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题图市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请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卷规定的空格,做在试卷上无效。
) 1.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A.育龄妇女数量B.出生率高低C.生产力发展水平D.城市化水平北京时间2017年3月30日19时左右,一场特殊天象“火星合月”(即可见天空中火星距月亮很近)美丽上演。
完成2、3题。
2.下列天体系统中,同时包含火星和月球且级别最低的是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D.地月系3.“火星合月”时,下列天体相互位置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位于火星和月球之间B.月球位于火星和地球之间C.火星位于地球和月球之间D.火星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略图,盆地中部是沙漠,周边多冲积扇,绿洲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绿洲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
完成4、5题。
4.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高山高原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5.影响该地人口和农牧业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交通 C.气温D.水源右图为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
完成6、7题。
6.太阳辐射能量最集中部分及占总能量比约为 A.红外线 30% B.紫外线 40%C.可见光 50%D.太阳风 60%7.与同纬度省市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B.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 C.降水丰富,云量较多,保温作用强D.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第4、5题图下图为气压带和风带(箭头表示气流方向)分布局部示意图。
完成8~10题。
8.甲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极地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9.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此时最有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10.乙风带移动后,可能形成 A.南亚西南季风B.南亚东北季风C.东亚西北季风D.东亚东南季风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独特景观享誉世界。
下图为怪石景观“飞来峰”。
完成11~13题。
11.在海拔1600米以上,松形成了连片的树林,而海拔1600米以下则少见。
造成松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土壤 D.地形12.花岗岩形成过程是 A.喷出作用 B.变质作用 C.固结成岩D.侵入冷凝13.上花岗岩形成了“怪石”,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B.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C.风化作用、侵蚀作用D.岩浆活动、重熔再生下图为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
完成14、15题。
14.甲板块是 A.欧亚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D.美洲板块15.甲、乙板块边界地带形成的宏观地形是 A.高原、山地B.海岭、裂谷C.海沟、岛弧D.海岸山脉第11~13题图第8、10题图0°甲 乙第14、15题图甲乙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
完成16、17题。
16.甲地所在天气系统是 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17.此时,乙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D.东南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完成18~20题。
18.若此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甲地低于乙地 B.气压:甲地低于乙地C.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和城郊区,则甲是市区D.若该环流发生在白天沿海地区,则甲是陆地 19.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 A.甲为海洋环境,乙为陆地环境 B.环节①为人类提供水资源不断再生 C.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是②带来D.环节④表示植物蒸腾和陆地水蒸发20.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丙、丁位于赤道附近,则 A.①洋流为西风漂流,属于寒流 B.②影响下,非洲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 C.④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渔场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副热带的大洋环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容,特别是要推进工业带动农业,城市支援乡村,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型城镇化。
完成21、22题。
21.下列过程属于城市化的是 ①城市居民向郊区卫星城迁移 ②在城市郊区大量布置工业区 ③原农业用地转变为仓储用地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发展新型城镇化,给农村带来的积极作用有 ①减少农村人口迁移 ②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③发展科技创新中心 ④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A.①②B. ③④C.①③D.②④甲乙丙丁①②③ ④第18~20题图右图为省地形示意图。
完成23、2423.省南部丘陵、山地地区 A.聚落多数是团聚型 B.聚落为棋盘式格局 C.乡村公路呈“之”字形 D.公路铁路形成密集网状 24.省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为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落叶针叶混交林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
完成25、26题。
