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
连通云平台获取 知识和专家支持
N2
N3
编辑指导信息 及时区域发布
3.5 智农卡(1)——一卡在手,服务全有
打通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最后一米,直通到人,为农民提供“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信息服务”。
免费 发放
向全国农业科教环能体系工作人员\全国各类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成员、广大农户登记、免费发放。
实现“智农卡”发放、启用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持证农民 的全覆盖,计划全国发放不少于5000万人(户)。
产中、产后服务的有效对接。 4、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及获证管理卡 5、政策、法规、灾情、疫情等政府信息发布; 6、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联系卡; 7、智能匹配农广校村镇服务站,免费访问指定站点, 8、支撑农村电子商务,关联补贴和支付。
项目关键点
1、免费,无需农民增加成本; 2、广谱,不限区域、一人一卡; 3、精准,服务到人,推送到点; 4、专业,有效支撑农技推广; 5、可持续,业务可持续; 6、可考核,绩效可考核。
融合
1、支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 2、充分、低成本利用其他行业的资源,合作共赢,建立面向农户的融合服务平台。
3.4 现场工作站,创新基层农技推广工作
智慧农业对农技人员业务模式的新定位
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要在整合、组合、融合模式下,通过 共建、汇聚和开放的方式,构建基于知识库和电信网络的现代农技 推广服务平台,从而全面提升农技人员,尤其是基层农技体系工作 人员的服务能力。
M3
大数据的应用
统一顶层设计
部科教司统筹组织国家农业科技服务大数据的顶层设计,重点包括:梳理大 数据的信息资源目录、制订信息获取与维护方案、加工与应用方案。
强化信息体系建设
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业科教信息体系,集成完善各类专项业务应用 ,实现业务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业务信息调度的网络化和制度化。
2.7 国 家 农 业 科 技 服 务 云 平 台 总 体 架 构 图
三、云平台推进农技推广创新与变革
3.1 农技推广服务云——“农技”+“推”+“广”(1)
农技推广是农业科教工作的重心之一。云平台服务于农技推广的关键就是要确定“农技”、“推”和“ 广”的标准和目标,应对农业生产的不可逆,保障农技指导信息精准、实用、实效,实现农技推广的业务 标准化和目标成效可量化。
新型职业 农民
政府T管e 理 xt
如何转变农 业发展方式 ,实现农业 可持续发展
农技推广
科研Tx体et 系
农T村e能源 与x环t 境
• 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如何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高行政效能,“放”“管”结合
1.2 “互联网+农业”,种植业技术体系要争当排头兵
“互联网+”是大势所趋。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不管是推进政府的简政放 权,放管结合,还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要依靠大数据 、云计算”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制定 ‘互联网+’行动计划。培育更多的新产业和新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
依托云平台实现基层农技人员的农技推广业务模式的革命性变 迁,农技人员不再是单兵作战,象现代战争中战士可以随时呼唤空 中打击和后勤保障一样,农技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强大的后台知 识库和专家网络,及时反馈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获取相应的解决方 案,并转化成广大农户容易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农民,农技服务将升 级服务模式,农技人员是移动的农技推广现场工作站,是农情信息 的实时采集站,是强大后台农业科教服务能力的前导输出站。
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
一、云平台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1.1 新常态下加快建设现代农业需要农业科教体系的有力支撑
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 如何有效支撑“四化同步”和“科教兴农”战略 • 如何支撑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 • 农村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 • 现代农业发展迫切需要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4、农办科【2015】22号文件:2015年5月21日《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工作方案(试行)》 出台,全国农技中心全程参与了农技推广子云的顶层设计。
二、云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架构
2.1 农业科技和信息化的关系
广义
广义上说,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
狭义
狭义上说,农业科技信息是农业信息的重要构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广大农民
基层E农-m技ai推l 广 科技创E-新bo成ar果d 转化
生态能源
平
台 国家农业科技
上 移
服务云平台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服
务
下
农科教体系工作人员
延
各级地方政府
美丽乡村…
农业相关单位…
2.6 四统一、全覆盖
统一业务平台“做加法”
整合、完善现有各类农科教服务平台,构建统一的综合业务平台。
4、农户服务支撑 为农业部门组织开展面向广大农民的农技推广等服务提供技术、运营支撑, 成为农业部农业科
技信息进村入户的核心支撑平台
2.4 数据是关键——云平台的核心是大数据
国家农业科技云平台的核心是大数据,国家农业科技大数据的关键是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应用。
大数据的资源 建设
M1
大数据的存储
M2
M4
大数据的处理
1、韩长赋部长2014年12月22日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 加快国家农业技术转移服务中心与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
2、余欣荣副部长2015年4月2日批示: 平台建设做好顶端设计十分重要,要突出先进、实用、简略。
3、张桃林副部长2014年12月5日在科技信息化大方案材料上批示: 很好!今年要重点推进农技推广信息化工程,力争有所突破!
