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正交实验设计
A1 B1 C1 D2 D 3
2、若试验结果D2较好,就将D固定在D2上,A仍固定
在A1,B仍固定在B1,让C变化
C1 A1 B1 C2 D2 C 3
8
3、若试验结果C3较好,就将C固定在C3上,A1,D2不变, 让B变化 B1 A1 B2 C3 D2 B 3 4、若试验结果B1较好,就将B固定在B1上,C3,D2不变, 让A变化 A1 A2 B1 C3 D2 A 3
若试验结果A3较好,则得出较优搭配:A3B1C3D2
9
共做了九次试验,如下表:
因素
试验号 1 A 1 B 1 C 1 D 1
2
3 4
1
1 1
1
1 1
1
1 2
2
3 2
5
6 7
1
1 1
1
2 3
3
3 3
2
2 2
8
9
2
3
1
1
3
3
2
2
10
简单比较法特点:
优点:工作量大大减少(试验次数由81次减少为9次)。
23
•正交表安排实验的特点 具有均衡分散和整齐可比的特点 (1)均衡分散,是指用正交表挑选出来的各因素水平 组合在全部水平组合中的分布是均衡的 。 (2)整齐可比,是指每一个因素的各水平间具有可比性。 因为正交表中每一因素的任一水平下都均衡地包含着另 外因素的各个水平,当比较某因素不同水平时,其它因 素的效应都彼此抵消。如
20
L4(23)正交表
试验号 (处理) 列号(因素)
1(A)
1 1
2(B)
1
3(C)
1
2
3 4
1
2 2
2
1 2
2
2 1
21
L8(27)正交表
22
• 正交表的特点
(1)同一列中各水平的重复次数相同。 例如: L8(27)中不同数字只有1和2,它们各出现4次; L9(34)中不同数字有1、2、3,它们各出现3次; (2)任两列的行水平构成的数对出现次数相同。 例如:L8(27)的任两列中(1,1),(1,2),(2,1),(2,2) 各出现两次;L9(34)任两列中(1,1),(1,2),(1,3), (2,1),(2,2),(2,3),(3,1),(3,2),(3,3)各出现1次。 即每个因素的一个水平与另一因素的各个水平互碰 次数相等,表明任意两列各水平之间的搭配是均匀的。
2
3
1
2.5
24
36
6
9
7
10
可以采用多种试验设计方法:
6
一、析因设计(全面试验) 优点: 1.可检验每个因素各水平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2.可检验各因素间有无交互作用; 3.可从各因素所有水平彼此组合中选出最优组合条件
缺点:
试验因素过多(大于3)时,需要试验的次数较多, 工作量太大,一般不易做到。
第八章
正交试验设计与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是用正交表从析因设计的水 平组合中,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水平组合进行 试验。 正交试验分析则是获得多因素各水平最佳 搭配的方法.
1
目的要求: (一)了解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原则。 (二)掌握正交表的特点及正交试验的一 般步骤。熟悉常见的正交表
(三)掌握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法,了解 有交互作用的试验分析及方差分析法。
(3)随机化(randomization)原则
等概率抽样,防止带倾向性的系统性误差。
(4)均衡(balanceFra bibliotek原则同质性原则,实验组和对照组条件一致。
试验设计方案很多,如配对设计,完全随机化设计、 均衡设计、正交设计等。
5
第二节 正交试验基本思想与步骤
正交试验的目的就是合理安排试验,做到既省时、省力、省 钱,又要有基本满意的试验效果。具体地,就是对多因素多水平 问题,找出因素的主次关系及最优搭配条件。 [例8.1】在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提取中,为了摸清某生药用浸渍法 提取小檗硷的条件,根据经验拟考察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取三个 水平(如下表),试进行试验设计. 水平\因素 提取水的PH 浸渍时间(h) 盐析PH A 1 6 B 12 C 1 加食盐量(g) D 5
29
因素水平表
因 素
水
1
平
2
3
品种 (A) 二九矮(A1) 高二矮(A2)
窄叶青(A3)
密度 (B) 15(B1) 20(B2)
25(B3)
施氮量 (C) 3(C1) 5(C2)
8(C3)
30
3、选用适当的正交表、作表头设计 根据因素、水平及需要考察的交互作用的多少来选择合 适的正交表。 选用正交表的原则是:既要能安排下试验的全部因素(包 括需要考察的交互作用),又要使水平组合数(试验次数) 尽可能地少。
