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腰肌劳损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5
慢性腰肌劳损
定义:指腰背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 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 背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 又称“腰背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等。 是慢性腰腿痛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青壮 年,有时外伤史不明显,常与职业和工作环境 有一定关系。
1
解剖生理
腰部脊柱是一根独立的支柱,其前方为松软的 腹腔,附近只有一些肌肉、筋膜和韧带等软组 织,而无骨性结构保护,既承受着人体二分之 一的重力,又从事着各种复杂的运动,故腰部 在承重和运动时,过度的负重、不良的弯腰姿 势所产生的强大拉力和压力,容易引起腰段脊 柱周围的肌肉、筋膜和韧带损伤。
25
病因病机
2.急性损伤之后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或治 疗不彻底,或反复多次损伤,致使受伤的腰肌 筋膜不能完全修复。局部存在慢性无菌性炎症, 微循环障碍,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 末梢而引起症状,受损的肌纤维变性或疤痕化, 也可刺激或压迫神经末梢而引起慢性腰痛。
26
病因病机
3.先天性畸形:如隐性骶椎裂使部分肌肉和韧 带失去附着点,从而减弱了腰骶关节的稳定性; 一侧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两侧腰椎间小关节 不对称使两侧腰背肌运动不一致,造成部分腰 背肌代偿性劳损。 4.风寒湿邪侵袭:可妨碍局部气血运行,促使 和加速腰背肌肉、筋膜和韧带紧张痉挛而变性, 从而引起腰痛。
27
临床表现
1.腰部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腰背部疼痛,呈 钝性胀痛或酸痛不适,时轻时重,迁延难愈。 休息、适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姿势可使症状 减轻。劳累、阴雨天气、受风寒湿影响则症状 加重。 2.腰部活动:腰部活动基本正常,一般无明显 障碍,但有时有牵掣不适感。不耐久坐久站, 不能胜任弯腰工作,弯腰稍久,便直腰困难。 常喜双手捶击,以减轻疼痛。 3.急性发作时,诸症明显加重,可有明显的肌 痉挛,甚至出现腰脊柱侧弯,下肢牵掣作痛等 症状。
9
解剖生理
腰背部的软组织(肌肉、筋膜、韧带) 腰背部的肌肉一般分为浅、深两层。 1.浅层:主要有斜方肌和背阔肌。 斜方肌:三角形阔肌,起自颈部上项线,枕外 隆凸,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肌纤维向外, 止于锁骨外侧半、府峰和肩胛冈外侧半。其上 部纤维收缩可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下角外旋, 下部肌纤维收缩可下降肩胛骨,中部肌纤维收 缩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肩胛骨固定时,单 侧收缩可使头颈部偏向同侧而面部转向对侧, 两侧同时收缩则使头颈后仰。
14
解剖生理
腰背部的肌肉一般分为浅、深两层。 2.深层:包括由浅至深的骶棘肌、横突棘肌和深 层短肌。 横突棘肌:包括由浅至深的半棘肌、多裂肌和 回旋肌3层。肌纤维起于各椎骨的横突,向上止 于上数椎骨的棘突,愈深层肌纤维愈短。半棘 肌纤维一般向上跨越5个椎骨,多裂肌纤维一般 跨越3个椎骨,而回旋肌纤维仅只跨越1个椎骨。
6
解剖生理
腰骶关节是脊柱运动的枢纽,骶髂关节则是连 接躯干和下肢的桥梁,腰部两侧的肌肉和韧带 是维持脊柱稳定的重要因素。
7
8
解剖生理
椎骨: 1.腰椎:椎体大,关节突关节面由额状位变为矢 状位,所以伸屈比较灵活;五个腰椎中,第三 腰椎的横突最长,所受到的拉力最大,出于生 理前凸的中间,使腰椎前屈、后伸、左右旋转 活动的枢纽,所以扭伤的机会较多。 2.骶骨 :在近端与第5腰椎形成腰骶关节,远端 与尾骨相连,左右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形成骶 髂关节。
23
病因病机
1.慢性劳损:慢性腰肌劳损是一种积累性损伤, 主要由于腰部肌肉疲劳过度,如长时间的弯腰 工作,或由于习惯性姿势不良,或由于长时间 处于某一固定体位,致使肌肉、筋膜及韧带持 续牵拉,使肌肉内的压力增加,血供受阻,这 样肌纤维在收缩时消耗的能源得不到补充,产 生大量乳酸,加之代谢产物得不到及时清除, 积聚过多,而引起炎症、粘连。如此反复,日 久即可导致组织变性,增厚及挛缩,并刺激相 应的神经而引起慢性腰痛。
24
病因病机
劳损的病理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机能变化阶段:如神经肌肉兴奋性 降低,组织中代谢障碍。 第二阶段为变性阶段:即肌肉纤维的变性,久 之出现肌硬化,同时,在变性的基础上,可见 肌纤维断裂,水肿、出血渗出等。 第三阶段为坏死阶段:组织因严重变性、缺血、 营养不良而出现坏死,肌肉可发生硬结。
10
11
解剖生理
腰背部的肌肉一般分为浅、深两层。 1.浅层:主要有斜方肌和背阔肌。 背阔肌:三角形阔肌,以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和 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缘以及腰背 筋膜后层。肌纤维向外上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该肌能内收、内旋、后伸肱骨。
12
13
解剖生理
腰背部的肌肉一般分为浅、深两层。 2.深层:包括由浅至深的骶棘肌、横突棘肌和深 层短肌。 骶棘肌:为腰背部最强厚的肌肉。该肌以一个 总肌腱起于骶骨背面、骶髂韧带和髂嵴后份, 向上纵行排列于脊柱棘突和肋角之间的沟内, 分为外、中、内3条肌柱。骶棘肌为强大的伸肌, 主要作用是后伸躯干和维持直立,一侧骶棘肌 收缩也可侧屈躯干。
15
解剖生理
腰背部的肌肉一般分为浅、深两层。 2.深层:包括由浅至深的骶棘肌、横突棘肌和深 层短肌。 深层短肌:指横突间肌、棘突间肌等最深层的, 位于相邻椎骨之间的短肌,其作用是协同横突 棘肌维持躯干的姿势。躯干无论位于何种姿势, 腰背部肌肉都处于收缩状态,以抵抗重力。腰 背部深肌收缩还可使躯干屈、伸、侧屈和回旋。
19
20
21
解剖生理
韧带 1.棘上韧带:连接胸、腰椎的纵行韧带 2.棘间韧带:位于相邻棘突之间的韧带
脊柱过度前屈超过90度时易损伤韧带。
22
解剖生理
关节 1.关节突关节:连接腰椎 2.腰骶关节:腰椎和骶骨之间的关节,由L5的 下关节突和骶骨的上关节突构成,是脊柱运动 的枢纽。 3.骶髂关节:有骶骨和髂骨的
解剖生理
腰背筋膜 腰背筋膜分浅、深两层包绕在骶棘肌周围。其 浅层贴于骶棘肌表面,内侧附于棘突和棘上韧 带,向外与背阔肌腱膜紧密结合,尤其厚韧。 深层位于第12肋和髂嵴之间,内侧附于腰椎横 突,向外分隔骶棘肌和腰方肌,在骶棘肌外侧 缘与浅层会合,再向外成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的起始部之一。腰背筋膜对骶棘肌起着强有力 的保护和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