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0《自然地理学(一)》答案

240《自然地理学(一)》答案

《自然地理学(一)》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1.河流袭夺:是指河流的干流或支流在溯源侵蚀中,切穿分水高地,直至相邻高位河流的河床,将其上游河段构成自己水系的组成部分,使水系合并的过程。

2.正地形:相对于高出某一近似水平面而呈凸形的地貌形态。

3.波浪变形:当外海的波浪进入深度小于1/2波长的浅水区时,海水的波动触及海底,波浪中的水质点与海底相互摩擦,水质点运动轨道的垂直轴开始变小,轨道由圆形变为椭圆形。

4.牛轭湖:如果河床弯曲度愈来愈大,同一河床的上下游河曲彼此非常接近,形成了很狭窄的曲流颈,遇到特大洪水时,河道自然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形成新的直河道,使老河道断流。

被淤塞的老河道形成一个新月形的湖泊,称为牛轭湖。

5.逆地形:地表形态与构造形态不一致的现象,如向斜山背斜谷。

6.冰劈作用:脉冰一经形成,便会由于冰体冻张对围岩的巨大压力,使裂隙不断扩大,这种作用亦称冰劈作用。

7.混合溶蚀作用:由于水量、水温、气压等条件的不同,形成几种不同浓度的饱和水溶液,它们如在碳酸岩体内某一点相遇,不同浓度的饱和水溶液发生混合作用,混合后的溶液由原先的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从而产生新的溶蚀作用,这种过程称为溶液的混合溶蚀作用。

8.气候地貌:受外营力控制并反映不同气候特征的地貌,称气候地貌。

9.溶沟与石芽: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石表面的缝隙溶蚀而成的小型沟槽称为溶沟,溶沟间的石脊,称为石芽。

10.石河:亦称石流,主要发育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山坡凹槽或沟谷之中,由山坡上融冻崩解的碎石充塞集中而成,在重力和融冻作用下,碎石可徐徐向下蠕动。

11.大陆架:指靠近海岸水深较浅的海底平缓地形,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也称陆棚。

12.溯源侵蚀:侵蚀方向指向河流上游,是河床纵剖面形成与发展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可使河床纵剖面延长,同时也加深河床,改变其纵比降。

13、侵蚀基准面:是控制河流下切深度的一个面状的界限,在这个界限以下,河流侵蚀能力消失,不再加深河床,也简称侵蚀基面,控制局部河段或支流下切深度的基面称地方侵蚀基面,对所有入海河流来说,海面是最终控制其下切深度的基面,因此海面也称终极侵蚀基面或总侵蚀基面14、波浪折射当波浪的传播方向与海岸斜交时,其近岸边的一侧,由于水深减小,传播速度比远离岸边的一侧慢,使波峰线发生弯曲,并趋于与等深线一致的现象,称为波浪折射。

15、石海:在高亢而平缓的山坡上,基岩经过剧烈的融冻崩解在原地形成的大片碎石或角砾的堆积地貌。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不属于多风向沙丘的是( A )A.新月形沙丘B.金字塔形沙丘C.蜂窝状沙丘D.星状沙丘2.以下各种三角洲中属于鸟足状三角洲的是( A )A.密西西比河三角洲B.黄河三角洲C.尼罗河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3.某谷地走向较为顺直,横剖面呈梯形,谷坡陡峻,纵剖面崎岖不平,没有恒定的纵比降,谷底组成物质为沙或基岩,这个谷地应当是( C )A.溶蚀谷B.河谷C.风蚀谷D.冰川谷4.形似馒头,顶部浑圆上凸,边坡发育大量辐射状沟谷的黄土地貌为 ( D )A.塬B.残塬C.梁D.峁5.下列关于地貌成因的论述,错误的是( C )A. 构造运动是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B. 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流水作用是形成地貌的主导外动力C. 地貌发育是纯自然过程,人类活动无法改变地貌的发育D. 岩石的硬度、胶结程度、是理性质和结构等都会对地貌的发育产生影响6.滑坡属于( A )A.重力地貌B.流水地貌C.喀斯特地貌D.黄土地貌7.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平原的冲积性河床上,深槽与浅滩交替出现。

