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

事故风险评估报告与应急物资调查清单XXXX矿山工程有限公司2019年1月4日1公司概况XXXX矿山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检修、运输、工程施工、爆破作业设计施工、爆破作业安全监理、钻爆一体化的综合型公司。

公司总部设在平山县,我公司拥有专业技术人员XX人,其中,二级建造师XX人,中级工程师XX人,助理工程师及技术人员XX人;高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XX人、中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XX人、初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XX人,建筑施工人员XX人。

主要经营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露天矿山、尾矿库建筑施工建设及爆破工作。

公司坚持以优质完善的服务,务实的价格满足矿山企业的需求,不断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动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至今为止,我公司为多家矿山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赢得矿山企业的好评。

2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种类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2.1危险源的确定通过对矿山企业综合环境、采矿系统、选矿系统及辅助系统的生产工艺过程、设备操作条件、产品性质特征的识别和分析,确定出各生产环节主要有如下危险源:(1)井下作业的危险源有:坠井、冒顶片帮、采空区垮塌、大面积岩移、硫化矿物粉尘爆炸、跑溜等。

(2)装药和爆破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有:装药作业范围内存在杂散电流、明火或火种携带入爆区或爆破器材库,炮烟中毒等。

(3)尾矿库施工作业的危险源有:机械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等。

(4)其他危险源有:地表和地下水、泥石流淹井或涌入矿坑,硫化矿物或碳质页岩、易燃物或可燃物、自燃、安全设施和装置失效等。

2.2 风险分析通过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矿山及尾矿库施工中主要存在如下危险有害因素:地压灾害、水害、火灾、爆破伤害、中毒与窒息、冒顶片帮、透水淹井、触电、高处坠落、机械车辆伤害等。

(1)地压灾害主要表现为地下采场顶板大范围垮落、陷落和冒落,采空区大范围垮落或陷落,巷道或掘进工作面的片帮、冒顶等。

产生地压灾害的主要原因有:回采顺序不合理,未及时处理采空区;采矿方法选择不合理和采场顶板管理不善;缺乏有效支护手段;检查不周和疏忽大意;浮石处理操作不当;矿岩地质条件差,节理裂隙发育,地应力大等。

(2)水灾事故的原因有:采掘过程中遇到含水的地质构造、老窿或地表水体,没有探水或者探水工艺不合理;未及时发现突水征兆;降雨量突然加大,造成井下涌水量突然加大;没有或防排水设施设计、施工不合理;采掘工作面与地表水体、溶洞意外连通。

(3)火灾。

根据发生火灾的原因,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

引起内因火灾的原因除矿岩本身有氧化自热特点外,还必须有聚热条件;当热量得到积聚时,必然产生升温现象;温度升高又导致矿岩加速氧化,发生循环;当温度达到该物质的发火点时,则发生自燃火灾。

内因火灾只能发生在具有自然性矿床的矿山,且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发火原因十分复杂;其初期不易发现,很难找到火源中心的准确位置,扑灭此类火灾比较困难。

外因火灾的发生原因有:各种明火引燃易燃物或可燃物;各类油料在运输、保管和使用时所引起的火灾;炸药在运输、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火灾;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和性能不良引发的火灾;坑内外因火灾是在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空气流中燃烧,易于生成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达到危害生命的浓度,极易造成重大事故。

(4)造成爆破伤害主要原因有:炸药性质和爆破器材不合格,在运输过程中遇到明火、高温物体,强烈振动或摩擦,发生意外情况;装药、起爆工艺不合理或违章操作;爆破器材库设计不合理,违章发放或存放爆破器材,存在能够引起爆炸的引爆源;(5)造成炮烟中毒的主要原因有:违章作业或通风系统不合理、坑内标志不合理或无标志,导致作业人员进人或滞留在受炮烟污染的区域内;作业中突然遇到含有大量的之习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粉尘、人员没有防护措施。