拓展信息获取通道
充分利用现有农口基础信息资源,建立专业信息采集队伍。
设置专门的数据处理机构
依托农技推广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央农广校等相关单位的现有 基础资源和技术力量,扩展建立国家云平台大数据处理中心和地方、专业分中心 ,实现对获取信息资源的动态、及时处理。
2.5 服务是根本
云平台全面对接农科教核心业务,打通科技与经济的通道,形成合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农 业技术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局面,实现“平台上移、服务下延”,实现信息化手段和农业科技的融合 。
1、体系内支撑 构建连通全国农业科教十大体系的综合业务平台,运用体系工作法,支撑10大体系业务运行和协作,
切实推进三大重点工程。
2、对部内支撑 从科教的角度构建对部内各业务司局的科技和推广服务支撑。
3、其他行业资源对接支撑 为农业部门与其他行业资源,如金融、电信运营商、科技、工信等行业资源对接提供服务支持。
优化资源配置和结构布局
互联网+ 种植业
整合现有资源,提高管理服务
连接社会服务,促进产业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打造全程高产高效、 绿色生态技术指导服务
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强种植 云平台是全面推进“互联网+农技推广”的抓手
科教司2014年组织研究制定了《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2015年启动项目建设。
技创新信息化支撑平台; 6、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大数据和推进农业科技信息进村入户的核心支撑平台; 7、支撑农村电商和金融服务的科技支撑平台; 8、农业与二三产业对接融合的科技支撑平台;是搭建农业与其他产业和各类农业相关社会资源对接的
桥梁,是其他领域成果与基础条件导入农业的路由器。
2.3 体系是基础——强化平台顶层设计,构筑四大支撑
•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国家“四化同步”战略的两个重要方面。 • 农业信息化既是国家整个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 •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科教工作的重要内容,推进农业信息化是全国农业科教体系的重要工作。 •农业科技信息化是农技推广的重要手段、方法和途径。
“互联网+农业”的核心支撑就是科技与信息化。
1.3 种植业天生就是发展互联网的最好平台 种植业农技推广体系要争当“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的排头兵和创新探路人。
互联网+
农资·农民
种植业
农产品·消费者
1.4 发展“互联网+种植业”,是打造现代种植业的必然选择
发展现代种植业,必须借助信息化的手段,使管理高效化、服务精准化,科学引导种植业发展方式转变、支撑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
农技
推
广
信息资源规划是农技信息服务应用 标准建设的实用手段。标准建设尤其是 应用标准,是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 和业务协同的关键,信息资源规划的过 程就是标准建立的过程。目前我国尚未 组织对农业科技的信息资源规划,在农 技这个层面上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化标 准。
农业科教信息体系的顶层设计: 1、首先就要组织开展“农技”的 信息资源规划; 2、在完成规划后着手组织建立农 业科技信息资源数据仓库,实现与各专 业基础信息库的有机对接; 3、进一步组织对各专业数据库进 行面向应用的集成重构和持衡开发,发 展建立国家农业科技服务大数据库。
统一宣传推广“做减法”
全国农科教体系的统一公共服务品牌“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智农卡”、“智农通”
统一建设“做乘法”
明确建设目标、统筹建设资源、推进互补协作,保障在有限投入下产生最大的效能。
统一管理“做除法”
结合体系工作法,优化工作流程、实现系统建设精准到人、信息服务精准到户。
逐步实现云平台对农科教基础业务、行业体系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全覆盖。
农技推广的成效不再仅取决于一线农技人员个人的技术能力及 推广水平,更取决于一线人员获取后端支持的能力。与之相应的是 整个农技推广体系的架构模式的调整,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模式也将发生变化,重点要全面提升农技人员获取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