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调查问卷中的敏感性问题设计研究
调查问卷中的敏感性问题设计研究
问卷中的敏感性题如何设计 ,最后提出了设计
敏感性问题应注意的问题 。
关键词 :敏感性问题 委婉询问法 网上 敏感性问题调查法 随机化回答技术
●李 灿 辛 玲
中图分类号 :C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4914 (2007) 01 - 143 - 02
IP 码段取值范围来产生一批随机 IP 地址 ,再利用 IP 自动拨叫软件 ,向 这些 IP 地址呼叫 ,并传送出信息 。然后编制网上敏感性问题调查问卷 。
三 、随机化回答技术
随机化回答是指在调查中使用特定的随机化装置 ,使得被调查者
以预定的概率 P 来回答敏感性问题 。这一技术的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
为被调查者保守秘密 ,从取得被调查者的信任 。随机化回答技术 ( Ran2
domized Response Technique 简记为 RRT) 有多种模型 ,这里简单介绍沃
=
0. 06 3 (1 - 0. 06) 100
+
100
0. 75 3 0. 25 + (2 3 0. 75 -
1) 2
= 0. 008064
则总体πA 的置信区间为
(π^ A) ±t 3 Va^r (π^ A) = 0. 06 ±1. 96 3 0. 008064 = 0. 06 ±0. 176 所以 ,以 95 %的把握程度推断某市大学生考试作弊人数比例在 0 至 23. 6 %(πA 不能出现负值) 。 沃纳的随机化回答模型有两个缺点 : 一是要求被调查者可能回答 的两个问题存在相关关系 ,如上例中卡片 A“我在考试中作弊”和卡片 B
为载体 ,引导农户及社会资本投入 ,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 。
2. 培育主导产业 ,加快工业大发展 ,着力培育第三产业 。要进一步 创新主导产业的培养方式 ,把主导产业加工制造业做大做强 ,把特色产 业铝深加工 、农副产品加工业做专做精 。一是统筹兼顾 ,进一步明晰主 导产业 。永济市的定位是以工业和旅游并驾齐驱 , 发展贸易 、绿色农 业 。二是突破区域界限 ,现在永济人口跨县 、跨省种地 、务工 ,经商与外 县 、外省到本地就业 2004 年达 12000 人 ,到 2005 年达 20203 人 ,年增长 率 68 %。
一 、委婉询问法 即注意敏感性问题的提问方式 ,在问卷中委婉地提出问题 ,这种方 法采用不直截了当的文字语句进行询问 ,通过旁敲侧击来引出被访问 者的实话 ,同时不给访问对象有泄露隐私的感觉 。常用的方法有释疑 法 、转移法 、假定法等 。 1. 释疑法 。在问卷开头或敏感性问题之前可以加入一些说明性语 言 ,说明调查机构与调查人员始终恪守调查行业准则与职业道德 ,对被 调查者的个人信息及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将严格保密 ,以消除被调查者 的心理防卫 。如 :对“在校大学生恋爱观及性观念调查”中可以在问卷 开头说明 “: 您好 ,我们是 ××调查公司的调查员 。为了解目前在校大 学生的恋爱观及性观念 ,我们征询您的看法 。您的回答无所谓对错 ,只 要是您真实的情况和看法即可 。我们对您的回答将完全保密 。可能要 耽误您 15 分钟左右的时间 ,请您配合 ,谢谢您的合作 。”释疑法在敏感性 问题提出前声明这种行为或态度是较为平常或常见的 ,以拉近问卷与 被调查者的距离 ,从而达到消除其心理防卫的目的 。 2. 转移法 。即采用三人称方式提问 ,将本该被调查者根据自己实 际情况回答的敏感性问题 ,转移到根据他人情况做答以降低敏感度 。 如 “: 许多人的信用卡都透支 ,您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采用转移法将被 调查者的视角转移到其他信用卡持有者 ,消除自身的心理防卫从而获 得有效的答案 。 3. 假定法 。即用一个假定性条件句 (假设某一情景或现象存在) 作 为问题的前提 ,然后再询问应答者的看法 。如 “: 如果您手上有 10 万元 人民币 ,在购买汽车和住宅中您只能选择一种 ,您可能会选择何种 ?” 二 、网上敏感性问题调查法 所谓网上敏感性问题调查 ,就是通过上网方式 ,按照随机原则抽取 部分网员作样本进行敏感性问题调查 ,进而估计全部网员特征的调查 方法 。通过因特网进行敏感性问题调查 ,具备以下两点优势 :第一是客 观性 。网上调查中的被调查者不用面对任何人 ,回答不真实的情况相 应减少 ,使调查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第二是保护性 。敏感性问题的关 键在于保护被调查者 ,通过调查方案设计 ,可以看出设计者处处为被调 查者着想 ,使他们无后顾之忧 。同时 ,网络两端的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互 不相识 ,也保护了被调查者的利益 。
间较适宜 ,但也需要根据调查的敏感程度适当选取 。若敏感程度较高
则 P 应较小 ,反之亦然 。P 的选取一般最低不要低于 0. 6 ,最高不要高
于 0. 85 。
2. 西蒙斯模型 (Simmons model) 。其基本思想是除了需要调查的敏
