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河公园解说词 2014

黄河公园解说词 2014

黄河公园解说词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朋友:我是黄河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欢迎各位领导到黄河公园检查指导工作。

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黄河公园。

黄河公园建设项目是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为恢复黄河沿岸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景观、改善居住环境而规划建设的为民工程,是三门峡打造城区沿黄半岛景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黄河公园位于我三门峡主城区的北部,黄河南岸,东起茅津渡,西至黄河大桥,南临北环路,北依黄河滩涂,与山西省平陆县隔河相望,东西长5公里,蓄水期南北宽约1.5公里,总面积745公顷。

3.总体规划按照黄河公园总体规划方案,黄河公园依托黄河沿岸的自然台地、沟谷等地形地貌,在保护原有生态植被的基础上,总体布局为“一带、三区、八大节点”。

“一带”为沿黄生态景观带,“三区”为东、中、西三大景区,八大节点为明珠春晖、名果博览、云台彩练、塬起金滔、芦荡烟雨、桃源幽谷、会兴华苑和茅津古渡。

在黄河公园建设过程中,广泛采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总体规划方案进行了优化调整,在西部增加了游乐城建设项目,在园区内修建了10公里的国家级环型自行车赛道。

4.建设工期黄河公园计划建设工期为三年,自2011年12月开工以来,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于2013年5月面向社会开放,目前工程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计划在2014年全面建成。

二、景观节点介绍会兴华苑会兴华苑是黄河公园八大景观节点之一,位于黄河公园东部区域,是黄河公园的东大门。

大门入口处是勇闯三门雕塑,雕塑东部为砥柱石造型,西部是黄河艄公驾舟闯三门的造型,喻意黄河儿女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为了给少年儿童提供游乐场地,园区北部区域建有塑胶小广场、多彩小迷宫、玩沙池等儿童游乐设施。

在仿古门廊西侧,建有小剧场,也给戏曲爱好者提供了表演展示的舞台。

会兴华苑最北端,修建有听涛轩和观澜亭,是观赏黄河的绝佳场地。

在听涛轩和观澜亭,夏季可以西观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望大河东去浪滔天;秋季看到的黄河则是碧坡荡漾、烟坡澔淼,蔚为壮观。

茅津古渡在台下区的东边是规划建设的茅津古渡景观节点。

茅津古度是黄河三大古渡之一,而茅津夜渡则是古陕州八景之一。

据史书记载,茅津古渡自秦到唐都是黄河漕运的重要码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东移,逐渐转为民用码头。

1986年三门峡黄河大桥建成后,茅津古渡才逐渐失去往日的繁华。

但从军事意义上讲,目前还是一个备用码头。

历史上,茅津古渡发生过许多著名的故事,如历史文化典故唇亡齿寒、假虞灭虢便发生于此。

桃源幽谷这里原来是附近村庄生活污水的排水沟,每到夏季,气味非常难闻。

在公园规划建设过程中,建设了污水泵治理污水排放;并利用自然沟壑地形,营造溪流景观;在沟底栽植大面积的桃花和竹子,每到初春,桃花烂漫、潭水幽幽、青竹滴翠,仿佛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般。

芦荡烟雨芦荡烟雨湖原来是村民养鱼的鱼塘,水域面积有五百余亩。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从保护黄河生态环境出发,恢复原有生态湿地景观,增加蓄水面积,栽植大量的芦苇、蒲草、菖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同时在湖心规划修建了天鹅岛,为白天鹅等水禽鸟类营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芦荡烟雨湖湖水主要来源于黄河,每年的10月到来年的6月份是黄河三门峡库区的蓄水期,在此期间我们引黄河水入湖; 7到9月份枯水期,我们利用园区的雨水管道,收集雨水补充湖水,既有效防止了沿岸的水土流失,也充分利用了大自然宝贵的水资源。

