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升本《数据库系统原理》

专升本《数据库系统原理》

一、不定项选择(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请在答题卡单选题区间填涂作答!)1.对数据库中数据的并发操作可能带来的数据不一致包括()等。

A.丢失修改B.不可重复读C.读“脏”数据D.增加数据冗余度2.保护数据库防止不合法的使用,以免数据的泄密、更改或破坏。

这属于数据库保护中的()措施。

A.完整性控制B.安全性控制C.可恢复性D.并发控制3.下列SQL命令中属于数据控制的有()。

A.SELECTB.UPDATEC.GRANTD.REVOKE4.根据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下面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R∈2NF,则R∈1NFB.若R∈3NF,则R∈2NFC.若R∈3NF,则R∈BCNFD.若R∈BCNF,则R∈3NF5.SQL语言具有()等功能。

A.数据操纵B.数据定义C.数据控制D.关系规范化6.数据库设计要使用到的工具包括()。

A.E-R图B.数据流图C.数据字典D.高级编程语言7.下面两个表分别表示雇员(EMP)和部门(DEPT)关系。

在雇员关系表关系EMP中,哪个属性是外码?()A.雇员号B.雇员名C.部门号D.工资8.在数据库更新操作中,可以保证包含在一个事务的所有操作在数据库中要么全部正确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这是由事务的()保证的。

A.原子性B.一致性C.隔离性D.持久性9.关系模型的数据操作中专门关系运算包括()。

A.选择B.投影C.连接D.排序10.下面列出的条目中,哪些是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特点()A.面向全局,数据共享B.数据的冗余可控C.数据独立性D.数据安全性二、问答(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对共享数据的并发控制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包括哪些?2.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如何实现数据原子性的?3.简述文件系统管理数据的缺陷与数据库管理的优势。

数据库是如何克服文件系统的缺陷的?4.简述数据独立性概念,数据库系统是如何实现的?一、不定项选择(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1.标准答案:A,B,C2.标准答案:B3.标准答案:C,D4.标准答案:A,B,D5.标准答案:A,B,C6.标准答案:ABC7.标准答案:C8.标准答案:A9.标准答案:A,B,C10.标准答案:A,B,C,D二、问答(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标准答案:当多个用户并发的存取数据库是就会产生多个事务同时存取同意数据的情况。

若对并发操作不加控制就可能会存取和存储不正确的数据,破坏数据库的一致性,所以必须要有并发控制。

数据库中并发控制的基本单元是事务。

事务并发执行时可能发生的不一致现象包括:写丢失、不可重复读和读脏数据。

(可以解释不一致现象也可以不解释。

)2.标准答案:数据库原子性是通过数据库恢复机制实现的,具体到原子性是通过事务提交和的回滚技术实现。

3.标准答案:文件系统管理数据虽然与人工管理阶段相比,实现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大大提高了数据管理效率,但仍存在以下缺陷。

数据是应用程序的附属,数据不能独立于相关应用程序。

数据在不同文件中大量冗余。

数据之间没有一致性。

数据之间没有联系;数据没有意义;数据没有安全性;数据没有完整性约束;数据易受存储设备的损坏而丢失。

数据库在发展之初就以克服文件系统缺陷为目标,因此数据系统的优势是克服了文件系统的缺陷的心技术。

以下是数据库技术的优势。

数据库中的数据是面向全局的,可以共享的结构化数据。

数据中的数据冗余是可控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不可再分的,是有意义的;数据中的数据相互是有联系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安全的、一致的、完整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可以永久保存的。

4.标准答案: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独立于建立在数据库之上的应用程序。

数据独立性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是指当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发生变化时,只要改变模式与外模式之间的映射,而不影响之前开发的应用程序。

物理独立性是指当数据库中数据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应用程序也不发生变化。

数据库系统是通过实现三级模式两级映射结构实现数据独立性的一、单选(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SQL语言中,删除一个视图的命令是()。

