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九章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案例
第九章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案例
临床常用卧位课件----教学目标
3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卧位的不同性质。 2.各种卧位的适用范围。
重要知识
正确安De置Dsce卧rsipc位rtiiop。ntioonf tohfethe
comcopmanpya’nsys’subsucbonctoennttesnts
临床常用卧位课件----教学重点、难点
屈膝仰卧位
操作方法:病人仰卧,头下垫枕,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 屈曲,并稍向外分开。 适用范围:胸腹部检查、实施导尿术及会阴冲洗时,腹部肌 肉放松,便于检查或暴露操作范围。
15
侧卧位
适用范围
对单侧肺部病变者,根据病情采取患侧卧位或健侧卧位。 预防压疮。侧卧位与仰卧位交替,可避免局部组织长期 受压,防止压疮发生;同时便于擦洗和按摩受压部位, 使病人舒适。 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检查及臀部肌内注射等。
§从解剖学的角度,如果病人仰卧位,膈下间隙处于人体腹膜 腔的最低点,容易使渗出液积聚于此。一般术后病人由于长期 卧床,腹腔脓液引流排出不彻底从而脓液积聚,易导致膈下脓 肿。因此腹腔术后患者应早期采取半坐卧位,可防止感染向上 蔓延,以利脓液、血液及渗出液的吸收引流。 §例如:脾切除术后膈下脓肿是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如发 现晚,治疗护理不及时,可引起脓肿破溃致弥漫性腹膜炎,或 破溃入胸致脓胸,甚至败血症、脓毒性休克而危及生命,给病 人造成很大痛苦及经济的损失。
护理学基础
第九章 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
第一节 临床常用卧位 狄艳波
2
知识目标
1. 明确主动卧位、被动卧位、被迫卧位的概念。 2. 正确陈述各种卧位的适用范围。
能力目标
1.学会安置各种卧位。 2.依据病情和治疗需要会为病人安置合适的卧位。
德育目标
在学习和护患角色扮演的实践中增强学生责任
心。学会关心、体贴病人,体现以人为本,全心 全意地为患者服务的思想。
25
头低 足高位
操作方法 病人仰卧,枕横立 于床头。床尾用支 托物垫高15~30cm
26
1
颈椎骨折的病人作颅骨牵引时,作为反牵引力。
头高 足低位
适用 范围
2 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3
颅脑手术后的病人。
27
头高 足低位
操作方法
病人仰卧,床头用支托物垫高 15~30cm或根据病情而定,枕横 立于床尾,以防足部触及床尾栏 杆。如使用电动床可调节整个床 面向床尾倾斜。
21
半坐卧位(摇床法)
操作方法
病人仰卧,先摇起床 头支架与床呈30°~ 50°,再摇起膝下支 架。必要时,床尾置 软枕,垫于足底 。
将病人上半身抬高,在床头垫褥下 放一靠背架,病人下肢屈膝,用大 单包裹软枕,垫在膝下,大单两端 固定于床缘,床尾足底垫软枕。
22
端坐位
适用 范围
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支气管哮 喘发作时的病人。由于呼吸极度困 难,病人被迫端坐。
病人自身无变换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
3
被迫卧位
病人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或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
7
二、卧位的种类
仰卧位 (一)
侧卧位 (二)
(三)俯卧位
截石位(九)
(四)半坐卧位
膝胸卧位(八)
(七) 头高足低位
(五)
(六)
端坐位
头低足高位
8
1
仰卧位
去枕仰卧位
中凹卧位
屈膝仰卧位
12
去枕仰卧位
操作方法 协助病人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 体两侧,两腿自然放平,将枕头横立于床头。
13
中凹卧位
适用范围: 休克病人
抬高下肢约20°~30°,有利于 静脉血液回流,增加心输出量而 缓解休克症状。
抬高头胸部约10°~20°,保 持气道通畅,有利于通气,从而 改善缺氧 症状。
14
23
操作 方法
用床头支架或靠背架将床头抬高70°~ 80°,病人身体稍向前倾,床上放一跨 床桌,桌上放一软枕,使病人背部也能 向后依靠,膝下支架抬高15°~20°
24
头低 足高位
1
适用 范围
4
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于咳出。
2
十二指肠引流术,有利于胆汁引流。
3
妊娠时胎膜早破,可防止脐带脱垂。
下肢骨折牵引时,可利用人体重力作 为反牵引力。
16
操作方法
病人侧卧,臀部稍后移,两臂屈肘,一手放于胸前,一手 放于枕旁,上腿弯曲,下腿稍伸直。必要时在两膝之间、 胸腹部、背部可放置软枕支撑病人,稳定卧位,增进病人 舒适和安全。
17
俯卧位
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 脊椎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 不能平卧或侧卧的病人。 缓解肠胀气所致腹痛。
11
2)病人采取去枕仰卧位,可减少脑脊液的外流而导致术后 头痛的发生。一般蛛网膜下腔麻醉大约12h后,破损的蛛网 膜可自行修复,病人可逐步抬高头部,但如果出现头痛则 应继续去枕仰卧。
3)硬膜外麻醉由于硬脊膜和蛛网膜未被刺破,不会发生脑 脊液外漏,但有些病人也会发生头痛,原因与麻醉阻滞范 围内血管扩张,病人直立时引起相对血容量减少及心脏每 搏输出量减少,造成头部供血不足有关。去枕仰卧位大约 6h可有效地减少头痛的发生。
4
问题一
1.患者王某,55岁,外伤脾破裂。 急诊进行脾切除手术后,入住外 科病房,请问病房护士应如何为 病人安置床单位?
复习提问
问题二
2.护士应为该病人安置何种卧位,才 能适应病情的需要呢?
5
第一节 临床常用卧位
6
一、卧位的概念
1
主动卧位
病人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改变体位
2 被动卧位
18
俯卧位操作方法
病人俯卧,头偏向一侧,两臂屈曲放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 胸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酌情在腋下用小枕支托。
19
半坐卧位 适用范围 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病人 心肺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的病人 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 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
20
知识拓展
术后早期采取正确的半坐卧位预防膈下脓肿
9
去枕仰卧位 适用范围
(1)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可避免呕吐 物误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 (2)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可预防 颅内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
10
知识拓展
【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去枕仰卧位以防头痛】
1)病人在脊髓腔穿刺或蛛网膜下腔麻醉后1~3天内会出现头痛。 由于蛛网膜和硬脊膜被穿破,脑脊液从穿刺孔漏入硬脊膜外腔, 受重力作用而出现外漏,脑脊液的漏失超过它的生成速度,导致 脑脊液减少,颅内压下降,脑组织失去支撑而下沉,造成对脑膜 、颅神经和血管的牵拉,而产生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