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五节《机械效率》,下面我将从站在课程角度说教材、结合学情说教学目标、结合情境创设说教学方法和手段、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站在课程角度说教材
《机械效率》这节课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机械效率两大方面的内容,它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而机械效率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结合学情说教学目标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节的学习中已对“功”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体会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和知识的理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结合本章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 三个
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和技能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计算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的能力;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意识。

(三)重难点
重点:通过再探动滑轮的活动体会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及其理解机械效率。

难点: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三、结合情境创设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具体的教学过程涉及的主要方法是:在探究动滑轮的活动过程当中利用到了学生实验探究、自学讨论法等;在讲解、举例说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及其理解机械效率的时候用到了教师讲解法和举例讲述法。

四、依据理念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是课堂小练,温习旧知(2分钟)
老师提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什么?如果我们要求做功的多
少?要知道哪些量?学生总结归纳(既是复习前面的知识又为后面的学习构构建了知识的平台)
第二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大概用2分钟时间)
演示实验:通过让学生思考前后两次拉同样重的勾码到相同的高
度,手做功为什么不相同?学生猜想之后揭开谜底:一个是用手做功,
而另一个是用机械(动滑轮)做功。

通过用机械可以省力但不省功,设疑:用机械做功的效率怎么样?从而引入今天学习的课题。

第三个环节师生互动,探索新知(12分钟)
1、分析比较演示实验中直接用手拉和用动滑轮拉所做的功,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通过简单的实验,创建直观的情境,让学生从简单内容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2、弓I导学生讨论下图中的做功情况,加深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概念的理解
nF青
分析图片,让学生在已经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概念的基础上,说出三种方法的有用功、额外功分别是对哪些物体做功,并计算这些功及总功的大小。

(这样进一步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突出本节课的一
个重点,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学生自然得出机械效率的概念打下基础
3、引导学生分析三种办法中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 ,从而引出 机械效
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n =W 有用/W 总,并指出n 总是小于1,机械效 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这样设计体现了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计算让学生经历了
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获得更深刻的感性认识,同时也突出了本节课的 另一个重点。


第四个环节运用理论,联系实际(6分钟)
为了突出、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也为了规范解题的计算格式, 接下来对
课本203页例题进行讲解。

例题: 起重机把质量为 0.6t
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已知:m = 0.6t = 600Kg , h = 3m , 求:n
解:起重机做的有用功 W 有二 Gh 二 mgh
=600Kg X10N / Kg X3m
= 18000J
~ 52.9% 答:起重机的机械率为52.9%。

(这个例题巩固知识、强调本节课的重点之外,也为后面的影响机
升了 3m ,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
机械效率 W 有 n =W ! X
100% _ 18000J

X100%
的重物匀速提
34000J ,起
W 总二 34000J
械效率大小的因素做好了铺垫。

)
第五个环节合作探究,获知规律(12分钟)
探究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和实际分析能力。

让学生经历“提问一猜想一设计一实验一归纳一交流”的探究过程。

(这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实验开始前通过设疑一一猜想,
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实验过程以教师引导、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形式展开,让学生经历“提问一猜想一实验一归纳一交流”的学习过程,不仅完成了实验目的,又对机械效率的公式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呼应和强化了前面重难点的学习。

) 第六个环节回忆要点,谈谈收获(3分钟)
这节课——使我感触巌深的是…
我感到最困难的足……
我学会了……
我还想知道……
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在班上交流-…
第七个环节应用新知,学以致用(8分钟)
1、讨论: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下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
2、计算:用一动滑轮将200N的砂子提到9m高的架上,所用力是
120N,求有用功,总功,额外功,机械效率各是多少?
(通过讨论和计算,既让学生巩固了基本概念的掌握,又让学生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应用到基本问题上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板书设计:
第五节机械效率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有用功:为达到目的必须要做的功
2.额外功: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I W总=W有用+W额外
二、机械效率
1.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n=W有用/W总(常用百分数表示,n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