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算法不只是优化计算的发法,更是优化思维的过程
—《6,5,4,3,加几》教学反思
6,5,4,3,加几是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节课,在之前学过9加几,8,7加几中都是运用凑十法来计算进位加法的,初步知道20以内的加法中用大数加小数的计算,而
6.5.4.3.加几这一课除了例题6+5和试一试中的6+6需要用原来的凑十法来计算外,
其余的算式都是小数加大数,本节课的难点除了掌握凑十法来计算口算,还要计算时
选择简便的方法计算,因为之前已熟练用凑十法,在选择计算方法时,学生偏向于凑
十法,这个知识点的迁移是今天课堂上学生学习的难点。
本节课,在兔子采蘑菇的情景里,求一共采取多少个蘑菇?列出算式:6+5和
5+6,学生利用凑十法很顺利能计算出6+5,我表示满意,学生计算5+6时仍凑十法,没有人从已经算出的6+5=11中推理出5+6=11,我虽然点出这两道题的答案一样都是11,但是学生只注重计算的方法,没有人注意到思维的过程,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
于是我出了一道题,每对两题:一题是大数加小数,一题是小数加大数。
如:
9+2和2+9 8+3和3+8
9+4和4+9 8+4和4+8
9+5和5+9 8+5和5+8
终于有学生说:“老师,我看到8+3就知道3+8也等于11,不用计算“。
为什么我
会如此安排,就是希望学生会用大数加小数,来计算小数加大数,有利于学生、更好
的掌握如:8+6想6+8,既计算了大大数加小数,又计算了小数加大数,可谓是一石二鸟、一箭双雕,这节课下来真不容易,好在学生最终掌握了这种优化的思维过程,
由此也丰富了学生对于加法交换律的感性认识,这只是一种思维过程,而不是计算的
方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不太容易,但是在学生的起始年级,我们渗透一些这样的
方法,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是
件快乐的事,我们这些教育者也就跟着同样快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