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江碧落湖公园调研报告

温江碧落湖公园调研报告

单个水边构筑物 供人停留休息的水边庇护空间
滨水驳岸的处理方式
第八式
伸出水面的平台 陆地主动与水体对话的空间
滨水驳岸的处理方式
滨水空间是景观的高频项目类型,滨水空间存在于滨海区域、自然河流、或城市河道湖泊等。 碧落湖公园用此八种滨水景观的处理方式,为我们进行了教科书般的演绎。这些小小的各种处理方式相加, 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滨水景观方案。
居住区人群流向分析
居住区人群主要来自场地南侧及北侧,人群活动路 线较为复杂,场地内北侧及西侧的入口依赖性较强。
自由人群流向分析
其余人群来自场地周边,以光华大道为中心,人流 量适宜。
场地周边分析
人群数据可视化分析
人群流量数据可视化
人群流量数据可视化分析通过对场地周边人群活动 数据统计及现场踏勘等,将使用人群、公园构成、 使用时段、人群比例等综合分析以得出全面的人群 分析结果,为后期设计提供现状基础。
高辐射效应的硬质区域多分布在场地北侧、南侧以 及延光华大道沿线分布;场地内涌泉广场区域同样 具有较高辐射强度。
辐射效应呈两极分化
在场地北侧存在较多下垫层因子,使得该区域内辐 射强度较低,适宜做游憩区域;南侧辐射较为严重, 适于开敞的活动空间。
1
-1
0 40 80
200
02 碧 落 湖 公 园 总体分析
道路问题
规划的道路不能满足 人群需求,导致人们践踏 草坪,踩出新路。
人群踩出的道路没有 铺装且坡度过大,甚至道 路横向坡度达20-30度。
功能问题
儿童活动区利用率不高。
本身设施简单缺乏趣味性。
周围环境不庇荫,且没有 陪同家长休息区。 导致儿童宁愿选择北部坡 地和湖边游玩。
功能问题
构筑物利用率不高。
场地周边分析
日照分析
该场地位于温江区,四周高层建筑遮蔽较少,日照 来源于南侧方向,结合温江区日照统计数据分析可 知,碧落湖周边日照强度较高,且南侧存在较强热 岛效应。
0 40 80
200
场地周边分析
风向分析
场地所在区域的风主要来自场地北侧及东北侧,风 风速较低,整体感觉较为宜人。
温江区常年风玫瑰图
碧落湖作为社区公园为整 个片区服务,建设了许多 公共建筑,然而这些建筑 物大多未开放或公众参与 性较低。
植物问题
入口广场绿化较少。
草坪踩踏严重。
花卉灌木较少。
垃圾处理不完善, 植物的修剪不整齐。
感谢您的观看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高质量绿地呈点状分布
场地周边高质量绿地呈点状沿江安河及场地内部水 体四周分布。
下垫层结构较为薄弱
结合对场地周边的现状调研,在场地四周存在较大 面积绿地,但通过遥感光谱分析可知大面积绿地的 生态效益有待提升,下垫层结构有待优化。
-1
1
0 40 80
200
场地周边分析
NDBI建筑辐射指数分析
高辐射区域集群分布
廊架效果图
二、跨水廊架
三、文化景墙
景墙对空间进行分割,围 合成公共活动的小广场。 景墙主要起到框景、漏景、 障景等功能。质朴的景墙 纹理与自然融为一体,给 人轻松舒适的感官体验。
景墙效果图
四、景墙雕塑
高大的景墙雕塑成为 广场上鲜明的地域标 志。
五、景观座椅尺寸
亲水台阶: 300mm *250mm 景观坐凳: 450mm*350mm
100
垃圾桶点位 座椅点位 洗手间点位
停车场
西南、东南侧各有一停车场。 西南侧停车场容量为100辆, 东南侧停车场容量为89辆。
入口广场分析
砖形铺装
图案铺装
整个公园以曲线为构图,使得公园可 以从规则式的广场同自然式的软质景观过 渡衔接。椭圆形涌泉广场与自然形水系相 切,形成圆形的下沉亲水空间,下沉空间 的圆形形状与四周的自然驳岸过渡自然, 衔接了涌泉广场与公园的自然景观。
场地总面积: 137015.86m²
铺装 水体 建筑
绿地 停车场
33.29% 24.12% 33.78% 4.96% 3.85%
功能分区
水景区 中心广场区 停车场 开敞游憩区 入口集散区 密林休憩区 博观山 公共服务区 特色文化区
景观结构
出入口 主要景观轴线 主要景观节点 次要景观节点
以中心广场和中心水景 为两大核心,形成南北 景观轴线和东西景观轴 线,构成”两心两轴“的 景观布局。
滨水驳岸的处理方式
第四式
让自然做功 自然驳岸应成为滨水区域的主要空间类型 自然生态是其最重要的景观特征 湖心岛
滨水驳岸的处理方式
第五式
路径与岸线重叠 与水体直接发生联系,城市内运用较多 其他区域局部运用也不错
滨水驳岸的处理方式
第六式
重复路径 结合地形和生态功能设计更有意义
滨水驳岸的处理方式
第七式
水面与陆面相互嵌套的形式,丰富 了边界空间,提升了游赏体验。
方形铺装
河畔广场分析
条形铺装
图案铺装
在碧落湖公园游玩的人 们可以很快就到达江安河畔 领略江安河畔广场的游憩方 式。
广场可以很直接看到河 中碎石,以及随停随走的白 鹭。
人字砖铺装
道路铺装分析
非透水性铺装
图案铺装
方形铺装
人字铺装 灰色人字铺装