B.弯曲河床的水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形成表流向凹岸底流向凸岸的横向环流。

C.岩槛和壶穴是由于河流被火山熔岩阻塞造成的。

D.边滩与心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8.在我国陆地地貌分类系统中,基本地貌类型包括( C )A. 山地、高原、平原、丘陵B.山地、高原、台地、盆地C. 山地、台地、平原、丘陵D.山地、高原、平原、台地9.关于风沙作用和风沙地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 风对地表细粒物质的作用包括风蚀作用、搬运作用和风积作用。

B. 风对沙粒的搬运是以悬移和表层蠕动两种形式进行的。

C. 风沙地貌可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D. 当风力减弱或风沙流遇阻,风中挟带的沙粒沉降于地面,这种现象称为风积作用。

10.黄土潜蚀地貌可形成( B )A.锅穴B.陷穴C.海蚀穴D.壶穴11.下列地貌形态哪一种是地表河流袭夺的地貌表现( B )A.峡谷B.风口C.盲谷D.风蚀谷12.牛轭湖是由( A )造成的A.曲流截弯取直B.喀斯特作用C.海岸泥沙运动D.基岩被风吹蚀13.中、酸性岩浆以中心式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其形态上通常表现为( B )A.盾形火山B.锥形火山C.低平火山D.寄生火山14.在沟谷发育过程中,哪一阶段沟谷侵蚀最强烈( C )A.细沟B.切沟C.冲沟D.坳沟15.某谷地走向顺直,横剖面呈U型,谷头呈围椅状,有明显的纵比降,纵剖面常表现出阶梯状,这个谷地应当是( D )A.溶蚀谷B.河谷C.风蚀谷D.冰川谷16.以下关于流水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地表流水包括坡面流水和沟谷流水两类。

B.流水具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

C.沟谷流水的侵蚀呈线状,并有下切、侧蚀和溯源侵蚀三种形式。

D.流水的搬运能力与流速和流量密切相关。

17.关于风沙作用和风沙地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风对地表细粒物质的作用包括风蚀作用、搬运作用和风积作用B.风对沙粒的搬运是以悬移和表层蠕动两种形式进行的C.风沙地貌可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D. 当风力减弱或风沙流遇阻,风中挟带的沙粒沉降于地面,这种现象称为风积作用18.珊瑚礁主要在( A )海域发育。

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19.不属于多风向沙丘的是( A )A.新月形沙丘B.金字塔形沙丘C.蜂窝状沙丘D.星状沙丘20. 醉树一般出现在下列哪类地貌之上( C )A.滨河床沙坝B.洪积扇C.滑坡体D.抛物线形沙丘21. 倒石堆属(D )A.黄土地貌B.流水地貌C.喀斯特地貌D.重力地貌22. 坎儿井常建在(C )上A.滑坡体B.倒石堆C.洪积扇D.坡立谷23. 属于冰蚀地貌的是(B )A.蛇形丘B.冰斗C.终碛堤D.鼓丘24. 河床向上游的加长主要是由(D )造成的。

A.下蚀作用B.侧蚀作用C.磨蚀作用D.溯源侵蚀作用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1.下图说明的是哪种地貌形态的形成机制,分别对各个阶段进行描述。

图中表示的是石环等地貌的形成机制即融冻分选过程:A.原始地面,B.冬季地面冻结,地面抬高,砾石位置也抬高,C.夏季地面开始融化并降低,砾石下部仍冻结,D.砾石下部土层全部融化,砾石下部被小砾石填充,砾石相比原来位置(A)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2.海蚀地貌发育的基本进程和类型。

海蚀穴-海蚀崖-海蚀平台岬角处: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柱3.影响坡面侵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降水性质地形:坡度与坡长地面组成物质植被人为因素4.标出下图河流阶地的级数和成因类型。

A:分水岭B:侵蚀阶地C:基座阶地D:内叠阶地E:上叠阶地F河漫滩5.简述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基本条件。

水:溶蚀力,流动性岩石:可溶性,透水性6.绘图说明新月形沙丘的形成过程。

新月形沙丘一般是在单一风向作用下,由盾状沙堆演化而来。

沙堆在供沙丰富的情况下不断增高,气流因在沙堆上部受到压缩,流速逐渐加大,在进入背风坡时气流发生扩散,风速相应地减小,与此同时,气流还会从背风坡坡脚流向气流流速最大而静压力较小的沙丘顶部,从而产生涡流,并将携带的砂粒堆卸下来,构成落沙坡,在落沙坡坡下逐形成马蹄形洼地。

