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士学位论文—-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微格训练全套

学士学位论文—-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微格训练全套

书名: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微格训练课程性质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

在现代技术支持下的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类课程。

它具有基础性、实践性、技术性的特点。

所谓基础性,是指这是一门技能的初级训练课程。

所谓实践性,是指这是一门在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宏观指导下的微观实践操作课程。

所谓技术性,是指这是一门以现代技术为技能训练手段的课程。

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手段是利用微格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可以省时省力,能在短期内帮助学生迅速而有效地获得课堂教学技能。

二、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含义与分类(一)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含义什么是课堂教学技能?目前,对于课堂教学技能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教学行为说。

这种观点主要是根据微格教学研究成果而提出来的,如孟宪恺在《微格教学基本教程》一书中指出:“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1][1]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3二是活动方式说。

这种观点主要是借鉴了认知心理学关于技能的界定。

如1990年出版的《教育大辞典》第一卷,就将技能定义为“主体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练习形成的执行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

[2][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47三是结构说。

这种观点试图把技能的外显行为和认知活动方式整合起来。

如斯诺(R.F.Snow)认为“教学技能是由与行为及认知有关的事项的结构系列组成”。

[3]四是知识说。

该观点借鉴当代心理学理论对知识的划分,将教学技能纳入知识范畴。

在认知心理学派广义知识观中,动作技能、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均被视为不同形式的程序性知识,他们将知识、技能和策略都统一在知识范畴内。

这种观点看到了知识与技能的联系和一致性,认为教学技能即是关于教学的程序性知识,它包括动作技能、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这对技能心理机制的揭示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目前对课堂教学技能分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按微格教学的需要进行分类。

二是按照教师教学能力构成因素进行分类。

三是按照教学程序进行分类。

三、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形成与发展四、运用微格教学训练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一)微格教学的发展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系统地训练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以现代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现代视听技术为手段,把课堂教学技能划分为一系列可操作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控制实践训练,帮助师范生真正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其操作过程是:确定训练项目→学习理论→观摩示范→角色扮演练习→反馈评价→矫正重教。

(二)微格教学技术系统该系统运用于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训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模拟形式,具有双控、监视、评课、示范、互相观摩、分控、巡视扫描、对讲、远程遥控、录像和倒计时等功能。

吕飞飞对微格教学的作用与优点概括为四大点[3]。

1.训练目标明确、具体,有利于发挥受训者的主观能动性2.教学实践过程声像化,有利于训练规范的语言、自然的体态3.反馈及时并进行反复训练,有利于强化有效的教学行为4.采用科学的视听设备记录,有利于获得较全面的信息量[3]吕飞飞,微格教学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训,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8):52-55.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必须不断地获得三种信息: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信息;②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③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信息。

当然,微格教学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①微格教学理论的局限性。

②缺乏对心智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微格教学对训练教态等具有可见行为的教学技能是最为有效的,而对讲解等需要思维积极参与的教学技能培训效果就不那么显著。

③缺乏与实际课堂教学的紧密联系。

下面我们具体说明训练程序。

1.理论学习理论学习是教师在进行微格教学之前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基本理论,如有关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技能的理论,尤其是对每项课堂教学技能进行充分的讲解,这包括教学技能的学习目标、作用与功能、运用原则、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

2.观摩范例观摩范例是教师播放优秀教师运用教学技能的课堂录像片段,增强学生对所培训的教学技能的形象感知。

在学生观看录像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提示与指导,解说优秀教师运用教学技能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吸收和消化他人的教学经验。

这两个环节属于技能形成的认知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获得技能的感性认识,理解技能的功能和要领,学习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研究成果。

认知方式包括符号方式和直观方式。

学生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解关于技能的理论知识等属符号认知模式,其特点是能简明揭示技能的要义和操作过程;观摩示范等属直观认知方式,其特点是生动具体,易于模仿。

编写教案是学生根据既定的训练目标进行微格教学教案设计。

微格教学的教案属于片段式教案,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集中,教学过程要突出单项教学技能的特点和操作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标、对象、内容,详细的教学片段过程,尤其要写明该教学技能应用的构想,所运用的教学技能的活动过程,可能出现的学生学习行为及对策等。