感性问题之外再配合一个与之无关的非敏感性问题 ,也就是在设计中
调查网页的首页是调查名称 、目的及保密性介绍 。网页的第二页为记
录被调查者的有关情况 ,如工作 、年龄 、性别 、身份证号码等等 ,根据调
查目的不同具体确定需要记录的内容 ,并可作为抽样框的控制项 ,将不
符合抽样范围的被调查者排除 。第三页要随机抽取问题 ,利用随机函 数与后面提到的随机提问及技术 。最后分析调查结果 。
分值差[ 0. 76 - ( - 0. 864) ] 而得 。总体上市场化进程最快最持续的是 1994 年以后 ,这与当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党政方针相一致 。 2003 年市场化速率为 - 24 % ,这是因为”非典”疫情使得永济市经济市 场化遭到破坏 。
三 、结论与建议
数据表明 ,16 年来永济市经济市场化程度在总体趋势上是在逐渐 的增加 ,以 1996 年为界 1990 - 1996 年负值 ,说明了市场化程度很弱 ,但 总体在加强 ,1992 年与 1994 年有些反弹 ,好像市场化程度减弱 ,这是因 为 1992 年十四大后 ,刚刚兴起的乡镇企业在国家保护环境的政策下遭 到“关 、停 、整”,同时政府的活动也没有明显地退出竞争性领域 ,市场经 济中的交换行为并没有活跃 ,从而使得主成分 Y2 , Y3 得到负值 。1997 年之后 ,市场化的综合分值 ,为正的且总体上升趋势 ,但经济到了 2003 年由于“非典”的爆发 ,永济市为重灾区之一 ,严重地影响了永济的服务 业与旅游业的发展 “, 非典”使得许多剩余劳动力没有转移 ,2003 的农业 也歉收了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主成分 Y3 , Y4 ,交换经济停滞 ,人们又重 新自给自足 ,第三产业萎靡不振 ,所以 2003 年以后市场化处于调整期 。
依题知 n = 100n1 = 28p = 75 %t = 1. 96 根据沃纳模型
则有π^ A =
n1 n
- (1 2p - 1
p)
=
28 100
2
3
(1 75
- 75 %) %- 1
= 0. 06
即有 6 %的人是考试作弊者 。
Va^r (π^ A )
=
π^ A (1 - π^ A) n
+
P (1 - 2 P) n (2p - 1) 2
《经济师》2007 年第 1 期 ●教改纵横
摘 要 : 调查问卷中常因碰到敏感性问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调查问卷中的敏感性问题设计研究 而使调查难于顺利完成 ,文章在分析敏感性问
题的成因的基础上 ,具体从提问方式 、调查方法 与随机化回答技术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在调查
机变量描述 。若按通常的调查方式 ,要求被调查者一一回答每个问题 ,
自动拨叫技术来进行网上随机抽样 。通过对一个随机 IP 发生软件设定 则对于敏感性问题 ,被调查者必然会拒绝回答或做出不 (下转第 286 页)
— 143 —
●区域经济 《经济师》2007 年第 1 期
在现代社会经济现象中敏感性问题既具有客观性 ,又具有普遍性 。 所谓敏感性问题 (sensitive question) 是指在一定时期或一定调查目的基 础上为获取信息所提出的涉及被调查者秘密 、禁忌等令其不愿回答或 不愿真实回答的问题 。例如 : 个人或单位是否有偷漏税行为 ? 考生在 考试中是否有作弊行为 ? 是否为吸毒赌博人员 ? 婚前是否有性行为 ? 是否为同性恋及类似的为社会所不赞成的事件 。对于这类敏感性问 题 ,调查中若采用直接回答的方式 ,被访问者或者拒绝对此做出回答 , 使调查陷入僵局 ,或者敷衍的做出虚假回答 ,使得调查所得信息失真 , 给经营决策造成失误 。这样就破坏了数据的真实性 ,而且破坏程度的 大小亦无法衡量 。所以当某些敏感性问题针对调查目的非常重要而不 可或缺时 ,就应该特别注意问题的提出 —尤其是提问的方式 ,在调查方 法上进行一些专门设计 ,尽量降低调查的敏感性 , 减少被调查者的疑 虑 ,从而能得到较真实的调查结果 。为了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较为可靠 的调查结果 ,亟需采取一些好的调查方法与问题的设计技术 。下面将 从提问方式 (委婉询问法) 、调查方法 (网上敏感性问题调查法) 与随机 化回答技术三个方面来研究调查问卷中的敏感性问题设计 :
纳模型 、西蒙斯模型以及随机变量和模型 。
1. 沃纳模型 ( Warner model) 。该模型是 1965 年由 Warner 提出的 ,
其设计是向被调查者显示两个与敏感性问题 (具有特征 A) 有关 ,但完全
对立的问题 ,让被调查者按预定的概率从中选一个回答 ,调查者无权过
问被调查者究竟回答的是哪一个问题 ,从而起到了为被调查者保密的
效果 。案例分析 : 某教育机构研究大学生考试中的作弊程度 ,采用沃纳模型加以研
究 ,设计了上述两种卡片 60 个装入一个盒子 ,盒子中有 45 张卡片写有
“我在考试中作过弊”,剩余的卡片写有“我在考试中没有作过弊”,现抽 取 100 名大学生 ,调查结果有 28 个人回答“是”,72 人回答“不是”,试用 95 %的把握程度估计考试作弊人数比例的置信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