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评价依据及相关说明 (2)1.基本数据及参数 (2)2.有关政策 (2)三、工程投资及投资分摊 (3)1.总工程投资概况 (3)2.投资估算 (4)3.兴利功能的投资分摊 (5)四、成本测算 (7)1.年运行费 (7)2.总成本费用 (7)五、财务收入和支出计算 (9)1.财务收入 (9)2.财务支出 (10)六、财务分析 (11)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1)2.清偿能力分析 (11)3.生存能力分析 (11)七、不确定性分析 (12)1.不确定分析目的 (12)2.敏感性分析 (12)八、评价结论 (14)九、参考文献 (14)十、附表 (14)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一、工程概况西藏自治区某一水库位于日喀则地区江孜县龙马乡境内的年楚河上。
年楚河流域的径流主要由降水、冰川积雪融水及地下水补给三部分组成,径流年度间变化不大,但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70%左右,枯水期径流相对平稳。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757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83亿m3,多年平均流量15.3m3/s。
坝址距下游的江孜县城28km,距日喀则113km。
枢纽工程的永久建筑物主要由拦河大坝、泄洪洞、发电引水系统及地面发电厂房四部分组成,挡水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坝长287m,坝高76.3m,坝顶宽10m,有“西藏第一坝”之称。
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4256m,总库容1.55亿m3,电站总装机容量2万kw。
水库以防洪、灌溉、发电为主,兼有旅游等综合效益。
年楚河流域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全流域人口占自治区总人口的7%,耕地面积却占全区耕地面积的21.1%。
这里农作物播种面积为31.9万亩,仅占耕地面积的45%,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灌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年楚河流域,是水库的配套工程。
自枢纽工程以下,依次有六条较大支流汇入年楚河,它们与枢纽工程共同组成了灌区的灌溉水源。
灌区控制范围为水库下游至年楚河河口两岸可自流及提水灌溉的土地,灌区总控制面积53万亩,设计灌溉面积42.68万亩。
该水利枢纽工程修建后可控制灌溉面积4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5万亩,每年可增产粮食3700万公斤,为西藏自治区实现粮食自给创造条件,而且可调洪削峰,把年楚河下游段的防洪标准提高到20至30年一遇,对发挥江孜、白朗、日喀则市的粮仓作用将会产生巨大的效益。
同时,水库工程的建成,将使拉萨、日喀则、山南两地一市连成藏中电网,从根本上解决日喀则地区的用电问题。
水库于1995年开工,1996年实现工程截流,1999年第一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并向灌区供水,2001年底枢纽工程竣工。
由于灌区配套工程主要是在原有工程基础上进行改造,建设相对滞后,根据建设计划,2003年全部配套完成,2004年可使水库工程农业供水达到设计水平。
二、评价依据及相关说明1.基本数据及参数(1)从枢纽工程竣工后开始算起,正常运行期50年,计算期57年(2)水库防洪库容1.10亿m3,兴利库容0.95亿m3,死库容0.1亿m3,结合库容0.60亿m3,兴利对结合库容的利用系数为0.55。
(3)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水库发电工程税前行业基准收益率为7%,供水工程为4%。
由于水库主要向农业供水,水价较低,行业基准收益率综合取为5%(4)水库向灌区多年平均供水量为12800万m3。
(5)电站设计年发电量9900万kw.h,同类地区类似电站的有效电量系数为0.96,厂用电率为0.5%。
(6)经济评价中投入物和产出物的价格水平均采用1995年价格水平。
农业供水价格为0.085元/m3,电站上网电价为0.458元/kW•h(含税价格),扣除6%的增值税后,计算电价为0.432元/kW•h(不含税价格)。
2.有关政策工程运行期间成立水库工程管理单位和灌区管理单位,实行分级管理,独立经营,水库工程管理单位负责枢纽工程的维护和电站经营、灌区供水,并向银行还贷,防洪功能的投资由政府承担,年运行费根据核算成果由防洪部门按年度拨付,实行专款专用。
灌溉功能主要由政府投资,工程建成后移交水库工程管理单位负责管理(包括维护和将来的更新改造)。
鉴于该灌区实际情况,规定水价标准与要求的标准有一定的距离,可在运行经营中逐步调整到位。
在水价未达到成本之前,应按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灌区管理单位经费不足部分给予补贴。
具体水价标准由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考虑到国家对农业供水的补贴在灌区管理单位,灌区管理单位应按不低于成本水价向水库工程管理单位支付农业供水水费,经有关部门测算,农业供水价格为0.09元/m3。
三、工程投资及投资分摊1.总工程投资概况水库工程总投资估算为78528.0万元,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和银行贷款,其中银行贷款主要用于发电部分工程建设,占总投资的25%,贷款年利率4.76%,贷款从1996年开始,分3年贷完,各年贷款比例分别为30%、30%、40%,按照协议,贷款本息要求在工程竣工后15年内偿还。