此类灾害与违章作业和通风不畅有关,表现为突发性,在救助过程和方式不合理的情况下有可能扩大事故。

爆破后或支护坑木腐烂产生有害有毒气体进入人体后,使血液的运氧能力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氧,最常见的有CO、NO2、H2S等气体。

有害气体中毒的监床表现:轻者则出现头晕、头痛、呼吸困难、重者呕吐、恶心、视力模糊,更重者则出现神志不清、步态不稳、易晕、昏迷乃至死亡。

(6)造成冒顶片帮的主要原因有:由于矿岩不稳固、顶底板管理不善、检查不周、疏忽大意、人在浮石下工作、支护不符合规定、人的安全防护欠缺等原因都会引起冒顶片帮事故,造成人员死亡。

(7)造成透水淹井的主要原因有:井巷、采场采掘方向及附近有老窿、旧巷引发透水淹井事故;(8)造成触电的主要原因有:在地面工作或生活区,由于违章触电;在井下工作中接触电气设备,违章作业而触电。

触电事故可能引起触电者发生休克甚至死亡。

(9)机械车辆伤害的主要原因有:物的不安全状态:①车辆带病作业②日常维护保养差③安全装置缺失、机件失灵或损坏④安全装置、零部件突发故障。

人的不安全行为:①疲劳、酒后驾驶;②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规程;③作业禁忌症。

环境因素:①路面状况不好;②极端天气影响,包括高温、低温、大雾、暴雨、洪水等等③地质环境较差。

(10)高处坠落的主要原因有:①人员或设备在台阶边缘作业时安全距离留设不够,意外坠落。

人员、设备在不稳固的平台上行走、作业。

②作业场所狭小或道路、平台宽度不足,不符合安全要求。

③矿山道路、平台边缘无安全防护设施或设施不完善等。

3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如发生爆炸事故,在200m范围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等只是个体伤害,不会造成群死、群伤,影响范围较小,严重程度也较低。

4应急能力评估结果我公司成立了应急组织机构,应急人员定期进行应急知识的培训。

针对潜在的风险配备了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

我公司具有一定的应急救援能力,当发生公司内不可控事故时,需立即向社会救援力量求助,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5处置措施5.1 冒顶片帮事故处置措施(1)事故发生后生还人员第一时间检查事故发生地点,当事故发生在掘进工作面迎头时,应退至安全地点清点人数,确定受伤人数、埋压可能地点,检查顶板及支护稳定情况、通风、压风、供水、供电情况。

利用最近的电话向调度室报警。

且在电话处留有职守人员。

(2)当事故发生在距掘进工作面一定距离的巷道内时,事故内测生还人员第一时间检查事故发生地点,确定被堵位置,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所在地点是否通风。

