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细则 电信终端设备

2018年-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细则 电信终端设备

编号:CESI-C16-01:2018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细则电信终端设备2015-12-24发布2018-04-17修订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本细则依据《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电信终端设备》(CNCA-C16-01:2014)制定,由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CESI)发布,版权归CESI所有,任何组织及个人未经CESI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

本次修订(第一次)主要是依据TC10-2016-01号决议用GB/T 19483-2016替代了GB19483-2004,依据国标委2017年第7号文要求将GB 9254修改为GB/T 9254。

本次修订(第二次)主要是依据CNCA TC10专家组决议在电磁兼容关键元部件清单中增加了“HDMI线缆”。

本次修订(第三次)主要是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电视接收设备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通知》(认证函[2016]27号)补充了相关产品申请认证的资料;依据《国家认监委关于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改革事项的公告》(2018年第10号)修改CCC标志式样。

制定单位: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0 引言 (1)1 适用范围 (1)2 认证依据标准 (2)3 生产企业分类管理 (3)3.1企业分类管理信息来源 (4)3.2生产企业分类原则 (4)3.3 企业分类评价及结果 (5)4 认证模式 (5)5 认证单元划分 (6)6 认证流程及时限要求 (6)6.1 认证流程 (6)6.2 认证时限要求 (6)7 认证委托 (7)7.1 认证委托的提出与受理 (7)7.2 申请资料 (7)7.3 实施安排 (8)8 认证实施 (8)8.1 型式试验 (8)8.2 初始工厂检查(模式三适用) (10)8.3 认证评价与决定 (13)9 获证后监督 (13)9.1 监督方式 (13)9.2 获证后跟踪检查方式 (13)9.3 生产现场抽取样品检测或检查方式 (14)9.4 市场抽取样品检测或者检查方式 (14)9.5 获证后监督的频次和内容 (14)9.6 获证后监督的记录 (15)9.7 获证后跟踪检查人日数 (16)9.8 获证后监督结果的评价 (16)10 认证证书 (16)10.1 认证证书的保持 (16)10.2 认证证书覆盖产品的变更(含标准换版) (16)10.3 认证证书覆盖产品的扩展 (19)10.4 认证证书的注销、暂停和撤销 (20)10.5 认证证书的使用 (20)11 认证标志 (20)11.1 准许使用的标志式样 (20)11.2 标注方式 (20)12 收费 (20)13 企业自有检测资源的利用 (21)13.1 适用范围 (21)13.2 企业自有检测资源的条件 (21)13.3资格获得和维持 (22)14 认证责任 (23)15 与技术争议、申诉、投诉相关的流程及时限要求 (23)附件1 认证的单元划分原则及样品数量 (24)附件2 关键元部件和材料清单 (26)附件3 电信终端设备工厂质量控制检测要求 (34)0引言为保证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依据《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电信终端设备》(以下简称《实施规则》)、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认证规范性要求,以及CESI 的相关管理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本细则基于电信终端设备的安全风险和认证风险制定,并与国家认监委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生产企业分类管理、认证模式选择与确定》、《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生产企业检测资源及其他认证结果的利用》、《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工厂检查通用要求》等通用实施规则配套使用。

生产企业应确保所生产的获证产品能够持续符合认证及适用标准要求。

1 适用范围本细则的适用范围与《实施规则》保持一致,并根据国家认监委发布的目录界定、目录调整等公告实施调整。

本细则适用于电信终端设备,包括以下产品种类, 且适用于连接到公共通信网(包括PSTN/无线通信网络/公共互联网)内的非通信运营商管理维护的用户端通信产品。

(1)调制解调器(含卡)包括音频调制解调器、基带调制解调器、xDSL调制解调器等。

不包括工业系统控制专业调制解调器、电力调制解调器(PLC)百合、电缆调制解调器。

(2)传真机包括传真机、电话语音传真卡、多功能传真一体机等。

不包括工业传真机。

(3)固定电话终端及电话机附加装置包括普通电话机、主叫号码显示电话机、卡式管理电话机、录音电话机、投币电话机、智能卡式电话机、IC卡公用电话机、免提电话机、数字电话机、智能短信电话机。

(4)无绳电话终端包括模拟无绳电话机、2.4GHz数字无绳电话机。

不包括无线集群电话。

(5)集团电话包括电话会议总机、集团电话(含带有220V电源的程控用户交换机)。

不包括网络计费系统、网络信令系统、集团电话专用话机。

(6)移动用户终端包括900/1800MHz GSM/GPRS用户终端设备、800MHz CDMA用户终端设备、2GHz TD-SCDMA用户终端设备、2GHz WCDMA用户终端设备、2GHz CDMA2000用户终端设备和其它终端设备(包括车载、固定台、无线数据终端等)。

不包括使用非上述主频的PHS手机、对讲机、SCDMA终端、手机电池、工业环境和预定在室外环境中使用的模块。

(7)ISDN终端包括网络终端设备(NT1、NT1+)、终端适配器(卡)TA。

(8)数据终端(卡)包括存储转发传真/语音卡、以太网集线器(工作电压覆盖220V 单相工频,且端口固定,且通信端口全部为以太网端口)、接口转换器、POS终端(彩票销售终端)。

