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分析》
上、中、下叠置关系;可较好地确立粗面岩厚度
火山岩综合预测平面图
1 号井部署建议图
71
0
Line 710 地震剖面
370
CrossLine 710 反演剖面
CrossLine370 地震剖面
地貌盆地和沉积盆地
➢“地貌盆地”可以有较厚的沉积,也可 以只有少量的沉积物。当盆地中发育有 相当厚度沉积物时(一般大于1km), 称为“沉积盆地”。
电电海海子子底底数数地地字字形形化化地地成成貌貌图图
海海人人底底机地机地交形交形互地互地解貌解貌资资释资释料料
例:画三维图
海 底 地 形 地 貌 的 全 覆 盖 高 精 度 探 测
“数字盆地”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的应用,尤其是对大量的多源、多类、
多面的有关数据进行计算机化,并将庞大的数据 体进行存储、管理、显示与成图一体化,从而使 绘图、模拟和检验成为十分精确的技术。随着 “数字地球”时代的到来,
盆地分析实际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研究,其基本思路概括为下列四个方面
(一)整体分析 (二)背景分析 (三)演化分析 (四)联系分析
曙四区Ⅲ油组4小层沉积微相图
潜力分析及调整方案
剩余油预测区 有效储层预测区 滚动探井部 署区
东营凹陷主体构造格架和构造单元 (625.8南北向主测线)
东亚陆缘裂谷形成机制示意图
辽河盆地典型的沉积类型砂体分布模式
冲积扇及泛滥平原
三角洲及扇三角洲沉积
浊积扇
盆地第三系沉积物源来自盆地 凸起,形成陆上冲积扇-泛滥 平原河流体系、水下的湖底扇 和湖相沉积体系、过渡类型的 扇三角洲及三角洲沉积体系三 大类型。
地球科学的四个目标:
➢了解全球地球系统所涉及的过程; ➢维持充足的自然资源供给 ➢减轻地质灾害 ➢调节全球环境变化
1) 沉积学发生了飞跃发展。
2) 盆地深部过程研究的突破。
3) 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
断陷盆地沉积体系三维构成研究
大型断陷湖盆以层序格架为基础的 砂体预测模式(纵向剖面)
盆地动力学研究
随着层序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和构造-地层学等 相关多学科的密切结合,盆地的沉积充填动力学研 究产生了新的飞跃;尤其是精确的定年技术的改革 与提高将解决高精度的地层对比、沉降速度的计算 及剥蚀间隔的正确估算等等。
但是,并非所有的盆地都有油气形成, 油气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条件。我们把有过油气 生成、并运移、聚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的盆地 称之为含油气沉积盆地。如松辽盆地、渤海湾 盆地、东海盆地、南海盆地等。显然含油气沉 积盆地只是沉积盆地中的一部分。
全球含油气沉积盆地的分布
已知全球范围在千平方米以上的沉积盆 地有600个以上,累计面积为 7746.3×104 km2, 占全球沉积岩覆盖区 (15960 ×104 km2)的44%。其中海洋 盆地为2639.5 ×104 km2,陆上盆地为 5124.8 ×104 km2。
②-1号断层上部区域为一相 对弱压带;
松涛低凸起的顶部存在由SE 向NW方向的剩余压力下降梯度, 且处在高压背景下的相对低压区
T60界面处在剩余压力下降梯 度指向上。
近现代海洋研究
天然气水合物(Gas Hydrate)
BSR
海底
振幅空白带
含水合物层的地震反射特征
目前,已在南海我 国传统海疆范围以 内已发现珠江口、 琼东南、莺歌海、 北部湾、台西南、 万安、曾母、北康、 南薇等重要含油气 盆地。
T5
+ +
++
~~~~~~~~~~~~~~~~~~~
·
T8
N13-N2 T4 N12
N11
T5
~
E32 T6
T62
T7
崖南凹陷 T6
Tg
崖13-1构造带天然气成藏模式图
盆地模拟与能源勘查
沉积盆地-今天残存的盆地是原始沉积盆地在地史演化 过程中经多期构造变动、多期热演化等叠加的产物。如何 再现盆地的演化史和各类矿产资源的聚集、运移与成藏等 过程,从而为能源矿产勘查服务,已成为盆地分析领域中 重要的内容:
全球600个主要沉积盆地中,找到大型 油气田者75个,约占13%;找到中小型 油气田者215个,占37%;其余尚有约 50%的盆地是远景不大,或有待进一步 勘探的。
在这些盆地中石油总资源量约2200×108 ~ 3290×108 t, 从世界特大型油气田的分布来看,其72%分布于东半球, 28%分布于西半球,该比例数恰与其陆地面积之比相吻 合。
例如:①有机质相热演化史的模拟与再现;②盆地沉 降-充填史的回剥分析;③流体势分析与模拟等。
值得一提的是当今的盆地模拟已由1维、2维或2.5维向 3维动态模拟都力争以在各不同演化阶段体现出三维上的再 现或在四维(增加时间维)上的动态展示为特征,更加体 现了该工作的定量化,准确化和动态可视化,从而成为沉 积盆地分析的一个重要发展与深入的方向。
中国沉积盆地的分布
中国的领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领海面 积为300万平方公里,共有沉积盆地373个, 累计面积548×104 km2 ,约占全国沉积岩 覆盖区(720 ×104 km2)的76%。
