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概论论文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现状及可行假想环境就是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活动与发展的各种各样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总称。
环境就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一切因素与自然条件的总与。
但就是近几十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面临日益严峻的污染。
大气,水源,土壤等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而环境污染的因素中,“工业三废”造成的破坏就是极为严重的。
工业三废指的就是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
废气如: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氯化氢、一氧化碳、硫酸(雾)、铅、汞、铍化物、烟尘及生产性粉尘,排入大气,会污染空气。
废渣如:高炉矿渣、钢渣、纷煤灰、硫铁灰、电石渣、赤泥、白泥、洗煤泥、硅废水如:纺织废水、冶金废水、炼油废水等。
“工业三废”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若不经妥善处理,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容许量,就对环境产生了污染,破坏生态平衡与自然资源,影响工农业生产与人民健康,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物理的与化学的变化后就又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主要了解了国内工业固体废物的现状。
随着工矿企业的不断增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日俱增,占用了大量土地,浪费资源,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导致大量土壤、植被破坏且对周围地表水及地下水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现有企业中有一部分对其产生的工业工业固体废物采取了处理措施,即渣库堆放,但就是设施都不规范,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还有一些企业根本就没有对其工业固体废物采取措施,这样就导致周边环境生态的严重破坏。
渣库堆存导致大量的土地及山体植被的破坏与减少,且渣坝周围的生态破坏,土壤流失严重。
渣库渗滤液对水质有极大的影响,对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就是长远之计,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工业工业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基本达不到相关的环境保护标准。
渣坝的主体工程及坝体防渗都有一定的问题,这样就会潜在有安全隐患,若有强降雨或就是山洪的话, 可能导致坝体崩塌,对渣坝周围的居民及生态构成很大的威胁。
渣坝防渗不合格导致大量的渣库渗滤液进入周围水体,而且随着企业生产的继续,工业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会越来越多,这样的话就会需要修建大批量的新渣库,导致土地的不断减少。
工业固体废物对大气也有不小的污染,堆放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随风飞扬,从而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固体废物堆中的尾矿、粉煤灰、干污泥与垃圾中的尘粒会随风飞扬,遇到大风,会刮到很远的地方。
焚烧法就是处理固体废弃物目前较为流行的方式,但就是焚烧将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与粉尘,一些有机固体废弃物长期堆放,在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下会被微生物分解,同时释放出有害气体。
据调查,广东省近年来的工业固体废物总产生量年均超过2000 万吨。
而目前我国每年的工业固体废物总量已接近十亿吨,累计工业固体废物总量即将接近一百亿吨大关。
从来源上瞧,我国80%左右的工业固体废物就是矿山开采与基于矿山开采的冶炼工业固体废物。
目前,我国对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总体水平仍然普遍不高,从全国范围瞧再利用率较低,使得我国的企业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低下。
更为严重的就是,大排量的废弃物占地面积大,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准确掌握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变化,尤其就是产生的种类的分类,对环境保护与工业废弃物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产生来源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我推断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在以工业发展为主的地区中基本为正相关关系。
地域分异性由于存在地域分异性,我国应加快工业结构调整,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
不同区域、但对产生量与来源主要就是基于回归分析、灰色模糊理论或者时间序列法进行,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技术研究较少。
而工业固体废弃物分类技术的细化研究对制定合适的策略、政策对工业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与管理,尤其就是对工业固体废物分类后,从工业固体废物中挖掘有价值的再生资源进行再分类与综合利用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呈现正相关性,年递增率达到 10%以上,但以旅游业为主的地区例外,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增加部分主要来源于工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近十年来的数据与此结论基本相吻合。
同时,由于我国加强了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正逐年递减,平均递减率接近 12%。
从公布的数据来瞧,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强度与资源化处理有较强的地域分异性,河北等地较高,西藏等地较低。