A.REMOVEB.DELETEC.DROPD.CLEAR2.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DBMS包括DB和DBSB.DBS就是DB,也就是DBMSC.DB包括DBS和DBMSD.DBS包括DB和DBMS3.保证数据库系统正常工作的的核心软件是()。

A.编译系统B.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库D.操作系统4.事务的原子性是指()A.事务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B.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C.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D.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5.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用来定义模式、内模式和外模式的语言是()。

A.CB.DDLC.DMLD.Basic6.若用如下的SQL语句创建一个student表:可以插入到student表中的记录是()。

A.(‘1031’,NULL,‘男’,23)B.(‘1031’,‘曾华’,NULL,NULL)C.(NULL,‘曾华’,‘男’,‘23’)D.(‘1031’,‘曾华’,男,23)7.在SQL语言中的视图VIEW是数据库的()。

A.存储模式B.外模式C.内模式D.模式8.系统能把数据库从被破坏、不正确的状态,恢复到最近一个正确的状态,DBMS的这种能力称为()A.可恢复性B.安全性控制C.完整性控制D.并发控制9.把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过程,属于数据库设计的()A.需求分析B.物理设计C.逻辑设计D.概念设计10.有两个实体集,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M:N联系,那么按照E—R模型转换成关系数据库的规则,这个E—R结构转换成表的个数为()。

A.3B.2C.4D.1二、多选(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1.现有关系模式:EMP(empno,ename,mgr,sal,workday),DEPT(deptno,dname,loC.在以下视图中,不可能更新的视图为()。

A.视图V2,由部门号和各部门的平均工资组成B.视图V4,由薪金超出所有雇员平均薪金以上的雇员组成C.视图V3,由雇员姓名和其领导者姓名组成D.视图V1,由1970年以后参加工作的雇员组成2.下列SQL命令中属于数据控制的有()。

A.SELECTB.GRANTC.UPDATED.REVOKE3.如果不进行控制,事务的ACID特性可能在()情况下遭到破坏。

A.事务运行一半被撤销。

B.多个事务并发执行C.多个事务顺序执行D.事务在运行过程中强行终止4.数据库领域中常用的数据模型有()。

A.层次模型B.面向对象模型C.关系模型D.网状模型5.()构成了关系模型的三要素。

A.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条件B.三级模式C.专门的关系操作和传统的集合操作D.关系数据结构三、问答(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1.什么是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库常用的安全性控制方法有哪些?2.并发控制的主要技术是封锁,什么是封锁?3.设学生课程数据库中有三个关系:学生关系S(S#,SNAME,AGE,SEX)学习关系SC(S#,C#,GRADE)课程关系C(C#,CNAME)其中S#、C#、SNAME、AGE、SEX、GRADE、CNAME分别表示学号、课程号、姓名、年龄、性别、成绩和课程名。

用SQL语句表达下列操作检索选修课程名称为“MATHS”的学生的学号与姓名(2)检索至少学习了课程号为“C1”和“C2”的学生的学号(3)检索年龄在18到20之间(含18和20)的女生的学号、姓名和年龄一、单选(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标准答案:C2.标准答案:D3.标准答案:B4.标准答案:C5.标准答案:B6.标准答案:B7.标准答案:B8.标准答案:A9.标准答案:C10.标准答案:A二、多选(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1.AB2.标准答案:B, D3.标准答案:B, D4.标准答案:A, B, C, D5.标准答案:A, C, D三、问答(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1.标准答案: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防止因用户非法使用数据库造成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

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防止非法的用户使用、更改甚至破坏数据库中的数据;其二是防止合法的用户使用、更改或破坏超过其权限范围内的数据。

数据库安全控制常用的方法有:用户识别;存取控制;定义视图;审计;数据加密。

2.标准答案:锁是DBMS为数据库中数据添加的一种标志信息。

所谓封锁就是事务T在对某个数据对象例如表,记录等操作之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的过程。

加锁后事务T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事务T释放它的锁之前,其他的事务不能更新此数据对象。

封锁协议是指系统中的每一个事务都必须遵从的关于何时对数据项加何种锁,何时解锁的一组规则。

3.标准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