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眼底出血

糖尿病眼底出血

糖尿病眼底出血症状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而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已成为主要的致盲眼病。

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在治疗糖尿病以及并发的眼底出血方面,有着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

下面我们将大致的讲一下相关的信息。

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则属于中医眼科的“消渴目病”、“视瞻昏渺”、“暴盲”的范畴。

糖尿病眼底出血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各个分期内均可出现。

出血对视力的影响,在不同的病人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不同分期有很大的差异,从毫不影响视力到完全失明。

其实,眼底出血包括视网膜内出血、视网膜前出血和玻璃体内出血。

出血对视力的影响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出血的部位,二是出血的量。

视网膜内的出血是来源于视网膜内有病变的小血管。

因为中心视力的功能部位是在黄斑,而黄斑部视网膜没有血管,因此,视网膜内出血很少发生在黄斑区。

这就是为什么在背景期和增殖前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虽然有眼底出血,但视力受影响不大的原因。

而视网膜前和玻璃体出血发生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期,出血的来源主要是视网膜的新生血管。

视网膜前出血如果是发生在黄斑区,即便是量较少,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

相反,玻璃体出血对患者的视力影响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

出血量较少,病人可能出现视力轻度下降;出血量多,视力可能仅存光感。

部分糖尿病患者第一次玻璃体出血吸收后,可再次或反复多次发生出血。

肥胖、吸烟、高血脂、原发性高血压、妊娠肾病等都可加重此病。

该病的临床上的眼底改变特点为眼底的微动脉瘤、出血斑点、硬性渗出、棉绒斑、静脉串珠状、视网膜内微循环异常,以及黄斑水肿,广泛出血引起的视网膜或视盘的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积血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引起严重的视力障碍。

中医认为:气温则血活,气塞则血凝,临床上气虚不摄或气虚运行迟滞,或气滞血行受阻则容易引起上眼底出血,瘀血阻滞目络,常导致眼前浮云飘移,如旌旗拂摇,视物黑茫不见,反复发作,可出现眼部胀痛等,直至失明。

治疗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首先要控制原发病,即消渴。

中国传统医学的消渴病始见于《黄帝内经•奇病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指出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

消渴病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证。

治疗消渴,当对证治疗,临床上以脾肾两虚为主证者当益气健脾、滋阴益肾,多使用三参降糖胶囊;以气阴两虚,脾肾不足者,当益气养阴,健脾补肾,治疗多以参茸降糖胶囊为主。

对于消渴目的治疗,当辨证论治。

目前西医并无有效药物能够应用,基本靠激光封闭出血点,这是一种灼伤性的治疗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损伤性,而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封闭血管,而对视力的恢复没有直接的治疗作用,甚至还会引发视力的进一步下降。

所以我们告诫广大患者,要是病情不是很严重或是紧急的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进行激光。

因为封闭血管势必会造成正常血液循环的阻断,视网膜等眼底局部组织的营养来源被切断后,必然会引发一些不良的后果,比如视网膜的缺血引发视神经的萎缩。

所以中医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多配合一些益气行血,养肝明目之品,以达到综合治疗的目的。

临床以祛瘀明目胶囊配合珠红明目滴眼液多见。

随访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是常见的,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长期控制不好的糖尿病,随着病程的延长,几乎100%都会出现视糖尿病眼底出血网膜病变。

糖尿病比非糖尿病失明者多25倍。

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

因此糖尿病人应采取下列措施保护眼睛。

(1)积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使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2)积极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促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甚至加速其发展。

(3)早期发现眼部并发症。

在下列情况下应做眼部全面检查:①在确诊糖尿病时就要全面检查眼部,包括:测视力、测眼压、查眼底。

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已有视网膜病变者,应每年复查数次。

②糖尿病妇女在计划怀孕前12个月内及确定怀孕时应查眼底,以后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

③眼压增高,视力下降。

已发现视网膜病变,不能解释的眼部症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都要请眼科医生全面检查。

(4)及时治疗。

视网膜病变除有效地控制血糖及血压外,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远期疗效理想。

对于视网膜血管出血的治疗,目前多采用激光疗法,以及选用止血剂,纤溶制剂,抗血小板聚集剂等药物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远不理想。

所以运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具体治疗用药用量,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辨证论治。

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的有效疗法糖尿病眼底出血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常见的局部病变,对患者视力造成极大威胁。

中医辨证,阴虚燥热型:症见口干多饮,多食易饥,形体消瘦,眼外观正常,视物稍有模糊,舌质红苔少或薄黄,脉细或弦。

眼底镜检可见出血点(斑)、微血管瘤。

多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第Ⅰ期。

肝阳上亢型:症见头晕、耳鸣,口干口苦,自觉视力明显下降或视物发红,舌淡红苔薄黄,脉弦。

眼底检查可见出血斑或玻璃体积血、微血管瘤等。

多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第Ⅰ~Ⅱ期。

气阴两虚型:症见神疲乏力,口燥咽干,头昏自汗,自觉视力明显下降或视物模糊不清,眼底镜检可见出血斑(点)、或微血管瘤,或玻璃体积血,或有渗出。

多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第Ⅱ~Ⅲ期。

治疗方法:给患者口服降糖药或用胰岛素,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合并高血压者给予降压治疗。

