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课件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课件


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 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 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 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作业
离别、送别在文学描写上是一个永 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描写离愁、别绪 的名篇佳作无以计数,请你写出三个写 离别、送别的诗句。
拓展训练[可选]:
1、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 体会,互相交流。 2、说说你对文中父亲、我、乔元贞、 “弄不成”、二黄毛的看法。 3、“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 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 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 一段话。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 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 但是我坦然 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开花的季节, 我跟枝叶同样幸福 沉甸甸的果实, 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 “枉写了这几十年诗”?“人不能忘本” 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 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 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 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 写书(诗)就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了. 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 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了。 “人不能忘 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 这里指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 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1、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 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为 何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因为当中蕴涵着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 浓浓的真挚情意[父子情同学情].
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 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 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 蕴含着艰辛,人间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 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 翻来覆去”等词语。 2 、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 感悟。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 会思考人生。
幽默(yōu mò):有趣或可笑而意义深长. 凄惨(qī cǎn):凄凉悲惨. 奥秘(ào mì ):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fān 次 重复.
温厚(wēn
牛 汉
牛汉,生于1923年10月, 山西省人。抗日战争期间 在陕甘地区读中学、大学。 1940年发表作品,主要写 诗,近十年写作散文。已 出版诗集十余本,散文集 七本,诗话集两本。此外 还参与主编中国现当代诗 选数部,台湾编印了《牛 汉散文精选》。从事文学 编辑工作半个多世纪,曾 主编《新文学史料》二十 年,现为中国作协全国名 誉委员,中国诗歌协会副 会长。
2 、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 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 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3 、“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 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 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 作者要回报它。
4、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 如果不写,我就பைடு நூலகம்读了这几十年的书, 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fù):一次又一次;多
hòu):温和宽厚.
要求: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 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课文中哪些内容你比
较感兴趣?能说 说理由吗?
整体感知,思考: 1、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
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 本为何令作者永志不忘,并专门著文纪念? 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 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 “第一本书”的?
拓展: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 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 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 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 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 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 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 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 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 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 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 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 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 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 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 说法。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 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到一点生命最初的 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 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 么?)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 幽默”,写其童年生活艰苦和沉重,不仅自 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 生存的底线上挣扎. 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 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 淘气,能和小伙伴、小动物在一起,回到大 自然中间,有人间真情,就是快乐的,而且 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 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 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敬重、珍 爱、感激的复杂感情追忆“第一本书” 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 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 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 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 趣和温情。
品 析 文 中 的 重 要 语 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