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2X+3> 10( )3X+5X= 160(√)24+6Y= 540(√ )
2.仔细观察下图,说出图中存在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
兔子的体重 + 猴子的体重 = 熊猫的体重
4+χ=43
3.看图列方程。
3χ=60χ+30=100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不平衡平衡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谈话:同学们用不同的标准对这些式子进行了分类。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等式,按等式的标准该怎样分呢?
生汇报分的结果。
100+200=300 120>100+10 200×2=400 x+50<150 y+30=100
200<400 4x=200 400>200
学生继续分类。
谈话:观察这些等式,它们还有不同吗?还能再继续分吗?生汇报:
3、认识不等式。
拿走一个香蕉,这时候,天平还会平衡吗?(多媒体演示结果)谈话:这时,天平不平衡,怎样用式子表示出来呢?预设:(200<300;300>200)
师概括: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不相等的式子叫什么呢?(板书:不等式)你能再举几个不等式的例子吗?
生举例……
4、根据天平图,列出式子。
师:仔细观察下面几幅天平图,(多媒体出示)你能用式子把天平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表示出来吗?小组讨论。
什么是方程?
设想学生提出的疑问如下:
天平是什么?
如果天平不平衡又会怎样表示?
自学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有目的学习(先学后教)
学生会的不用讲解。概括出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下面的解惑环节。
解惑
(10分钟)
巩固或反思
(2分钟)
教师讲解的重难点知识(重在于互动认知,方法指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一架天平。
1、出示自主练习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静默反思回顾小结
梳理收获,培养习惯。
拓展或测验
(10分钟)
典型训练题:
1.下列哪些式子是方程?是方程的打“√ ”。
X+5( )15+ 5 =20( )X÷5<20( )
3Y= 12(√)8- n =6(√)10÷ m=2(√)
200×2=400 , x+50<150)为什么不是方程?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要依据什么条件?预设:方程必须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理解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谈话:你认为方程和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谁包括了谁呢? 同位互说,学生代表汇报。明确: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看看它是谁?(天平)你在哪见到过天平?谈谈你对天平的了解?
预设:可以称东西;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
1、多媒体出示:
谈话:现在我想用天平来称米粉的质量,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
左边重右边轻;右边重左边轻;左右两边相等。
2、验证猜测:称一称,天平会怎么样呢?
100+200=300 y+30=100
200×2=400 4x=200(含有未知数)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归纳概念,理解方程的意义。
师引导:像x +200 =300,y+30=100 ,4x=200等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说一说这些式子(100+200=300 , 120>100+10。
学习重点
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
学习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三大环节
六个步骤
学习内容及组织形式
达标策略
设计意图
导
学
互
动
达
标
反馈
(4分钟)
反馈复习的内容:
回忆用字母表示数的有关知识?
复习巩固,对应衔接。
自学
(10分钟)
生疑
(4分钟)
教师话:天平平衡,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吗?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认识等式。
师概括: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是等式。(板书:等式)你还能再说出几个等式吗?
生举例……
2、认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谈话:请大家仔细观察,多媒体演示:天平左边放一个香蕉和一个桔子,桔子重200克,右边放一个梨,重300克;天平平衡。你能用式子表示出来吗?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审核组长
使用修改教师
课题
《方程的意义》
课时
可使用1课时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探究交流主要体现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的这一概念获取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天平“平衡现象→不平衡现象→平衡现象”的动态过程中,抽象出相关的数学式子,再通过观察这些数学式子的特征,抽象出方程的概念,即由“式子→等式→方程”的抽象过程,然后通过必要的练习巩固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这一系列的观察、思考、分类、归纳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适时板书。 120>100+10; 30+y=100;x+50<150; 4x=200
2、按标准分类。
谈话:我们从天平图中找到了黑板上的这些式子,请大家想一想,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它们分分类呢?
小组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预设:能会出现的情况:
按“<”、“>”、“=”连接符号来分成三类,按两边是否相等分成两类?按是否含有未知数分成两类?
预设:100+200=300。
谈话:香蕉的质量还不知道,是一个未知数,怎样来表示这个未知数?
预设:未知数可以用字母表示,如Y,x……用式子表示:x +200 =300。
谈话:这个式子也是等式。这个等式表示什么意思,说说看。
预设:表示香蕉的质量+桔子的质量=梨的质量。
师小结:刚才的数学式子分别表示出了天平左、右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