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镇关于开展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

镇关于开展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

镇关于开展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实施方案来源:香当网发表时间:2015-04-08 星期三为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带动作用和扶贫开发对基层党建的促进作用,实现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的目标任务,根据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印发〈关于开展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在实施扶贫开发整乡推进的乡镇,开展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

现结合全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镇概况一是**镇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工作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西南,全镇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辖*个居委会、*个村委会,*个自然村,有*户*人,其中贫困人口*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二是**镇党建基本情况。

**镇有党总支*个,其中教育党总支*个、社区党总支*个、村党总支*个;有党支部*个,其中农村党支部*个,机关事业党支部*个,非公党支部*个;有党员*名,其中预备党员*名,女党员*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名,高中、中专的*名,初中及以下的*名。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党组织活动场所设施建设薄弱。

全镇*个村(居)党总支活动场所中,**村委会文化议事活动场所建设老化,房屋属危房,活动地点狭窄,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个自然村党支部,大多数自然村党支部有活动室,其他*个还没有活动地点,满足不了党员群众活动的需要。

二是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少。

除了**、**、**、**、**、*个村(居)委会集体经济有收入外,**、**、**、**、*个村委会无集体经济收入,自然村党支部党员无活动经费,使得党员开展活动不正常。

三是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

由于一些村经济条件差,党员掌握适用技术少,科技发展意识淡泊,市场信息不灵,带头致富本领不强,责任心不强,造成部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的总体要求,把全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以夯实组织基础、建强党员队伍、增强服务功能、丰富活动载体、完善工作机制为重点,扎实推进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推进工作,为实现**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目标任务以脱贫致富为目标,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加强党员队伍、活动阵地建设,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实施“生态立镇、产业富镇、科教兴镇、民族团结示范镇”战略,加快推进“一廊、一区、六基地”建设,紧紧围绕“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有保障),两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按照“五基”(基础产业得到夯实、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素质明显提高、基本保障初步建立、基本队伍坚强有力)的要求,努力把**镇建设成为产业发展、生态良好、民生改善、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人才倍出、环境优美的民族团结乡镇,使**镇成为全省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建设示范镇。

四、工作措施在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中,牢固树立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工作理念,围绕“七有”创建目标,构建“四级”服务体系、建立“三联”服务机制、明确“三化”服务要求,统筹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重点从6个方面实现“双推进”。

(一)在服务体系建设上与扶贫开发“双推进”。

改进全镇党组织设置方式,坚持“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活动便利”的原则,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把党的基层组织向一线延伸。

村委会设党总支,村民小组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设党支部,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纳入邻近村民小组党支部管理。

推行“合作社(公司)+党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村党组织书记可兼任监事长;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及时建立党组织,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协调服务作用。

探索在种养殖、加工、运输、销售等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对从事相同或相近行业的党员加强分类管理,做到产业和社会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设到哪里,党员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实现基层组织体系的有效覆盖,为扶贫开发整乡推进提供组织保障。

(二)在服务队伍建设上与扶贫开发“双推进”。

加强镇、村委会、自然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对组织纪律涣散、带动群众致富能力不强的三个党总支进行整改,及时调整3名不胜任职务的党总支书记、副书记,把服务意识强、服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好的党员选拔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

实施以服务为主题的全镇124个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工程,把镇、村委会、自然村党组织书记训一遍。

选派26名省市县优秀机关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常务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聘16名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建立以本地干部为主体,外来干部为补充的基层干部队伍。

做好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坚持“三个培养”,把服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服务骨干、把党员中的服务骨干培养成基层干部,建设一支“留得下、驻得住、服务好”的高素质的服务骨干队伍。

大力培养农村致富能手和乡土人才,为扶贫开发整乡推进提供人才支撑。

发挥好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在服务阵地建设上与扶贫开发“双推进”。

加强行政村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整合办公场所、服务场所和活动场所,形成合理布局,突出服务功能,规范建设一批民意汇集、民情分析、民事调处、民利保障、民乐活动的“五民”服务中心,防止活动场所行政化倾向。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批建设、示范带动”的思路,由组织办牵头,会同发改、财政、住建、扶贫等部门编制村委会,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规划,整合美丽乡村、一事一议奖补、村容村貌整治等项目资源,力争在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工作中建成一所500平方米田冲村委会服务场所,建成15个有300平方米以上的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其中党员1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党支部有1间70平方米以上的活动室。

