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二、教材简析: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的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5.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6.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学情分析: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本班学生学习基础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

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五、方法措施: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六、教学重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七、教学重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计划教学时数:64节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1.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 有关0的运算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原来的学习过程中已遇到过本单元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有很多学生已经知道了其中的运算顺序,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归纳,主动解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顺序。

借助括号的加入体会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会用括号列综合算式。

五、课时安排:7课时第一课时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课本1-5页例1、例2,练习一1、2、3题教学目标:1、掌握同级运算的顺序;培养用综合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探索,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教学准备:主题挂图预习提纲:1、自学课本第4~5页的例题1、2。

2、同级符号的运算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

教学过程:一、目标导新1、展示学习目标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解决问题(1)看:课本P1-5,例1‘例2(2)想: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3)做: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246+83-157 357÷3×59尝试做第5页做一做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自学例1(1)出示主题图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2)出示例12、自学例2出示例2全班交流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四、随堂练习1、第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

2、巧开智慧锁(连线,全体学生必做)145÷5×6 58+79-29 13×24÷12 135-72+28108 26 174 91五、达标检测192+8-157 600÷50×91 980-436+7545×30÷54 72÷8×95 291-68+34五、小结。

(略)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含有两级运算教学内容:课本6-9页例3,课后“做一做”,练习1第3-9题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尝试自学掌握新的运算。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学例题板书。

教学过程:一、目标导新1、展示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2)(1)熟练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尝试自学掌握新的运算顺序。

2、自学要求(1)看:课本6-9页例3 (2)想:图里有哪些信息?什么是半价?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3)做:脱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467-240+129 624÷3×2尝试做第7页做一做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学习例3出示挂图问:图里有哪些信息?什么是半价?该怎样解答?强调列综合算2、检查“做一做”第1题:学生说明运算顺序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时说明解题思路,并说明运算顺序。

四、随堂练习填空(全体必做)1、计算582-18×10时,应先算()法,再算()法。

2、计算68×10+582时,应先算()法,再算()法。

四、达标检测(一)计算(全体必做)192-45×4 72×5÷36 360÷5+32×5(二)列综合算是计算(做一做)五、课后作业练习一 4-7题做到大作业本上板书: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课本第10页例4,第5页“做一做”,练习二1-3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通过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重点: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

教学过程:一、目标导新1、出示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能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通过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导入新课提出自学要求①看:课本第10页例4②想:60位游人要派几位保洁员?90人呢?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③做:尝试做第11页做一做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学习例4出示例4,(学生读题、自学、交流。

)强调:加减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减法,必须打括号学生上台板演。

总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检查“做一做(用两种方法解决,说说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

)四、随堂练习想一想,不改变计算结果,哪些小括号可以不写,在题的前面画“√”(全体必做)(205-101)÷8 (98×4)-198(235÷5)×8 563-(98-27)720+(3×2)(150+50)÷40四、达标检测青蛙算数(各小组独立计算)36÷9×5(48-43)×3 32÷8+56÷7(68-28)×(12+28)15×4+16课后作业:练习二1-3题写在大作业本上课后反思:第四课时强化小括号的作用教学内容:课本第11-13页例5、第12页“做一做”,练习二第4、5、6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