阴虚燥热型治以滋阴清热。

药用:生地、玄参、麦冬、生石膏、知母、花粉、甘草。

肝阳上亢型治以平肝潜阳。

药用:枸杞子、菊花、草决明、钩藤、牡蛎、青葙子、生地。

气阴两虚型治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

药用:黄芪、生地、葛根、山药、枸杞子、女贞子、菊花、黄精。

辨证加减:出血早期选加凉血止血药,如丹皮、白茅根、大蓟、小蓟等。

中期选加止血化瘀药,如三七、茜草、蒲黄等。

若出血久不吸收,选加活血化瘀药,如丹参、赤芍、当归、水蛭、泽兰等。

视网膜水肿、渗出明显者,加茯苓、泽泻、车前子以利水消肿。

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要注意“活血而不破血”,切不可滥用峻烈热性活血之品,以防过于“活化”,造成新的出血;也不可妄投寒凉止血之味,以防过用而致“滞”、“凝”造成瘀血久留。

另外,持续性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的主要原因,积极控制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是防止本病复发的基础措。

中医中药治疗眼底出血的优势众所周知,眼底出血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而与许多眼疾或某些全身性疾病有关。

较常见的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及肾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阻塞、动脉硬化、视盘血管炎等等…。

虽然致病因素不同,出血部位各异,但对视觉的病理损害却是相同的。

严重时都可以导致失明。

查阅大量中医学资料,有关眼底出血的记载甚少。

但是根据多年来对糖尿病眼底出血者的跟踪研究,我们认为大多数眼底出血的根源,其实质与患者自身血液的质量改变有关。

高血脂、高血糖、全血粘度超标、血流动力学下降、血管壁基底膜增厚、无菌杂质沉淀、血管管腔变窄、韧性降低、通透性增加都为眼底出血提供了可怕的基础。

同时由于供血不足导致视网膜及视觉神经系统因缺氧、缺水发生病变。

血栓堵塞、管内压增高导致血管渗血或局部破裂也是出血的最直接诱因。

目前在治疗眼底出血上运用最广泛,见效最快的就是用激光治疗,但美中不足的是其副作用较大,同时也解决不了反复发作的问题。

激光治疗眼底出血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视觉神经的伤害上。

有个别人甚至接近失明,可出血的问题仍然时有发生,所以激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眼底出血的问题…。

还有很多乡村医生一看到眼底出血就马上让患者服用较大量的止血药,却不知道这些止药中的凝血因子在止血的同时还会造成淤血发生,最终会导致血栓、动脉粥样斑块进一步形成,使患者的后期病情更加恶化。

同上述问题加以对比;中医中药在治疗眼底出血方面则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因为在中药配伍中,我们可以运用大量的止血化瘀药,使止血而不留瘀血。

同时可以加入适量的益气生血药,以加快血液细胞的新陈代谢,逐步改变不良的血液成份达到标本兼顾;在此基础上再恰到好处的配合一些活血通脉、祛翳明目的药物。

在治疗眼底出血初期应必须注意的是:(1)不能单纯的使用止血药,应是止血药与活血药配合使用,其比例以为80%:20%较为合理。

(2)在选择止血药时严忌选用收敛止血药。

如血余炭、白及、仙鹤草等。

有人还习惯选用凉血止血药,如小、地榆等其实也不太好。

我的经验是应选用化瘀止血药,如三七、蒲黄等最好。

但在用量与配伍上一定要恰到好处。

(3)选用活血药是也很有讲究。

因为活血调经的药如丹参、红花、桃仁等,活血破血,力道太猛。

不利于伤口愈合,而活血止痛药如元胡、郁金、川芎等在此使用也不恰当,原因是这些药物均有行气作用,也不利于伤口愈合。

使用活血疗伤药,如血竭、自然铜等较好。

因为血竭在活血化瘀的同时还可敛疮生肌。

自然铜既可散瘀又可疗伤,常用于骨折方面。

但若配合升麻用于眼底出血,却有其意想不到的效果。

眼底出血宜用眼适度,不要长时间看书报、电视,建议看过40分钟后休息2~3分钟,不要过度兴奋、疲劳、激动或恼怒,保持良好和充足的睡眠。

此外要少吸烟、少饮酒,少吃有刺激性的食物,禁喝浓茶或咖啡。

常用的食疗方法:(1)双耳汤:取黑白木耳各10克,冰糖30克,木耳洗净泡发,放入碗中,加冰糖和水,隔水蒸1小时,熟后食用。

有滋阴补肾、活血化瘀功效。

可治疗血管硬化、高血压,眼底出血等。

(2)谷精旱莲银耳汤:银耳10克,谷精草、旱莲草各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2次,上、下午各服1次。

有凉血止血作用。

可辅助治疗眼底出血、视力减退。

(3)菊花决明汤:用茶菊花10克,槐花6克,决明子10克。

水煎,1日3次分服。

有清肝凉血之功。

尤其适用于高血压所致的眼底出血。

(4)新鲜番茄1~2个,温水烫洗,去皮切薄片,白糖少许拌匀,每日晨空腹吃,15天为1疗程。

适用于高血压所致的眼底出血。

(5)苦瓜午餐肉:用苦瓜250克,洗净断头,掏去瓜瓤,装入午餐肉250克,充填紧实,上笼蒸熟,佐餐食。

能清热凉肝、明目润脾。

适用于热伤营血、眼内出血。

(6)仙芹兔丁:用仙人掌50克去刺,选新嫩芹菜150克洗净,一同放入沸水中烫一二沸。

捞出仙人掌切丝,芹菜切成小段。

将兔肉500克烧熟切成小丁,将三菜混合,加入米醋及调料适量,拌匀食用。

能清肝泻火、滋阴凉血。

适用于肝火偏盛的眼底出血。

(7)三花茶:将菊花10克,密蒙花10克,红花3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