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教育培训、矛盾调解、事项代办、文化娱乐等多元化服务,让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服务功能贴近群众需求,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上与扶贫开发“双推进”。

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财政补贴和信贷扶持政策,引导支持村组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经营集体资金,推进村企一体化建设。

把涉农部门在农村的公益性小型(小水库、小塘坝等)工程设施投资形成的集体资产、集体土地、集体资金参与支持当地企业发展,入股分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红色股份”(如吉克村党总支、村委会投入20万元与云南满地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九河村党总支、村委会投入20万元与摩山鸡养殖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作;玉麦村党总支、村委会投入20万元与魔芋企业合作经股分红等),完善集体经济创收奖励及分红制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力争在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工作中实现8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不低于3万元,50%以上的村民小组集体经济收入不低于1万元,从根本上解决村级党组织服务经费不足的问题。

(五)在服务项目建设上与扶贫开发“双推进”。

镇党委以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等形式,围绕培育特色产业、夯实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素质能力、完善社会服务、加强生态建设等项目建设优势,优化布局,精准扶贫,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

对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资金统筹考虑、优化配置。

村组党组织依托“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一事一议”等,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凝聚共识,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确保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质量、确保项目竣工后的作用。

组建16个以党政班子成员为组长的项目实施工作组,服务项目建设,推进项目进度。

建立项目定期巡查制度,强化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重点加强对项目招投标的监督管理,规范落实扶贫资金县级财政报账制,严防资金截留、挪用、不按规定使用等行为,确保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六)在服务群众增收致富上与扶贫开发“双推进”。

一是由村党总支牵头,找准自身优势,确定主导产业、骨干产业和推进措施。

村民小组党支部牵头,逐户帮助扶准增收项目,做到镇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

计划投资600余万元培植发展魔芋产业12000亩、苦荞产业18000亩、辣椒产业6000亩、花椒6000亩、养牛产业1个示范区、养羊产业6个示范区、养猪产业15个示范区等。

二是依托村组活动场所、远程教育站点大力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力争达到户均1名劳动力掌握1至2项适用技术,切实提高党员群众自我脱贫的能力。

三是认真落实“红色信贷”制度,党组织牵头、政府贴息、农信社搭台、党员和群众唱戏,为党员带头创业致富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条件。

发放100万元“红色信贷”支持农村党员发展生产,鼓励10名党员发展中小企业、特色产业、投资入股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等方式,发挥党员带头创业致富的作用。

四是村级党组织切实发挥好“小额信贷”的作用,发放1000万元“小额信贷”资金,帮助500余户缺资金党员、农户发展生产,为党员带头创业致富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条件。

五是村级党组织在村民自愿前提下,因劳动力转移而闲置的土地可由村集体代管,完善集体经济创收奖励及分红制度。

积极开展镇机关和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农村党员、先富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镇机关挂钩联系村组的“三结对一联系”活动,农业、林业、科技等部门对“红色信贷”“小额信贷”借款人的生产经营进行指导,提高党员农户创业致富成功率。

引导党员群众组成脱贫致富互助组或共同体,把党员领富工作落到实处。

(七)在服务载体创新上与扶贫开发“双推进”。

大力推广“插甸经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挂钩扶贫16个村(居)委会、143个村民小组制度,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规范镇为民服务中心建设,依托村组活动场所建设为民代办服务点,建立村组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开展民事代办、费用代缴、惠农支付、便民超市等服务。

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建设镇、村、组综合服务平台,与县政务平台实现对接,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支持邮政部门在整乡推进的16个行政村(社区)建立村邮站,为群众提供邮政信件、报刊、包裹等营业投递服务,话费充值、电费收缴、票务服务及小额取款服务;协调金融部门在5个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流动人口较多的行政村建立5个银行网点,为群众提供转账、自助存取款服务。

建立县、镇、村、组四级领导干部党建责任区。

由各级党组织书记召集,自下而上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切实解决扶贫开发整乡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保障工作顺利推进。

五、组织领导(一)明确责任。

开展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整合部门资源,强化督促指导,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