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学困生的转化与分析

(完整版)学困生的转化与分析

学困生的转化与分析时间:2013、3、23主讲:邓清明一、学困生定义。

学困生就是我们常说的“差生”,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学习困难学生、思想品德问题学生、心理问题学生。

学习问题学生,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懒惰,没有上进心,无远大理想目标,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失去信心,得过且过。

差生转化就主要是针对学习问题学生而言。

二、学困生心理学困生的心态比较复杂,通常自尊心很强,但由于很少得到别人的尊重,往往表现出胆怯和自卑。

一些问题学生虽然外表装作对什么都无所谓,有时还自视孤傲,但内心常常很自卑,缺乏自信,始终笼罩在失败的阴影里,主要表现为:1.懒惰心理。

就其“学困生”的内心而言,他们也想学好,但由于自我约束能力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致成绩难以提高。

他们懒散、贪玩,学习上怕吃苦,作业经常拖拉,没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他们一碰到难题,就“投降”,有的虽然堂而皇之“请教”同学,但实质上只求获个直接答案,有的“偷偷摸摸”看或干脆抄袭他人作业,如此一来学习成绩当然“不堪入目”了。

2.自卑心理。

“学困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尽人意,往往处于不被老师和同学“看好”的境地。

同学的讥笑、排斥,或教师的否定、指责和惩罚都会令他们感到苦恼和厌倦,逐渐“烙”上了“天生我笨,用功没用”的自我意识,进而更加消极逃避,进取心受到了遏制,自尊心变得脆弱,其学习潜能也尘封在他人和自我的双重否定中。

3.焦虑、恐惧心理。

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他们能否获得成就感。

对“学困生”而言,学习是充满挫折和失败的艰难历程,谈不上什么乐趣或成就,随着年级升高和教学内容的复杂增多,其内心反而愈来愈焦虑、害怕和失落,甚至产生厌学、惧学、放弃学习的心理。

三、学困原因造成“学困生”学困的原因有多种,如先天性弱智或存在生理缺陷,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不妥等,以及受年龄、知识、性格的影响等。

有调查表明,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家人和同学对其的不理解、不尊重、不宽容与不接纳。

四、转化措施1、找出原因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学生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充分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生活经历。

找出学困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

就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对症下药,找准切入点一样。

这一步是转化学困生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

2、关心爱护,树立信心学困生往往自我评价较低,自卑感严重,他们常常遭受到好学生的歧视、家长的责骂,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以致越学越差。

要想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树立他们自强的信心。

作为教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对学困生要耐心、细心、关心,并要懂得尊重他们,有时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或轻轻一拍一拉可能会胜过长篇说教、批评指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多与他们交流,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间接喜欢任教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其道”。

在学习上,耐心帮助指导他们,善于抓住他们身上一个个小小的闪光点,多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有些微小的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

一点点的成功会给他们带来无可比拟的欢乐、自豪感和成就感。

切忌训斥、恐吓、体罚。

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他们,使他们消除对老师的戒备,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期待中体验到做人的尊严,从而产生催人向上的力量,激发进取心。

3、降低门槛,激发兴趣。

针对学困生学习困难,接受知识慢,对学习很容易失望。

要注意做到降低门槛,适当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他们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现状的知识。

这样,就逐步把学困生引入学习的殿堂,培养起信心,激发起兴趣,逐步跟上其他学生。

4、生生互助学困生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学习的兴趣,所以一般遇到困难他们不会主动去请教。

教师要主动关心帮助他们,还要发动优秀生和班干部也主动去帮助他们,并且随时提醒督促学困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5.有效安排辅导。

对学困生要及时补缺补漏,尽量做到“当日知识当日清”。

首先要让学困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学会评价别人,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身也不断得到提高。

其次,要对学困生适当“开小灶”,利用自习、课间等检查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作业尽量面批或当面指导如何改正,这样他们不但有效地掌握了知识,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从而逐渐克服懒惰,重视起学习来。

五、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搞好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

要创建文明班级,搞好班级管理,就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往往班风正、学风浓、纪律好的班级,班主任工作就得心应手。

但“十个指头不一样齐”,每个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学困生,这些学困生对班级的消极影响很大,最让班主任忧心。

因此,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班主任工作能力的一个检验,也是教师职业责任感的高度体现。

学困生是指思想上和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

他们有与一般学生不同的特点,学困生的形成不外乎下列原因:自卑感强。

由于成绩、操行没什么出色的表现,他们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形象欠佳,也容易被老师忽视,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自卑感。

同时他们的逆反心理也极强,因为别人瞧不起,他们表面上逆来顺受,内心上却有极强的逆反心理。

但是他们如久旱的小苗渴望得到甘露一样,他们也极想得到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关爱,特别是班主任的关爱。

对于学困生,我首先做到认真观察,找出他们差的原因,做到心中有数,而后对症下药。

在六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规律,取得一定成效。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困生转化方面的一些做法。