确定该地点无风后,应佩戴自救器。

对发现的伤员进行救护,并将其转移到安全地点。

认真检查支护及顶板稳定情况,确定安全躲避点,将人员集中于此等待救援。

检查压风管路、供水管路、通讯设备是否完好,是否有瓦斯检测仪器或传感器。

对外露的电器开关一律关闭,切断电源。

(3)被堵人员应于安全处安静待救,打开压风自救管路确保新风进入,在无通讯设备的情况下,用木棒或岩石敲打管路与外界保持联系。

并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完成相关工作。

(4)冒巷事故地点外侧的生还人员第一时间应检查所处位置安全情况,一旦确定安全时,应及时请点人员,依据工作计划和工序进行情况判断受灾人数及可能受害地点。

初步确定事故范围、受害人数、通风状况后及时向调度室报警,请求救援并初步提出物资计划。

同时派员在报警电话处职守。

且切断掘进工作面的电源。

(5)掘进工作面迎头冒顶事故,当巷道净断面较小(一般小于7m2)的梯形工字钢或U型钢支护的巷道,冒落距离较短(小于5m)一般采用全断面整巷的方法进行。

首先加固未损坏的3架支架,要求做到连接好,满勾攀。

利用最后一架樑做支点,打入钎子作临时护顶。

沿巷道两侧清理冒落物,挖出柱脚,放入柱腿,上樑且背好帮顶,并与后方支架连接,最后出渣。

条件许可可用长钎大棚距,木垛控顶的方法。

(6)上述方法适用于不清楚被埋压人员位置,呼喊无反应的情况。

如清楚被埋压人员位置或呼喊有反应,则应在有人侧采取长钎控顶、帮,短樑短腿控顶,单侧排除冒落物,直至看到被埋压人员。

遇有大块岩石,应使用抢木或抢棚控制其塌落用千斤顶、撬棍顶起上部岩石,掏出身下冒落物,将人轻轻拖出。

(7)对于大规格巷道、硐室的工作面迎头冒顶,支护形式为锚喷、锚网喷、砌碹时,有条件的应首先采用喷射混凝土维护顶板,补打锚杆,控制顶板。

沿两帮清理冒落物,直至找到被埋压人员。

当无条件进行喷锚控顶时应采用沿两帮小规格整巷的办法救援被埋压人员。

(8)各救援点均应按照先打第一架棚子必须是对棚子以加固支架,而后采取打钎子护顶小规格支护的方式进行。

整巷方向应指向有人埋压的地点,支护应沿底板进行,勾攀好帮顶,尽量少流冒落物。

在不知道人员埋压地点时,应沿工作面整巷,同时用呼喊、敲击或采用寻人仪探测等方法,判断遇险人员位置,与遇险人员保持联系,鼓励他们配合抢救工作。

(9)遇有外露的受灾人员,如果头向外则必须保护好头部,并佩戴自救器,采用前探钎及小规格支架的方法保护好其身体,条件许可时尽量将其救出。

不具备条件时应有专人看护,直至救护队到达。

(10)救护队接警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井口,队长参加指挥部并领取任务。

及时下井,就近事故地点建立井下基地,派出侦察小队。

从两个方向侦察事故区,掌握工作面支护形式、事故范围、通风情况、有害气体情况、被埋压人员数量、大体位置、运输方法及运输机类型、备用材料的类型、数量、事故当班人员位置和数量、已有受伤人员的救护情况。

且将上述情况汇报现场指挥部。

(11)侦察期间如遇有外露的受伤人员,应及时进行救援,并将其护送到井下基地。

(12)基地指挥人员应依据侦察的情况修订救援计划,在落实计划的同时报告指挥部。

汇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侦察结果。

2)修订后的救援计划。

3)救援工作面个数。

4)救援力量配置、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5)现用及井上基地应备的材料、器材、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13)救援期间必须保证每个救援工作面有一专人观察顶板,遇有二次来压或冒落预兆,应加强支护、堵塞漏洞,保护好伤员头部和胸部。

必要时应及时撤出救援人员,此时应向指挥部报告,且提出是否进行扩大救援意见。

(14)被救出的伤员第一时间由医护人员进行检查,做必要的医务处理并加以保暖后,按医务人员要求用担架运出,且向指挥部报告。

救援现场每救出一名伤员都需救护队、现场班组长、医护人员确认伤者身份、伤势情况、医务处理、时间、地点等,且登记签字。

(15)遇有受伤人员距离较远或施救困难需较长时间时,可用短钻杆接续并与压风管连接,保证伤员通风。

救援人员与伤员经常保持通话,沟通情况,以利救援(16)救援期间必须保证每个救援工作面有一专人观察顶板,遇有二次来压或冒落预兆,应加强支护、堵塞漏洞,保护好伤员头部和胸部。

必要时应及时撤出救援人员,此时应向指挥部报告,且提出是否进行扩大救援意见。

(17)当确知冒顶距离较短,特别是可以直接喊话的情况下可用越顶的方式救出被堵人员。

外侧救援人员运出部分冒落物,露出冒顶部位,进行观察,如顶板出现穹窿状,且不再掉渣可向内喊话,得到回音后沟通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