2010 年底广东全省固体废物产生量超过 13 亿吨,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约 1、16 亿吨,工业危险废物 21818 万吨,广东省的工业固体废物则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经过多方努力,至 2010 年底,广东省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年处理能力就是 2005 年的 2、4倍,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置示范中心以及深圳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但从整体上瞧,广东省仍缺乏完善的工业固体废物收集系统与有效的收集体制,并且严重缺乏必需的废物处理设施,致使大量工业固体废物得不到妥善处理,对城市市容、水体、土壤与大气环境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不同工业固体废物之间彼此存在较复杂的关系,共同构成了工业固体废弃物体系。
单纯针对某一大类或者某一区域的分类技术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需要寻找一种能普遍适用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技术。
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生物处理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通常就是指物理、化学、生物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目标就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有人认为固体废物就是“三废”中最难处置的一种,因为它含有的成份相当复杂,其物理性状也千变万化,要达到上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标会遇到相当大的麻烦,一般防治固体废物污染方法首先就是要控制其产生量,其次就是开展综合利用,把固体废物作为资源与能源对待,实在不能利用的则经压缩与无毒处理后成为终态固体废物,然后再填埋与沉海。
固体废物处理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等多种学科,主要处理技术有如下几方面: (1)固体废物的预处理。
在对固体废物进行综合利用与最终处理之前,往往需要实行预处理,以便于进行下一步处理。
预处理主要包括破碎、筛分、压缩等工序。
(2)化学法处理固体废物。
通过固体废物发生化学转换回收有用物质与能源。
煅烧、溶剂浸出、热分解、焚烧、电力辐射都属于化学处理方法。
改善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措施主要有: 改革生产工艺,少排废物:提高产品质量,生产使用寿命长的产品,使物品不致很快变成废物。
采用精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物排放量。
制定固体废物的管理法规:有关防治固体废物的污染与利用固体废物的政策都通过立法手段体现出来。
一些国家都制定固体废物管理法规以及环境标准。
对我国今后在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管理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及资源化对策由于工业固体废物种类较多,在目前情况下,还不能全面控制、处理与利用所有的废物。
根据其特殊性,参照发达国家对于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及资源化经验,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加强法制与标准建设1985年以来,国家陆续颁布了“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浸出毒性试验方法标准”、 “腐蚀性毒性试验方法标准”与“中华人民共与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同时各省市也应带师相应的地方标准,实现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法规化。
只有依法可依,才能从根本上对工业固体废物进行管理。
2、综合利用综合利用就是实现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与减量化,解决环境污染及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在废物进入环境之前,对其加以回收利用,可大大减轻后续处理处置的负荷。
因此,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应把综合利用技术放在首要位置。
3.推广清洁生产在积极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无害化研究的同时,宣传与推行清洁生产,选择无污染、少污染的替代产品与原材料及清洁生产工艺;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的企业,应控制生产规模,减少产生总量。
对能耗高,产渣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分期分批实行关、停、并、转、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行有毒有害废物的产生、排放、收集、运输、贮存、处置、利用、处理,实现从末端处理向源头削减与实现全过程控制。
其相关的清洁生产工艺与处理处置技术、设备将就是产业发展的重点。
4、推进垃圾处理处置社会化进程运用经济手段,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对企事业单位合理征收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费与产生垃圾处理费,以补充废物清运、处理费用的不足,减轻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及资源化探讨宋立岩财政压力。
同时,通过垃圾收费制度的推行,创造多元化的投资环境,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采取由废物产生者交纳处理处置费的办法,保证处理处置设施的运行,减少分散的不合理的处置与投资,实行社会化服务,使中、小企业的固体废物得到妥善的利用与处理处置。
逐步推进固体废弃物排放收费制度。
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还就是一种政府行为,虽然公众的环保意识在逐渐增强,但通过分担保护环境的费用,能使人们减少制造废物与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想从源头上减少工业固体废物还需要完善防控制度: 1.改革分类制度。
应从严把握禁止进口工业固体废物。
根据实际需求,科学设计工业固废分类标准,适当扩大限制进口类别,通过严把许可证及商品检验关,变堵为疏。
以矿渣为例,建议适度放开国内紧缺的再生利用资源——如高含量稀缺金属冶炼矿渣的进口,将金属含量而非品名作为划定类别的依据。
对限制进口的工业矿渣主要通过许可证管理,对进口企业资质、工艺水平以及环保能力进行评估,防止因加工工艺水平低而对环境可能带来的恶劣影响,用入境检验保证入境矿渣的质量。
2.建立固废进口统一管理制度。
对固体废物走私的监管、打击依赖于多部门的配合,应建立综合治理的系统意识,将固体废物的入境许可与国内运输、买卖、生产等各环节有效衔接起来,设计更为合理完整的管控渠道。
注:论文部分内容引用于:《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王琨、《工业废物论文:工业固体废物的风险分析》蒋苏淮、《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方法的探讨》薛元德、《工业固体废物分类体系与防治状况分析研究》孙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