云台彩练云台彩练是黄河公园中部区域的植物景观带。

我们利用沿岸的自然台地,规划种植了桃花、樱花、红叶梨、连翘、月季、火炬等不同花期、不同花色、不同叶色的花灌木,形成不同季节不同色彩的植物色带。

在乘坐游船游览黄河公园的时候,在不同的季节,你会看到不同的色带景观,犹如彩练一样飘浮在云台之间,美伦美焕、蔚为壮观。

塬起金滔塬起金滔是黄河公园的主大门区,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海拔高程在432,是公园的最高点,与黄河蓄水河面高程相差127米。

塬起金滔景观节点主要有三个广场:入口为三门广场,中部为文化广场(文化浮雕墙讲解词),高处是塬起广场。

广场北部的景观长廊是黄河公园的最佳观景点,北部可以看到黄河蜿蜒曲折,南部可以看到三门峡城区高楼林立。

每年夏季黄昏时刻,晚霞、夕阳、黄河与远方的群山交相辉映,宛如一幅浓妆重彩的壮美画卷,重现古陕州八景之一“金沙落照”。

名果博览名果博览是豫西特色农业体验区。

按照规划建设方案,这里将集中栽植来自灵宝的苹果、大枣,渑池的仰韶杏、牛心柿,卢氏的核桃、板栗、猕猴桃等享誉全国特色果树。

每年的收获季节,游客在游园的同时,可以入园亲自采摘品尝,享受丰收的乐趣。

明珠春晖名珠春珲是公园的西大门入口,现在已经建成了广场、停车场和观景平台。

按照规划,广场中央还将建设名珠春珲雕塑,待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规划方案确定后,将建设科普馆、拓展区、农业园等。

自行车赛道:黄河公园建设过程中,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完善了公园功能。

自行车赛道就是增加的项目之一。

赛道按照国家级自行车环型赛道标准修建,总长10公里,2013年旅游节期间成功举办了全国第四届自行车邀请赛。

黄河公园游乐城:游乐城是黄河公园引进的大型游乐项目,规划占地面积399亩,计划总投资3亿多元,规划建设儿童游乐园、青少年水上娱乐项目和3D和4D影院等40多个游乐项目。

游乐城项目建设2012年底开始动工,计划分为三期完成。

目前,第一期儿童乐园项目施工已经接近尾声,有望近期试营业。

全部建设项目计划在2014年底建成。

三、需要掌握的其他内容:规划建设以前,大部分都是沟壑、荒坡和黄河滩地。

多年来,城市工业和生活垃圾倾倒在黄河沿岸的沟壑和荒坡,村民在黄河滩地进行耕作,对黄河沿岸植被造成了很大破坏,黄河沿岸水土流失现象日趋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建设黄河公园,使黄河沿岸植被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不仅彻底治理了环境污染问题,城区北部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全面提升,是一举多得的举措。

按照总体规划方案,黄河公园以黄河为。

现在我们看到的黄河公园,只是完成了主体框架建设。

按照我市打造沿黄半岛景观带建设思路,黄河公园最终要建成既具备生态涵养、又具有风景观光和文化体验、娱乐休闲功能的综合性景区。

(一)黄河公园亮点:1、地形条件优势。

三门峡城区座落在黄河南岸阶地上,而黄河公园正好处于阶地北部边缘,地形变化多、地势落差大是黄河公园显著的地理特征。

整个园区内,沟壑散布、悬崖陡峭、台地层叠、洼地连绵,是黄河黄土高原流域特有地形的典型浓缩。

景区沿黄河由东向西呈带状分布,南北地势落差大,尤其是中部区域,南部台地最高处距北部滩地落差达百余米。

多样的地形变化,营造出了黄河公园丰富多彩、特色各异的自然景观。

2、自然植被优势。

规划建设区内地被植物特色鲜明。

在景区贯穿南北阶地的多个沟谷区域,由于地势险要、人迹罕至,构树、榆树、山枣树等野生和国槐、刺槐、柿树等多种乡土树种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同时,由于沟谷所具有的独特的地形特点,各个沟谷各自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原生态环境。

