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遏制工程建设领域中的腐败内容提要:本文针对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从容易滋生腐败的原因为切入口,阐述了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的危害性,围绕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行挖掘,深刻分析了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行为的特点、表现、成因和本质,同时提出如何有效地预防和遏制这一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的对策,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警示工程建设领导干部自我规范、自我约束,促进工程建设高效、安全、廉洁运行做了积极的探索。
正文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遗憾的是在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中,少数干部经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工程款结算时“吃、拿、卡、要”等职务犯罪案件屡有发生,频频出现“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等腐败现象,客观地分析工程案件的特点和成因,制定和完善防范措施,有效地预防和遏制这一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维护建筑市场的良性竞争秩序,保障工程建设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在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下有序、择优地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着重就工程建筑领域内滋生腐败的危害性、滋生工程腐败的原因和从监督的角度如何防止腐败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工程腐败的危害性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本条件。
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对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都产生极大的毒害作用,甚至蔓延到其他行业、其他领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往往伴随着工程质量下降,“豆腐渣工程”增多,破坏了市场的交易秩序,影响企业生产、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使靠诚信经营、科学管理立身的企业在竞争中落败,而靠行贿、欺诈或其他非正常手段获胜的企业却大行其道,这种背离法治、践踏诚信的现象反映出商业道德的沦丧,也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二、工程腐败的特点、具有群体性。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工程项目审批环节多,手续复杂,犯罪分子一人单独实施犯罪行为已越来越困难,于是合伙作案越来越多,工程建设领域职务中团体性犯罪呈蔓延发展趋势,向几人行贿或一个部门多人受贿的窝案串案大幅度上升。
、具有隐蔽性。
工程建设领域的贿赂、回扣等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不仅名目繁多,而且形式多样。
如:业务介绍费、劳务费、信息咨询费、辛苦费、节日慰问费等。
上述腐败现象大多数都是 一对一 的私下交易行为,有的还披着合法的外衣,隐蔽性较强。
、具有连带性。
从一些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看,往往会出现查处一案带出多案,查处一人带出一伙,查处一般干部带出领导干部,查处违纪的带出犯罪的情况,拔出萝卜带出泥,窝串案也时有发生。
、具有权力失控性。
许多受贿人员是部门“一把手”,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不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及领导班子议事规则,由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而是暗箱操作,个人说了算,这样行贿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往往首先选择向其行贿,以在最短时间达到目的。
三、工程腐败的原因、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
工程建设领域市场竞争激烈,为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
虽然当前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加大,但工程建设市场仍然是求大于供、僧多粥少,竞争十分激烈。
各建筑企业、承包工程队为承揽到工程,围绕着有限的工程建设项目,采取多种手段争夺工程,使得经济活动中渗透了权力的“魔力”。
同时,社会性腐败问题的高收益、低风险,也助长了一些干部的腐败动机。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和世界观改造,个别工程发包负责人廉洁自律意识差,加之受封建社会遗毒的影响和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理想信念动摇导致思想霉变。
、市场行为不规范导致无序竞争。
近年来,虽然国家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但许多单位依然是不知法、不守法。
工程施工单位有转包、违法分包和无证、越级承接工程业务以及不执行强制性技术标准、偷工减料的问题,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不办理质量监督、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和依法必须进行监理的工程不委托监理的问题,上述这些不仅严重危及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还腐蚀了我们的干部队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败坏了社会风气。
、不良心理诱发腐败动机。
一是无愧心理。
认为只要不去索贿,不故意在工作中设置障碍逼人家送钱,没有对国家、对工程造成任何损失,人家事后感谢,就受之无愧。
二是失衡心理。
市场经济使一部分先富起来,这种差距使他们从政治地位的优越感逐步转变为经济地位的失落感,从而滋生了以权谋私的冲动和急于补偿的心理。
三是侥幸心理。
认为权钱交易,收受贿赂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进行的,并无第三者在场,不容易被外人知晓,同时自恃上下左右关系处理得不错,有靠山,有关系网,案发的可能性极小,因而抱有侥幸心理。
、监督不力导致权力失控。
现有的监督执法机构缺乏相对独立性,制度监督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督,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存在着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浅、下级监督太软、法律监督太晚的问题。