1、用真挚的爱打动学困生的心爱,促人感化,催人振作,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希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学困生在成长过程中,受排斥,被讽刺,遭冷眼的体验较多,他们内心更需要温暖,需要爱。

只有从心底里关心爱护他们,1让他们感悟到我们的爱心和期待,才可能让他们点燃心中希望之火,自觉地将爱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我班上有位同学叫李河妹,她沉默寡言,不爱学习,成绩很差。

经了解及观察,我发现这位同学头脑比较灵活,上一年成绩还是不错的。

我接手这个班后,多次找她谈心,了解她家里的一些情况。

原来她母亲在她2岁的时候已病逝,去年她哥哥结了婚,但是她哥嫂感情不好,整天打架,她父亲看不过眼就外出务工,常年不在家,她感觉很压抑,所以无心向学。

知道这情况后,我和她分析,让她知道大人的感情我们无法左右,不应该让其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前程,而应该好好学习,免得让父亲增添更多忧虑。

同时我还主动找到她哥,希望他们能给李河妹同学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要在她面前吵吵闹闹,让她能静下心来学习。

这以后我每天都和她谈心,及时了解她的心理动向并做出帮助。

同时发动全班同学多关心她,希望能用真挚的爱去抚慰她心灵的创伤,弥补她因家庭不幸而失去的温暖。

在我们的努力下,李河妹同学又变得活泼开朗了,学习更努力,成绩也上去了,在本学期学校举办的英语讲故事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

她还告诉我她的理想是当名翻译家,现在正在向这个目标迈进呢!2、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学困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只是他们的长处往往被短处所掩盖,别人不易发现罢了。

教师绝不能歧视、厌烦学困生或对之放任自流,而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点燃他们迟闪的火花,即时给予表扬鼓励;对过错反复的现象,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善于在反复中教育,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增强与诱因作斗争的抵抗力。

在我任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叫刘土金的学生。

他性格粗暴,动不动就殴打同学;目无纪律,经常逃学和扰乱课堂秩序;无心向学,成绩极差。

为了转化他,我仔细观察他的言行。

发现平时没人惹他的时候,他总是沉默寡言,低着头走路。

从他的神态中可以看出他有严重的自卑感。

于是我亲近他,跟他谈心,对他进行疏导和教育。

由于平时看惯了人们冷漠的眼光,听惯了人们呵斥的语气,所以当他接触到我向他投去的亲切的目光,听到我亲善而温和的话语时,他竟腼腆地说:“老师,我错了,我要改正。

”同学们看到我对他的关爱,也改变了对他的态度——由冷漠变为热情,由远避变为亲近。

我发现他喜爱体育活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我就任命他为体育委员。

在学校的运动会上,他本人获得了三项比赛的第一名。

运动会后,他来找我说:“钟老师,这次获奖,与老师的信任和鼓励以及同学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今后,我一定好好读书,好好做人。

”从此之后,他的坏习惯逐渐改掉了,变得好学了。

期末被学校评为“优秀生”和“学习雷锋的积极分子”。

3、教会其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若要有效,除刻苦努力外,正确的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学困生学困大多源于学法不当。

在实践中,大多数学困生刚开始还是很努力学习的,但由于学法不当,收获甚少,于是逐渐产生了悲观的心理,认为再努力学习也赶不上其他同学,就自暴自弃。

“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针对这种现象,我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我首先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要求他们重视实践,就是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要多复习,温故而知新。

通过对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们也慢慢掌握了学习的窍门,成绩也慢慢有了提高,学习自信心强了,由“厌学”变成了“好学”。

4、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感兴趣,当然也就学不进去。

因此,转化学困生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尽量采取了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课堂上采取了歌曲、绕口令、小故事和各种游戏活动等形式。

学困生普遍感到兴趣浓厚,学得轻松愉快,容易接受。

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了学困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深得他们的喜爱,课堂常充满欢笑,教学气氛轻松、愉快、自然,学生情绪高昂,注意力集中,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5、身教言传,做其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班主任跟学生接触最多,一言一行无不反映在学生眼中。

平时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

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

迟到、早退是学困生中普遍存在的比较严重的现象。

为了教育他们不迟到、不早退,我首先做到自己不迟到、不早退。

我要求学生准时来到教室上早读课,我每天总是第一个先到教室。

“迟到”是郑海泉同学的“家常便饭”,我接管这个班后,开头几天他还是老样子,经常迟到,但由于我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教室的,我以严于律己的行动,感染着他,逐渐地,他觉得不好意思了,每天准时回到教室,有的还提前20分钟到教室呢。

总之,在德育工作中,教育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教师要灵活地采用各种方法,抓住他们的心理个性特征,对他们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管之以规,以真挚的爱心感化他们,催其上进,努力把他们塑造为身心健康的好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