这些散布在景区各个区域的沟谷,植物种类繁多、地被覆盖完整、空气清新温润,形成了天然的生态氧吧。

3、依托黄河优势。

黄河公园依黄河而建,是观赏黄河、欣赏黄河、体验黄河的最佳地。

在这里,既可以观赏到浊水黄河,又可以观赏到清水黄河。

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6月,三门峡库区蓄水的时候,从三门峡大坝到山西芮城大禹渡之间,黄河形成了一个河面宽度达千余米、长度达120公里的湖泊,碧波粼粼,一望无际,如天池银河一般。

春秋冬三季,野鸭成群,大雁结队,珍贵的白天鹅飞翔在蓝天碧水之间。

而每年的6月到10月,大坝泄洪放水,河水裹着黄色的泥沙奔腾咆哮、激浪拍岸,场面雄浑壮观、动人心魄。

4、黄河文化优势:三门峡人杰地灵,比如唐朝诗人上官仪和才女上官婉儿、三朝宰相姚崇,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北宋诗人魏野等等。

现代文学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曹靖华先生,就是三门峡卢氏县五里川路沟口村人。

三门峡历史文化厚重,发源自三门峡的成语故事有很多。

如夸父逐日、鸡鸣狗盗、召公遗爱、终军弃繻、秦赵会盟、紫气东来、假虞灭虢、唇亡齿寒等等。

其中假虞灭虢、唇亡齿寒、终军弃繻都与黄河公园东部景点茅津古渡有关。

“假虞灭虢、唇亡齿寒”所讲的晋国借道虞国消灭虢国,就是从茅津古渡进入虢国境内的。

茅津渡口自古以来就是黄河著名渡口,与风陵渡、大禹渡并称为黄河三大古渡。

三大古渡之中,茅津为最。

这是因为,从时间上讲,茅津渡设渡时间最早,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从地理位置上讲,茅津渡历来是三晋出入河南及南方诸省的门户,有“三晋屏藩”之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千百年来,在茅津古渡,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据历史文献记载,茅津在春秋战国时,已形成渡口,且是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借道虞国伐灭虢国,就是从茅津渡口渡河,即由茅津渡河。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伐郑,晋出奇兵从茅津渡河,以逸待劳,败秦军于崤山。

东汉末年,亡国之君汉献帝刘协由此仓惶北逃。

唐朝“安史之乱”时,唐肃宗为平叛,借回纥兵3000人,也由茅津渡跨入中原。

辛亥革命时,秦陇豫复汉军两次东征,在渡口附近与清军激战。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茅津渡又成为转移我地下党员、保存革命力量的要道。

1947年8月22日,由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第九纵队和三十八军,由茅津古渡强渡黄河,解放了三门峡,首战告捷,拉开了挺进豫西的序幕。

60年代感动中国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事件中,为了抢救“61个阶级兄弟”,黄河艄公冒着生命危险,夜渡黄河到三门峡买特效药的感人故事,就发生在茅津古渡。

茅津古渡还是黄河漕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用今天的话来说,它就是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运输形式。

由于茅津古渡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秦汉到清朝,茅津古渡一直是黄河漕运的重要渡口。

黄河南岸各地的漕粮,通过茅津古渡源源不断运往长安。

尤其是隋唐时期,由于唐朝的中央官僚机关比隋朝时更加庞大。

官多俸多,关中虽然号称沃野,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朝廷和官僚们的需要,所以茅津古渡格外繁忙。

18世纪中期,黄河改道,运河浅梗,河运日益困难,随商品经济发展,漕运已非必需,所以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令停止漕运。

历代漕运保证了京师和北方军民所需粮食,有利于国家统一,并因运粮兼带商货,对于沟通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重用。

在1937年之前,茅津古渡是历史上比较稳定的时代,茅津渡口作为黄河两岸货物转运的重要渡口,运城的盐,平陆东山的煤炭,在茅津渡装船,再走陆路散运中原各地。

民国初年,陇海铁路只修到河南观音堂一带,山西出晋货物大部分要靠走茅津古渡外运。

“茅津夜渡”也是为古代陕州八景之一。

黑夜间紧急夜渡时,船工们高喊着号子,与摇曳跳动的船上灯火、心惊胆颤的夜行渡人一起在浊浪中驾舟前进,场面惊心动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