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应急预案范本

安全应急预案范本

受控状态:受控版本:B******有限公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综合预案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目录1. 总则 (1)1.1 编制目的 (1)1.2 编制依据 (1)1.2.1法律、法规依据 (1)1.2.2文件依据 (2)1.3 适用范围 (2)1.4 应急预案体系 (2)1.5 应急工作原则 (2)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3)2.1 单位概况 (3)2.1.1企业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企业地理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企业周边环境和平面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危险源及风险分析 (3)2.2.1 厂区的危险源 (3)2.2.2危险源对周边影响分析 (3)3 组织机构及职责 (4)3.1 应急组织体系 (4)3.2 各应急职能部门的职责 (5)4 预防与预警 (8)4.1 危险源监控 (8)4.2预警行动 (8)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8)4.3.1 信息报告与通知 (9)4.3.2 信息上报 (9)4.3.3 信息传递 (10)5 应急响应 (10)5.1 应急分级 (10)5.1.1 班组级应急响应程序启动的条件 (10)5.1.2公司级应急响应程序启动的条件 (11)5.2 响应程序 (11)5.2.1 指挥与控制 (11)5.2.2 应急行动 (11)5.2.3 资源调度程序 (12)5.2.4 医疗救护程序 (13)5.2.5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程序 (13)5.2.6 应急避险程序 (13)5.2.6 扩大应急程序 (14)5.3 应急结束 (14)5.3.1 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14)5.3.2 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15)5.3.3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15)6 信息发布 (15)7 后期处置 (15)7.1 污染物处理 (15)7.2 事故后果影响消除 (15)7.3 生产秩序恢复 (15)7.4 善后赔偿 (15)7.5 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 (16)8 保障措施 (16)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16)8.2 应急队伍保障 (16)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16)8.4 经费保障 (16)8.5 其他保障 (16)9 培训与演练 (17)9.1 培训 (17)9.2 演练 (17)9.2.1 演练准备 (17)9.2.2 演练范围与频率 (18)9.2.3 演练组织 (18)9.2.4 演练评估与总结 (18)10. 奖惩措施 (18)11. 附则 (19)11.1 术语和定义 (19)11.1.1 预案 (19)11.1.2 综合应急预案 (19)11.1.3 现场处置方案 (19)11.1.4 事故 (19)11.1.5 应急救援 (19)11.1.6 劳保护品 (19)11.1.7 危险源 (20)11.2 应急预案备案 (20)11.3 维护与更新 (20)11.4 制定与解释 (20)11.5 应急预案实施 (20)1. 总则1.1 编制目的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

(比如: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及公司总部的会议精神,为保证公司、社会及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在事故、事件发生时,能迅速做出响应,及时有效的处理因各种原因而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人身伤害的程度或降低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特制定此预案。

)1.2 编制依据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比如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文引用而成为本预案的条文。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预案。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

)1.2.1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5号《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写导则》(AQ/T9002-2006)《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范》(GB16483)《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2.2文件依据a)******有限公司安全评价报告b) ******有限公司相关技术资料1.3 适用范围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

(比如本预案适用于******有限公司内部各个部门(或单位)。

当事故发生时,相关单位根据响应等级条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公司级应急预案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负责启动,车间级应急预案由发生事故部门(或单位)的第一负责人负责启动。

)1.4 应急预案体系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分为三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1.5 应急工作原则快速反映、当机立断、自救为主、外援为辅、统一指挥、分工负责。

2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2.1 单位概况主要包括单位的地址、经济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情况。

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运输车辆情况及主要的运输产品、运量、运地、行车路线等内容。

危险化学品存储量2.2 危险源及风险分析2.2.1 厂区的危险源危险目标的确定,可选择对以下材料辨识的事故类别、综合分析的危害程度,确定危险目标:⑴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现状的安全评价报告;⑵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文件;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⑷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⑸其他。

2.2.2危险源对周边影响分析根据确定的危险目标,明确其危险特性及对周边的影响******有限公司存储的物质具有火灾、中毒等危险、有害因素。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为火灾、中毒事故。

主要风险类型也为火灾、中毒。

火灾产生的破坏和危害主要是热幅射。

32.2.3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3 组织机构及职责3.1 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的级别,建立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公司高层领导、各部门经理和主任组成。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必须在公司高层领导统一指挥下,按照“遵循预案、决策果断、救人第一、先控后处、降低损失、不留遗患”的原则,组织开展应急救援。

43.2 各应急职能部门的职责设立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任组长,**副组长。

组员有***②主要职责a、组织制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b、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c、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d、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e、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f、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g、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5h、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j、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③领导小组职责:A、指挥领导小组a、负责本单位“预案”的制订、修订;b、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c、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B、指挥部:a、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和信号;b、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c、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d、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C、指挥部人员分工: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厂应急救援工作:副总指挥(**)协调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指挥部成员:组织和实施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兼指挥部成员:通信组:治安组:6救护组:消防组:抢险抢救组:运输组:物质供应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兼指挥部设在安全保卫科,由董事长亲自负责指挥, 总经理分管指挥生产、设备、卫生等部门领导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安全部门兼管,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立即成立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董事长任总指挥,总经理任副总指挥,负责全厂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

若董事长不在时,由总经理任临时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具体操作时: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及救援物资的供应工作;通信队:确保专业队与指挥部之间通信的畅通,通过通信指挥各专业队执行应急救援行动。

治安队:维持库区治安,按事故的发展态势有计划的疏散人员,控制事故区域人员、车辆的进出。

消防队:对火灾、泄漏事故,利用专业器材完成灭火,堵漏等任务,并对其他具有泄漏、火灾、爆炸等潜在危险点进行监控和保护,有效实施应急救援、处理措施,防止事故扩大,造成二次事故。

抢险抢修队:该队成员要对事故现场、地形、设备、工艺熟悉,在具7有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必要时深入事故发生中心区域,关闭系统,抢修设备,防止事故扩大,降低事故损失,抑制危害范围的扩大。

医疗救护队:对受害人员实施医疗救护、转移等活动。

运输队:负责急救行动中人员、器材、物质的运输。

物质供应站:为急救行动提供物质保证,其中包括应急抢险器材、救援防护器材、检测分析器材和只会通信器材等。

4 预防与预警4.1 危险源监控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0)标准规定,***为重大危险源物质,但******有限公司已经专项安全评价,并通过市安监部门备案。

本公司对仓库易燃、易爆区域按标准配备灭火器材并定期检查,确保灭火器材正常使用。

公司消防员建立消防台帐,定期组织人员对重点区域进行消防检查。

对仓库易发事故地区采取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的措施,利用各种形式各种途径开展安全培训,做到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从本质上解决安全隐患。

4.2预警行动发生事故后,现场抢救人员根据事故发生的类型、地点及大小,判断事故发生的趋势和可能影响的其他单位(或部门),快速反映给现场指挥小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