改造;4国有垦区危房改造;5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6农村危房改造。
比如,项目性质为廉租住房,在第“5”列填1;如果为城市棚户区改造,在第“5”列填5-1。
五、统计指标解释及填写说明(一)概念及范围保障性安居工程指为增加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供应,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列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规划和年度计划,由政府组织实施建设或筹集的住房。
在城镇范围内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主要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国有垦区危房改造、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等。
在农村范围内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主要包括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等。
保障性安居工程中,通常将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合称为保障性住房。
廉租住房指政府提供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限定套型建筑面积标准,按照合理标准组织建设,或通过购买、改建和租赁等方式筹集,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供应标准,面向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的具有保障性质的住房。
公共租赁住房指政府提供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限定套型建筑面积标准,按照合理标准组织建设,或通过长期租赁等方式筹集,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供应标准,面向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和有稳定职业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供应的保障性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