打破对称,或缩 小对称在室内装饰的 应用范围,使之产生 一种有变化的对称美 。
主从与重点
对某一部分的强 调,可打破全局的单 调感,使整个居室变 得有朝气。但视觉中 心有一个就足够了, 就如一颗石子丢进平 静的水面,产生一波 一波的涟漪,自会惹 人遐思。
比例适当
绿地 水体
铺装
40% 40%
20%
总平面图
7 10
5 6
8
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2 3
4
1.飞瀑印宾 2.岫岚凝彩 3.凝虹谭 4.履云桥 5.绿渚 6.柳烟剪春 7.儿童游乐园 8.碧楼虹敞 9.香洲 10.花之诗文化墙
道路分析
出入口
主要道路 次要道路 园路
公园主要道路呈沿湖环 状分布,次要道路行经 广场和桥梁,园路沿东 西景观轴线呈带状分布。
比例是物与物的相比 ,表明各种相对面间 的相对度量关系,在 美学中,最经典的比 例分配莫过于“黄金分 割”了;尺度是物与人 (或其他易识别的不变 要素)之间相比,不需 涉及具体尺寸,完全 凭感觉上的印象来把 握应用技巧:比例是 理性的、具体的,尺 度是感性的、抽象的 。
04 景 观 小 品 与 构筑物分析
透水性铺装
木质铺装
碎石铺装
草中汀步
停车场铺装
入口形式
入口形式
入口形式
入口形式
入口形式
03 美 学 原 则
节奏与韵律




通过体量大小的 区分、空间虚实的交 替、构件排列的疏密 、长短的变化、曲柔 刚直的穿插等等变化 来实现的, 具体手法有:连续式 、渐变式、起伏式、 交错式等。
对称与均衡
场地内部分析
高程分析
堆山坡地区
集中分布在场地北侧,同时用于平衡场地挖湖土方 量,以创造富有野区的山地景观体验。
堆土绿地区
主要分布在场地西侧,丰富地形视觉体验, 障景造景手法运用丰富
518
平坦地形区
在场地南侧集中分布,使用功能多样。
0 20 40
100
525
519
520
518 517
515
517
522
530 525
521 517
519
518
515
517
516
516.5 517
518
515.5
陆地高程
河床高程
场地内部分析
便利设施分析
垃圾桶分布
在场地内分布广泛,实用性较好。
座椅分布
沿场地道路分布于两侧,常在对镜处或微 气候良好地带。
洗手间分布
在人群集散处有分布,但应对避难需求有 压力。
0 20 40
缓坡式
竖向设计的处理方式
第二式
缓坡阶梯式
竖向设计的处理方式
第三式
连续阶梯式
竖向设计的处理方式
第四式
平台嵌套式
竖向设计的处理方式
第五式
道路下沉式
竖向设计的处理方式
第六式
缓坡+构筑物式
竖向设计的处理方式
碧落湖共运用了以上六种主要的竖向设计的处理方式,使场地变得便捷通行,协调美观。
09 问 题 总 结
一、滨水建筑
滨水二层建筑效果图
该双层建筑沿湖呈带 状分布,具有良好的 观景视野。建筑功能 主要有文创中心、创 意书屋、咖啡厅、儿 童活动中心等,形成 了滨水空间的文化氛 围。
二、跨水廊架分析
廊架与滨水建筑相 连接,实现了从建 筑空间向外部空间 的过渡。 廊架成为水面上颇 具现代气息和景观 创意的节点,丰富 了空间的连续性和 趣味性。
(静风为34%)
0 40 80
200
场地周边分析
降雨分析
温江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5-8月,冬季降雨较少,春秋季较为平均;年最高温度31℃,最低气温3℃,整体湿度宜人,空气质量较高。
场地周边分析
NDVI植被覆盖度分析
植被覆盖较为碎片化
场地周边硬质铺装较多,植被下垫层覆盖较为破碎, 缺乏有效连接使得生态效益较弱。
廊下坐凳:400mm*300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