新月形沙丘刚形成时,落沙坡较小,弧形沙脊还没有与沙丘的顶部相吻合。

随着迎风坡的沙粒不断向前搬运,落沙坡不断接受堆积,弧形沙脊不断增高,最后弧形沙脊的顶部与沙丘的顶部完全一致,成为沙丘的最高点,这时便发育成典型的新月形沙丘。

7.下图为多年冻土的地温结构剖面图,请注明下列符号的含义。

tp:年均地温a:多年冻土(永冻层)上限h2:永冻层厚度h1:多年冻结层下限深度b:地温年变化下限8.河漫滩的沉积结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河漫滩的二元结构,即下部为河床相的砂砾层,上部为河漫滩相的亚砂土和亚粘土。

河漫滩是随着河床的侧向移动而产生的,其中滨河床浅滩的堆积起着主要的作用。

河谷的发育都是从V形谷开始的,这时谷底几乎全被河床所占据,由于河流侧方侵蚀,岸坡受冲刷而不后退,在凸岸形成边滩。

随着河谷的展宽,河床不断向凹岸方向移动,河床出现了弯曲,随着侧方侵蚀的发展,河床继续向凹岸一侧移动,同时凸岸边滩不断展宽、加高,在平水期大片出露,这时形成雏形河漫滩。

如果河谷再继续展宽,洪水期在河床内和雏形河漫滩上的冲积物堆积条件有显著的变化。

在雏形河漫滩上,洪水期由于水深比河床浅,流速慢,原来沿河床底部的推移质,不能被带到雏形河漫滩上,而只能把一些粉砂和粘土搬运到这里堆积下来,因此在原来雏形河漫滩粗粒物质上又盖上一层细粒物质,即河漫滩沉积物,从而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结构,即下部为河床相的砂砾层,上部为河漫滩相的亚砂土和亚粘土。

9.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风蚀地貌是由风沙流对地表进行吹蚀和磨蚀形成的地貌。

石窝:岩壁上风蚀形成的密密麻麻的凹坑和洞穴,其口径由几厘米到十几厘米风蚀蘑菇:水平产状的地层经风力剥蚀,残留的石柱呈蘑菇状。

风蚀谷:风沿着地面的裂隙或沟谷剥蚀而成的谷地。

谷形宽窄不一,底部崎岖,谷壁陡峭并常有石窝发育,长可达数十米,多沿主风向延伸。

风蚀洼地:在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由风吹蚀形成的浅洼地,常成群分布,其平面形态多为椭圆形,沿主风向伸展,直径达数十米,深常不足一米,呈浅碟状。

风蚀残丘:在风蚀作用下,风蚀谷不断拓宽扩大,谷间高地不断缩小形成的一个个孤立的残丘。

风蚀城堡:指水平产状的沉积岩基岩山丘,经风沙流长期吹蚀形成的貌似城堡的地形。

风蚀脊:在干涸的湖底或河、湖堆积阶地上,定向风沿地面裂隙吹蚀形成的支离破碎的垄槽地形。

维吾尔语称“雅丹”。

10.喀斯特地区地下水的垂直分带及其对喀斯特发育的制约作用.垂直渗透带:落水洞,漏斗。

喀斯特发育季节变动带:洞穴发育水平流动带:地下河发育地带深部滞留带:因水流动性差,喀斯特不发育11.波浪折射及其地貌意义.当波浪的传播方向与海岸斜交时,其近岸边的一侧,由于水深减小,传播速度比远离岸边的一侧慢,使波峰线发生弯曲,并趋于与等深线一致的现象,称为波浪折射。

这种过程是通过波峰线力图采取与海岸平行的位置来实现的。

在曲折海岸,当波浪向海湾与岬角交错的曲折海岸传播时,由于每一波峰区间都力图平行于相应的海岸段,结果产生在岬角处波峰缩短,在海湾内波峰拉长的现象,即波能在岬角处集中,而在海湾处扩散,使得岬角处发生侵蚀,海湾处发生堆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