25.图中①至④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活跃的影响要素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6.若图示区域为华北某地花岗岩风化的山坡,则该山坡上的最可能生长 A.椰树 B.油松 C.樟树D.柏树下图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比例示意图,完成27、28题。
27.甲国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是 A.高—低—高 B.低—高—低 C.高—高—低D.低—低—低28.下列对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判断,正确的是A.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是甲B.社会保障负担最重的可能是乙C.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可能是丙D.生态环境压力最小的国家是丁下图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示意图。
完成29、30题。
10203040506070甲乙丙丁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第27、28题图图 例 单位:米1500 1000 500 0河流 城市 第25、26题图① ②③④第23、题图29.总体来看,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的特征是 A.温暖期较短,寒冷期偏长 B.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 C.中生代总体以湿润期为主 D.新生代进入气温升高时代 30.甲地质年代繁盛的动、植物分别是 A.两栖类、蕨类植物 B.无脊椎动物、藻类 C.爬行类、裸子植物 D.哺乳类、被子植物下图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演变及预测示意图。
完成31、32题。
31.我国目前消费的能源,主要是A.清洁能源B.可再生能源C.地球的能D.储存的太阳能3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酸雨危害有望减轻B.温室气体排放减少C.煤炭石油可能枯竭D.能源供应持续紧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完成33、34题。
33.该城市早期选址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铁路B.公路C.机场D.河流34.该城市拟规划建设石油化工城,从环保角度考虑,应建在 A.甲 B.乙C.丙D.丁丙 丁乙甲第33、34题图全球平均温度(℃) 冷 暖 全球平均降水(mm ) 干 湿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元古代太古代地球初期 同位素地址年龄 (百万年)70250600250038004600 甲第29、30题图第31、32题图下表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北京市人口数据。
完成35、36题。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大量外来人口迁入C.人口平均寿命延长D.自然资源循环利用36.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A.环境承载力为2 300万人 B.人口合理容量为1 961万人 C.环境承载力为1 961万人 D.人口合理容量为2 300万人下图为美国、巴西、中国、印度四个国家城市化趋势图。
完成37、38题。
37.图中反映巴西城市化进程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D.④38.图中各国城市化进程必然带来 A.城市交通拥挤 B.环境趋于恶化 C.建成区面积扩大 D.城中心人口密集下图为1900年至2010年太阳黑子周期图。
完成39、40题。
39.太阳黑子出现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周期大致为 A.11年B.17年C.365日D.24小时40.太阳黑子数较多年份 A.北极地区极光出现较少 B.短波通信易受干扰 C.中高纬树木年轮较密集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第35、36题表第39、40题图1900 1920 1940 1960 1980 2000 1910 1930 19401970 1990 2010 (年)4080 120 160 200 黑子相对数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20分)41.下图为水循环和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0分)(1)图中水循环中的①环节是 ▲ ,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主要是 ▲ 。
(2分) (2)按能量来源分,②环节对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属于地质作用中的 ▲ 作用,在其作用后形成的S 处岩石的主要特征是 ▲ 、 ▲ 。
(3分)(3)N 为岩浆通道。
一般认为, ▲ 层是其主要来源之一,该层之上是地球的 ▲ 圈。
(2分)(4)说明M 地形的形成原因。
(3分)SM②①N第41题图海 洋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东南亚简图。
材料二 图2为图1中乙地气温和降水量图。
(1)甲岛的气候类型是 ▲ 气候,气候特征是 ▲ 。
(2分)(2)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
甲岛所属的印度尼西亚,由于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因此表现为 ▲ 城市化。
(2分) (3)该地区城市多沿海、沿河分布,主要原因是 ▲ 、 ▲ 、 ▲ 。
(3分) (4)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R 河下游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3分)第42题图2第42题图1甲0°10°20°20°100°140°120°南 海印度洋 洋太平R乙图 例例 洲界国界河流 山脉市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20分)41.(10分)(1)降水太阳辐射(各1分)(2)外力(流水)有层理结构往往有化石(各1分)(3)软流岩石(各1分)(4)地壳运动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向斜),并被抬升(1分),向斜槽部受挤压(1分),岩层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常发育为山地(1分)。
42.(10分)(1)热带雨林(1分)全年高温多雨(1分)(2)社会经济发展(1分)滞后(1分)(3)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3分,可互换)(4)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1分),雨季降水多且集中(1分);下游为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