(9)多媒体终端包括可视电话、会议电视终端、信息点播终端、多媒体控制单元(MCU)、网络机顶盒。

2 认证依据标准本细则的依据标准与《实施规则》保持一致,并根据国家认监委发布的公告实施调整,详见表1。

表1 认证依据标准序号产品种类认证依据标准安全标准电磁兼容标准1 调制解调器(含卡)(1601)GB4943.1 GB/T9254 YD/T9932 传真机(1602)3 固定电话终端及电话机附加装置(1603)4 集团电话(1605)5 ISDN终端(1607)6 数据终端(含卡)(1608)7 多媒体终端(1609)8 无绳电话终端(1604)GB4943.1 GB/T19483 YD/T9939 移动用户终端(1606)GB4943.1 GB/T19484.1 GB/T22450.1 YD/T1592.1 YD/T1595.1 YD/T2583.14上述标准原则上执行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最新版本。

当需使用标准的其他版本时,则按国家认监委发布的适用相关标准要求的公告。

3 生产企业分类管理CESI 根据从各种渠道获得的生产企业的相关信息,对于生产企业进行风险评价和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分别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模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保证CCC认证证书的有效性。

CESI 将生产企业评定为A、B、C、D四个类别进行分类管理。

3.1企业分类管理信息来源(1)工厂检查发现和检查结论;(2)型式试验和监督抽样的检测结果(生产现场抽样或市场抽样);(3)国家级或省级抽查、CCC专项抽查等检测结果;(4)认证委托人、生产者(制造商)、生产企业对获证后监督的配合情况;(5)与获得强制性认证的产品及企业有关的司法判决、申投诉仲裁、消费者协会发布、媒体曝光等的质量相关信息;(6)认证产品的质量状况;(7)其它信息。

3.2生产企业分类原则对于生产企业的分类按照如下表2的原则:表2 企业分类原则类别分类原则A 同时满足下列条款的企业为A类企业:1)近2年内(含当年)的初始工厂检查、获证后跟踪检查未发现严重不符合项;2)获证后监督检测未发现不合格;3)近2年内(含当年)的国家级、省级的各类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及CCC专项抽查等检测结果均为“合格”;4)近2年内未发生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产品质量事件。

5)企业生产和检测过程如有分包但能有效控制。

B 除A类、C类、D类的其他生产企业。

C 满足下列条款之一的企业为C类企业:1)初始工厂检查、获证后跟踪检查结论判定为“现场验证”且系认证产品质量问题的;2)产品质量存在问题且系企业责任,但不涉及暂停、撤销认证证书的;3)CESI根据生产企业及认证产品相关的质量信息综合评价结果认为需调整为C类的。

D满足下列条款之一的企业为D类企业:1)初始工厂检查、获证后跟踪检查结论判定为“不通过”且系认证产品质量问题的;2)获证后监督检测结果为不合格且为产品安全性问题的;3)无正当理由拒绝检查和/或监督抽样的;4)产品质量存在严重问题且系企业责任,可直接暂停、撤销认证证书的;5)国家级、省级的各类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及CCC专项抽查等检测结果中有关强制性产品认证检测项目存在“不合格”的;6)不能满足其他强制性产品认证要求被暂停、撤销认证证书的;7)CESI根据生产企业及认证产品相关的质量信息综合评价结果认为需调整为D类的。

对于无质量信息的初次委托认证的生产企业,其生产企业分类结果(类别)为B类。

生产企业分类结果(类别)须按照D-C-B-A的次序逐级提升,按A-B-C-D的次序逐级或跨级下降。

3.3 企业分类评价及结果CESI 将依据收集的各类相关信息,结合分类原则和CESI 有关生产企业分类管理规定对生产企业实施动态化管理。

具体实施按照CESI 认证企业分类管理规定执行。

4 认证模式电信终端设备强制性产品认证可选择的认证模式如下:(1)对于I类或II类设备:模式一型式试验+获证后监督;(2)对于I类、II类以外的设备:模式二型式试验+获证后跟踪检查;(3)可选模式:模式三型式试验+初始工厂检查+获证后监督;注:认证模式三适用于所有类别的产品,企业可根据需求自愿选择此种模式。

上述获证后监督是指获证后跟踪检查、生产现场抽取样品检测或者检查、市场抽样检测或者检查三种方式之一或组合,获证后跟踪检查包括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和产品一致性检查。

5 认证单元划分原则上,应按产品类别、型式、规格、工作原理、安全结构等的不同划分申请单元,具体单元划分要求见本细则附件1。

相同生产者、不同生产企业生产的相同产品,或不同生产者、相同生产企业生产的相同产品,可考虑仅在一个单元的样品上进行型式试验,其他生产企业/生产者的产品需提供资料进行一致性核查,如该生产企业的分类级别较低时,必要时,仍需提供样品进行一致性核查。

6 认证流程及时限要求6.1 认证流程(1)认证的委托、资料评审和受理;(2)认证合同的签订;(3)产品型式试验;(4)初始工厂检查(适用时);(5)认证结果的评价与批准;(6)颁发认证证书;(7)获证后监督。

6.2 认证时限要求认证时限是指自CESI正式受理认证之日起至颁发认证证书时止的时间期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