4.微格实践微格实践是学生分小组进行微格教学,并利用摄像、录像设备将教学实践过程记录下来。

微格实践就是一种分角色模拟教学,一个学生充当教师角色,其他学生充当学生角色,就所要训练的课堂教学技能,按照预先设计的教案,进行教学活动。

小组成员轮流模拟教师角色,进行10分钟左右的微格教学实践活动,并一一利用微格教学的设备准确记录教学活动的过程,以便活动后分析。

这两个环节属于技能形成的联结阶段,其核心的是模拟实践,这是一个有明确目的和具体要求的反复实践的过程。

5.反思与反馈反思与反馈是微格教学最重要的一步。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机械重复性练习一般无助于增进技能,只有当练习者充分感知自己练习中的表现,并有意识据此调整下一步行为时,练习才会有实质性进展。

这充分说明了反馈与反思环节的重要意义。

反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外部反馈——由他人提供教学反馈信息;内部反馈——由训练者自己从训练中获得体验、领悟和认识;音像反馈——由录像、录音提供练习行为的反馈信息。

6.修改教案修改教案是学生根据老师和同伴在反思与反馈阶段提出的意见,结合自我的感受对原教案进行修改,切实吸取他人的有效建议,也便于进行第二次微格教学训练。

7.再次实践再次实践是学生改进教学方案后进行第二次微格教学,也可以把训练中初步掌握的教学技能付诸教学实践之中。

这既是检验学生对教学技能运用不足的改进情况,也是对教学技能的反复练习,以期达到较为牢固掌握的程度。

一、导入技能简介导入的作用如下: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其次,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入学习情境。

再次,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期待。

最后,创设学习情境,联系旧课新知。

二、导入技能的理论视野(一)有意义学习与导入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1],这一理论为导入方法设计提供心理[3]彭聃龄、张必隐,认知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05.(二)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与导入教师在上课的开始阶段,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导入教学环节,例如使用生动而新颖的相关学习材料,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等,诱发学生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从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三)注意与导入心理学认为: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是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从刺激物来看,强烈的刺激,如巨大的声音,对比突出的事物,如声音的突然升高和降低,变化的刺激物,如闪烁不定的灯光等,都容易引起人们不由自主地注意它们,但关键在于刺激物的新奇性。

总之,导入要成功,兴趣、动机、注意这几个因素缺一不可。

三、导入技能案例分析(一)明确目标(二)复习旧知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常运用已有知识可以使旧的知识得到不断巩固、保持,并有利于获得新知识。

(三)介绍背景知识所谓背景知识,是指与课文相关的背景材料,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写作缘起及社会影响等。

(四)诊断起点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2][1]M.P.德里斯科尔,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第三版),王小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0(五)激活生活经验从信息交流来看,人类的各种活动可以有许多共性,给人以相似的感受,这些共性和相似点是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人们能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也是文本构成的核心内容,唤起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是学生进入文章的写作情境、领悟课文内容的必要条件。

(六)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以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无意识心理特征为基础,利用形象的画面、逼真的场景、生动情感等方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教学氛围,从而感染学生,诱发好奇心,激发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导入技能灵活运用五、导入教学设计1.目的明确导入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不能含糊其辞,随意发挥。

2.新颖有趣导入设计要新颖。

可以是内容新颖,材料新颖,方法新颖,手段新颖,以便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富有启发4.包含知识导入设计要具有科学性。

设计导入在知识上要和教学内容相吻合,并形成知识间的联系,要能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了解学什么、怎样学。

切忌虽有知识但互不相关,是凌乱的知识片段,或脱离教学内容,为了趣味而趣味,甚至低俗,没有知识含量。

5.联系紧密导入的各项内容及其与新课内容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6.语言准确、优美导入设计还要讲究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的前提是准确性和条理性,即清楚明确而又有条理地表达教学内容,语调有节奏、有停顿,这是教学的起码要求。

(二)导入设计的方法导入设计的方法具体包括六点。

1.明确教学目标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起始点。

2.研究教学内容3.了解学生起点导入的关键之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学生注意力和课堂气氛,这就需要教师真切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认识所教学生的一般情况和学习所教内容的准备情况,以便设计出适合学生需要的导入。

4.收集相关资料导入往往是从课外引导到课内的教学活动过程,这需要教师在设计导入时收集、选择与所教课文相关的、能激发学生兴趣5.确定教学切入点从导入到课文的学习有一个连接点,这一连接点就是课文教学的切入点。

6.安排导入内容和方法导入也是一个简短的教学活动过程,一般可以形成“引例—展开—对接”的教学活动。

“引例”就是引入课内外学生熟悉的、与课文有紧密联系的例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就是引导学生对例子稍微展开讨论;“对接”就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到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上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