若与全球沉积盆地相比,面积大于50× 104 km2 的盆地,中国占其总面积的5.5%,全球则占其总 面积的15%;10 × 104 km2的盆地,中国占其总 面积的39%,全球占其总面积的46%;1 × 104 ~10 × 104 km2 的盆地,中国占其总面积的44.5%, 全球占其总面积的32.1%;0.3 × 104 ~1 × 104 km2的盆地,中国占其总面积的11%,全球占其总 面积的6.3%
四、沉积盆地分析进展
60年代初,P. E. Potter和F. J. Pettijohn发表了 《古流与盆地分析》,首先提出了盆地分析的整体思 想。
近廿余年来,由于沉积学、海洋地质学、板块构造 学以及其它学科的迅速发展,加之新技术和新方法的 应用,使盆地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主要进展和 成就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聚煤作用演化
中 国 聚 煤 作 用 演 化 图
小结:
➢ 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是由盆地的各种地质条件所决定 的,有一系列因素控制或影响着沉积盆地中油气的 形成和富集。为了评价、预测油气远景和寻找油气 资源,就必须从研究盆地入手,牢固树立完整的盆 地概念
➢ 尽管中国沉积盆地的覆盖率较世界的为大,但其大 型沉积盆地的比例显然偏少。
(3)、强烈变形的沉积盆地,这些沉积盆地沉积 之后发生了变形,目前保存的面貌明显不同于原始 沉积时的面貌。
(三)、盆地构造单元
辽河断陷构造单元图
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成绩斐然
1979年以来,中国海洋石 油总公司通过对外合作和 自营勘探,在南海北部陆 坡及陆架先后采集地震测 线约47万km,钻探井260 多口,还采集和收集了南 海中南部综合地球物理测 线6万km,找到了油气田 20余个,在油气成藏和油 气资源预测方面积累了较 好的基础。
盆地分析与能源地质
一、沉积盆地的概念
盆地(basin)是一个地质学和地理学
上常用术语,但其含义略有不同。
地理学的术语---地貌盆地,是指四周被 自然高地所围限的地形上的洼 地,代表 一种地貌单元,它可以是大陆上区域分布 的无覆水的洼地,如四川盆地,也可以是 驻水的湖泊和海洋。
地质学上术语--沉积盆地:
1979年,珠江口盆地首获高产工业油流
2、 盆地分析(basin analysis)
主要研究对象是沉积盆地,包括盆地的形成、 演化及沉积充填和沉积矿产的成矿规律研究
沉积盆地分析的内容 就是分析盆
地形成及演化过程中的规律性,由 此再造盆地的发展史,对其中的各 种沉积矿产资源做出合理的预测和 评价。
沉积物正日益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
理论意义:通过盆地形成演化的分析,可以概括 出沉积盆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规律性,这些规律性 的揭示为板块构造学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提供更丰富的 依据。
实际意义:在于指导能源资源、沉积和层控矿产 的寻找、勘探和开发。
“NO BASIN, NO OIL”。沉积盆地既指一个沉 积场所,又指一个构造单元,同时还是发育石 油天然气的摇篮,因而受到地质学家的极大关 注。
深拖系统的 多波束系统
全全全全覆多覆多覆覆多盖波盖波盖波盖精束精束精束精密系密系密系密探统探统 探统探测测测测
深拖系统的
高高高地高地地深分地深分分深分貌貌貌貌拖辨辨拖辨拖辨扫扫扫扫海系海海系海系描描描描底统底底统底成成成成地的地的地地的像像像像形形形形
高海全电地地海底人分多覆貌子貌海精地机底辨盖波的数扫底度形交地海精束全字描地探地互形底密系覆化成形测貌解地盖探统成像资释高貌形测料图
地层结构模式
➢ S3上段Ⅰ+Ⅱ油组:由于Ⅲ油组前的填平补齐作用。 此时期地层厚度均一
凝灰岩
玄武岩
扇三角 洲砂体
欧28
粗面岩
CrossLine 360 波阻抗反演剖面
火山岩为明显高速层,一般>4500m/s。 反演的波阻抗值: 玄武岩:11500
粗面岩:11500~10000 地质模型所建立的玄武岩类、粗面岩类、凝灰岩类
“数字盆地”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无疑将
成为其先行者,有关盆地各种参数与数据的定量 化管理将使盆地的数字化进程加快并使海量的数 据体得以优化与最小体积化集成管理,并使“盆 地数据”的动态管理得以真正实现。
盆山藕合关系分析
许多矿产资源。
充填在沉积盆地中的岩石序列是沉积物、有
机物和以水为主的流体之间交互反应的构造框 架,这些反应产生了石油、天然气、煤、地热 和铀等能源,而且可以导致铜、铅、锌、铁和 银等许多重要金属矿物沉淀。这些岩石序列也 是透水层,即地壳中多孔渗透性的地质单元和 地球上淡水的主要储集区域。盆地是能源勘探 和工业生产废料处理的主要地区,因而盆地的
而定量动力学则以盆地模拟为手段,基于建立 正确的地质模型与数字模型来研究和表达地质过程 最本质的关系,并由定量化向动态化过程发展从而 在揭示盆地成因的同时,动态地研究各种动力学过 程,更好地指导能源和矿产资源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