如上面例题试验的次数为:3×3×3×3=81
若各有5个水平,则为 5×5×5×5=625
实际上最常用的析因试验设计是两因素或三因素。
7
二、简单比较 基本思路:让其中一个因素变化,其它因素固定到一个水 平,找出较好的水平,逐个试验,最后得到较优搭配。 如对上题: 1、先固定A在A1(A因素的第一个水平),B在B1,C在C1, 让D变化 D1
27
(四)正交试验的一般步骤
例:某水稻栽培试验选择了3个水稻优良品种(A):二九矮、
高二矮、窄叶青 , 3种密度(B):15、20、25(万苗 /666.7m2);3种施氮量(C):3、5、8(kg/666.7m2),试 采用正交设计安排一个试验方案。
1、明确试验目的、确定试验指标 指标:水稻的产量
24
• 在这9个水平组合中,A因素各水平下包括了B、C因素 的3个水平,当比较A因素不同水平时,B因素不同水 平的效应相互抵消,C因素不同水平的效应也相互抵 消。所以A因素3个水平间具有可比性;同样,B、C因 素3个水平间亦具有可比性。
25
• 正交表的类型
(1)相同水平正交表(齐水平正交表 ) 各列中出现的最大数字相同的正交表称为相同水平正交表。 L4(23)、L8(27)、L12(211)等各列中最大数字为2,称为两 水平正交表; L9(34)、L27(313)等各列中最大数字为3,称为3水平正交表。
缺点: 1、各因素水平间搭配很不均匀; 2、不能分析因素间的相互影响(交互作用),当因素间的 相互作用影响较大时,找出的搭配有可能不是最好的; 3、试验花费的时间一般较长,要等第一批试验做完后,才 能做下一批试验。
11
三、正交试验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拉丁方A与B正交
拉丁方A与C非正交
14
思考题:
4 3 2 5 6 7 5 6 7 5 6 7 ( B ) 6 7 8 (C ) 6 7 5 ( D ) 7 5 6 (A) 3 2 4 2 4 3 7 8 9 7 5 6 6 7 5
3 2 1 ( A) 2 1 3 1 3 2
2 3 1 1 3 2 (C ) 3 2 1 ( B) 1 2 3 3 1 2 2 1 3
13
设A、B分别是两个拉丁方,记为 aij , bij (i, j 1, 2,...3) ,若n2个有
3
调查研究设计 统计设计 试验研究设计(如成组、配对、析因、 均衡,正交设计等)
试验设计应考虑: 最大限度地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精度。
4
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重复(replication)原则
试验可重复进行,减少非试验因素偶然出现所产生的误差。
(2)对照(control)原则
设臵对照组,减少非试验因素的干扰。
序对 (aij , bij ) 都是不同的,则称A与B是正交的(orthogonal)
(3, 2) (2,3) (1,1) ( A, B) (2,1) (1, 2) (3,3) (1,3) (3,1) (2, 2)
(3,1) (2,3) (1, 2) ( A, C ) (2,3) (1, 2) (3,1) (1, 2) (3,1) (2,3)
目的:通过适当次数的试验,找出最优条件,并分清各 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的大小
28
2、确定试验的因素、水平,并列出因素水平表
上面例题中,有三个因素,每个因素有三个水平。 因素:品种(A)、密度(B)、施氮量(C) 水平 品种:二九矮、高二矮、窄叶青; 密度:15、20、25(万苗/666.7m2); 施氮量(C):3、5、8(kg/666.7m2)。
问:哪些是拉丁方?有无正交拉丁方? (A与D、C与D正交,A与C非正交)
15
(二)正交试验的思想
仍见例8.1,若首先安排A、B两个因素,全部试验要做9次, 具体安排如下表: B1 A1 A2 A3 A1B1 A2B1 A3B1 B2 A1B2 A2B2 A3B2 B3 A1B3 A2B3 A3B3
这里因素A、B的每一个水平都相互各碰一次,搭配均匀。
16
然后再安排因素C,使任两个因素的三个水平都相互各碰一
次,试验如下表安排:
B1 A1 A2 A3 A1B1C1 A2B1C2 A3B1C3 B2 A1B2C2 A2B2C3 A3B2 C1 B3 A1B3C3 A2B3C1 A3B3C2
注:C的下标是一个三阶拉丁方:
31
【注意】选择正交表时,应遵循
因素的水平数应恰好等于正交表记号中的底数;
因素个数(包括需要考察的交互作用)应不大于正交表记号 中指数(列数);
当因素个数小于列数时,用剩余的列估计试验误差。
当因素的个数等于列数时,用重复的正交试验估计试验 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