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制度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制度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总则为进一步改善全市消防安全环境, 切实加强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省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以预防和遏制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人员伤亡为目标, 消除各种火灾隐患, 防止各种火灾事故的发生, 建立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化长效机制, 特制订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市政府决定成立市消防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协调全市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采取有效措施, 促进全市消防安全工作全面展开, 形成“综合治理、标本兼职、齐抓共管”的格局, 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组长:市政府副市长副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成员:市工商局副局长、市安监局副局长、市文化局副局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 办公地点设在市消防支队。
三、主要职责(一)市消防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市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办公室工作职责:组织全市开展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整治日常工作。
根据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办法, 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 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并解决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指导各县区建立健全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监管责任制, 负责督查、指导县区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审查等工作, 推动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2.县区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办公室职责:贯彻上级有关方针、政策, 督促、指导乡镇有关部门开展工作, 研究制定乡镇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工作计划, 建立日常监督管理制度、工作台帐、工作档案, 协调、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履行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审查、监督、宣传的职责, 组织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事故预防及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3.乡镇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办公室职责:在县区人民政府的统筹下, 按照市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办公室的工作部署, 管理辖区内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
实行场所包干到户等措施, 对管辖范围内的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实行动态管理, 督促各单位全面落实日常巡查、消防宣传、消防安全条件初步审查等制度, 认真履行职能部门交办的任务。
(二)市消防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公安部门重点加强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的管理, 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公众聚集场所依法查处、督促整改。
做好公众聚集场所的日常监管工作。
并依法对公众聚集场所管理中发生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认真贯彻消防法律、法规, 加强消防监督检查, 严格公正执法, 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查处消防违法违规行为, 指导各有关部门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做好领导小组的助手和参谋, 及时将消防安全监督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交给市消防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并提出措施和建议, 以供决策参考。
根据《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消防法律法规, 监督、指导、协调全市开展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 落实市消防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交办的工作, 负责有关消防整治标准及专项规划编制的制定解释和答复, 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整改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对各县区落实责任制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做好消防基础设施达标建设工作, 组织开展对各县区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隐患监管工作绩效的考核评比。
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组织协调、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消防安全工作,将消防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能范围,积极配合公安消防机构及相关部门开展安全检查工作,落实有关规定、标准;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等市场准入证照时,将消防安全作为审查办证的前置条件;督促管理单位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排查火灾隐患,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工作信息。
负责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公众聚集场所依法进行查处, 发现问题要及时给予纠正。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工商行政管理的日常检查工作范围,严把市场准入关和日常监督检查关,办理《营业执照》和年度审验将消防安全作为审查内容和前置条件;在日常工商行政检查中,将消防安全列入检查内容;对己投入使用但消防安全状况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按有关规定吊销其营业执照;督促其所属单位履行消防法定职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工作信息。
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对无证照经营的“三小”场所进行全面的清理整治。
依法查处无须取得许可证应当取得营业执照或取得许可证但未依法领取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
依法严把公众聚集场所的市场准入关, 对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前置许可的, 在未取得许可的前提下, 不予以核发营业执照。
对不符合安全、被前置许可部门吊销或撤销许可的, 由许可部门通知市工商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文化部门调查掌握公众聚集场所的底数和消防安全状况,督促文化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严格准入制度,将消防安全作为文化经营场所行政审批的前置条件;组织开展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的消防宣传活动,普及消防法律知识,消防常识;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工作信息。
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一)属地管理制度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 把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整治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所属地区, 做好与其它部门沟通, 全面落实各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 彻底解决责任模糊和工作死角等问题, 形成分工负责与齐抓共管、日常巡查与终端监控、执法检查与技术监管、业主自律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摸式。
(二)绩效考评制度市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考核方案, 报市政府同意后对各县(市、区)、开发区监管情况进行考核, 考核评分纳入县区领导班子年度工作量化考核中。
并将不定时抽查各县区消防监管的情况作为县区消防安全工作考核的依据之一。
市政府将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工作纳入到县区领导班子年度工作量化考核中, 每年对消防安全工作突出、成绩显著的县区和有关部门进行表彰奖励, 对整治工作进展不力或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的县区, 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县区消防安全隐患整治领导小组可参照此方式对村乡镇一级工作进行考核检查。
(三)宣传教育制度各级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办公室联合相关职能部门, 制定宣传培训工作计划, 认真组织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工作。
着力通过媒体报道、公益宣传以及举办消防宣传普及活动等形式, 大力宣传消防知识, 逐步提高全民的防火意识和逃生自救技能。
各镇(街)重点落实五类人员(工厂从业员、企业经营者、法人、学校学生、农民工)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并将培训任务落实到专门部门。
(四)社会监督制度建立社会监督制度, 要向社会公开重大消防安全隐患的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 实行举报奖励制度, 充分发挥群众对公众聚集场所火灾隐患的监督作用。
(五)资金保障制度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 将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整治经费纳入县区年度财政预算, 乡镇一级也要做好经费预算安排, 确保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办公室、服务队所需经费的落实。
(六)联席会议制度各级消防安全隐患整治领导小组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或根据需要临时召开, 听取各成员单位的情况汇报, 总结分析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形势, 研究解决在整治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隐患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提出具体的工作意见建议。
(七)挂牌督促整改制度在检查中发现不符合整治标准的公众聚集场所, 应督促其法人代表整改火灾隐患, 落实安全责任。
凡连续两次在月份检查中不合格且未整改完毕的公众聚集场所, 由各县区印制“消防隐患场所”牌匾并悬挂于该场所显要位置, 直至整改完毕。
(八)监督联动制度健全职能部门联动监管制度, 强化乡镇一级管理, 加强对法人代表、消防安全管理人的监督, 规范单位和企业处理事务的程序和时限要求, 实行信息反馈, 跟踪监管, 构筑职能部门监督, 多方监督的新局面。
五、组织实施(一)市消防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总体协调和组织工作, 督促并检查各县区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县区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本系统的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履行消防工作职责。
每季向市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本系统行业消防安全工作动态, 对出现的重大火灾隐患和重特大火灾事故及时专题上报市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市消防安全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成员单位消防安全联席会议, 及时掌握各地区消防安全情况和动态, 每季度对全市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考评。
(四)市消防安全领导小组每年将对县区镇贯彻落实《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进行验收和考评。
成绩突出的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对开展消防安全工作差的、重大隐患隐瞒不整改的, 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的, 除通报批评外, 还将按火灾损失的实际情况追究其相应的行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