、工程发包不规范缺少制约。
建设工程所涉的机构、人员临时,工作对象多样易变。
立项、设计、审批、招标主管部门多,程序复杂,参与施工、监理的单位多、成分复杂,监督机制缺陷,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四、如何防止工程腐败、加强投资控制。
一是严格执行施工招标的标底审查和抽查制度。
财政性资金投资工程的标底实行全面审查,审计部门不得对标底审查制度进行变通或豁免。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定期按比例对已编制或审定的标底进行抽查审核,对虚高标底或标底审查把关不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应当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二是将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真实性作为标底审查或抽查的重要内容。
在标底审查或抽查时,必须对照施工图纸审查或抽查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必要时可对设计文件的经济合理性进行审查。
三是完善标底公示制度。
扩大标底公示的内容,在标底公示时必须公布按标底计算的本工程造价指数,直观反映标底价的高低水平,便于社会各界监督。
包神公司在对工程建设项目立项、设计与监理队伍的选择、施工的发包、现场施工质量与验收等各个环节加强了监督,针对大中修工程零散、金额小、选择施工队伍不规范的实际,参照工程招标办法制定了《施工队伍选择实施办法》,按照招标的方式选择施工队伍,逐步规范大中修工程的施工队选择和工程质量的管理。
、健全和完善责任追究制。
严格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建立和落实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实行主管部门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领导责任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项目法人工程质量负责制。
明确各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人为项目法人和投资主体的第一责任人,项目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
包神铁路公司工程分管领导及工程建设负责人根据惩防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将工程建设工作考核与 “五型企业”考核结合进行,年初纪委与工程技术部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年底进行考核,对违反惩防体系工作责任制规定的,实行责任追究。
、强化考核,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坚持“德、能、勤、绩、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贯彻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选拔任用干部中应该承担的领导责任,规定对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违反有关政策和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实行责任追究。
强化干部管理和监督工作,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帮助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昴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制度治腐”扎实,使党员干部在腐败面前“不敢为”。
用制度管人是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完善制定人事权、财权、物权,事权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实施办法,认真贯彻落实。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公共权力,因此,要时时处处受到群众的监督和管理。
如果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就必须接受群众的质询、问责、罢免等,这应该是筑严制度防线的灵魂。
以增强制度的系统性、连续性,真正起到防止腐败的保障作用。
包神公司近几年来新制定出台了《包神铁路公司安全风险抵押实施办法》、《包神铁路公司物资设备招标评标管理办法》、《包神铁路公司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办法》、《包神铁路公司 双增双节 专项考核评价办法》、《包神铁路公司工程设计变更实施细则》、《包神铁路公司资产租金收取监督办法》等 余项管理办法。
、严把资金监管关,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
加强资金管理是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能否安全使用资金是项目实施成败的关键。
一是要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制度。
对重点项目资金专户随时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责成有关部门进行了整改,杜绝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贪污项目资金现象的发生,确保项目资金的安全。
二是要规范项目资金拨付程序。
合同价款的支付、工程结算、工程决算等环节是整个工程施工流程的重点,应加以梳理和规范。
对资金的拨付使用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先报后审再批用”原则,由施工方提出申请,实施单位和监理单位核实工程量和资金量,项目实施负责人认定,最后由项目法人代表批准。
抓好工程建设领域内职务犯罪预防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积极参与,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协调,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纳入党委统一领导的反腐败总体格局之中,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加强与地方行政司法部门联系沟通,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情况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信息共享等协作配合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作战,才是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最可靠的铜墙铁壁。
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化成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