工程所需流动资金100万元,由政府拨款,并于运行初期前一年(1998年)一次投入。
依据工程概算,投资构成情况详见表3-1(基本预备费费率取10%),工程投资从1995年开始,分年度投入,各年度资金投入及贷款额度详见表3-2,工程各功能投资划分情况详见表3-3。
表3-1 建设项目工程静态投资估算总表单位:万元表3-2 分年度投资表及贷款情况表 单位:万元按建筑物使用性质对总投资进行了初步划分,工程各功能投资划分情况详见表3-3。
由于防洪功能属于公益服务,无财务效益,防洪工程投资及运行费用由防洪部门承担,在财务评价中应把防洪部门分摊的费用(包括投资和年运行费)分离出去。
表3-3 综合枢纽工程投资划分表 单位:万元2.投资估算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水利建设项目总投资应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期和部分运行期的借款利息及流动资金。
(1)固定资产投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工程投资,移民和环境、水保投资及预备费等。
其中,工程投资包括建筑工程投资、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施工临时工程投资和独立费用等五部分。
移民和环境、水保投资包括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补偿费、环境保护工程投资和水土保持工程投资等三部分费用;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差价预备费两部分费用。
应根据不同设计阶段的深度要求按有关规范进行估算。
(2)建设期和部分运行初期的借款利息水利工程项目的借款一般按年计息,简化计算,假定借款在当年年中支用,还款在当年年末偿还,故按半年计息,其后年份按全年计息,建设期每年应计利息计算公式为:建设期每年应计利息=(年初借款本息累计+2本年借款额) 年利率建设期利息计入固定资产;正常运行期利息计入项目总成本费用;对于运行初期利息,以当年还款资金出项大于当年应付利息为界,之前的利息计入固定资产,之后的利息计入项目总成本费用。
借款利息见借款还本付息表(附表1)3.兴利功能的投资分摊综合利用水利建设项目分摊的目的在于计算项目各项功能应承担的费用及其经济评价指标,确定项目的合理开发规模,供决策研究,可采用枢纽指数系数法(水量、库容)、等效替代方案费用现值比例法、效益现值比例法和可分离费用剩余效益法等进行分摊,分摊的结果应公平合理。
本设计任务是对兴利功能进行财务评价,应对兴利功能进行费用分摊,并明确分摊后的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情况,以便为财务评价报表编制提供基础数据。
分摊情况如下:公益服务分摊比例=V VV防结总-n=49.68%生产经营分摊比例=V V VV死利结总+-(1-n)=50.32%分摊按生产经营比例分摊,用于兴利部分的建设投资包括灌溉、发电的专用投资和其共用工程投资,完善表3-4综合枢纽投资划分表,如下:表3-4 综合枢纽工程投资划分表单位:万元则重新分摊后对应部分的比例分别:兴利投资所占比例为58.85%,防洪投资所占比例为41.15%递延资产的分摊。
根据兴利部分投资占总投资的百分比进行递延资产的投资:递延资产总额为297.58万元,兴利部分分摊的递延资产为175.13万元。
分摊后递延资产及摊销额见下表3-5。
表3-5 递延资产及其摊销年限由以上得到项目兴利功能投资计划及资金筹措表3-6表3-6 项目投资计划及资金筹措表单位:万元四、成本测算1.年运行费年运行费主要包括工资及福利费、材料和燃料及动力费、维护费和其他费用等项。
计算过程和依据分项说明如下:(1)工资及福利费:工程管理单位定员编制120人(不包括防洪服务和管理人员),工资按当地人均年工资1.5万元/人计算;根据有关规定,职工福利费应按工资总额的14%计算,考虑地区、海拔等因素,按工资总额的20%计算福利费,为216.00元/年。
(2)年维修费:大修理费平均分摊到年维护费中,参考有关取费标准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年维护费可按固定资产原值的1%综合计算。
正常运行期为474.09元/年。
(3)材料、燃料费及动力费:材料费根据装机容量按4元/kw计算,农业供水不考虑材料费。
燃料及动力费按固定资产原值的0.1%计算。
正常运行期为55.41元/年。
(4)水资源费:灌区供水暂不考虑水资源费,发电水资源费一般按取用水量或发电量征收,可按设计发电量0.005元/kw估算。
正常运行期为49.5元/年。
(5)其他费用:其他费用包括工程观测费、水质监测、管理费、办公费、差旅费、科研教育费等,可按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维修费、工资及福利费四项之和的10%计算。
正常运行期为74.55元/年。
以上参数是针对正常运行期间进行年运行费的估算,水库工程于2002年进入正常运行期,在初始运行(1999~2001年)期间,年运行费中材料和燃料及动力费、维护费均按发电效益发挥水平的比例进行估算,1999年~2001年发电效益发挥比例分别为30%、60%、80%。
2.总成本费用(1) 折旧费折旧费应按国家规定的折旧方法计算,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直线折旧法)计算。
可采用分类折旧年限或综合折旧年限计算折旧率,年综合折旧率也可参照已建类似项目确定。
经综合分析并参照同类工程,该工程综合折旧率为1.95%,可按固定资产投资扣除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费用后,再加上建设期利息作为固定资产原值,以固定资产原值与年综合折旧率的乘积提取折旧费,并从工程竣工(2001)后开始计提,即只有正常运行期才有折旧费。
固定资产原值为47408.83万元,经计算可得折旧费用为924.47万元(2) 摊销费摊销费是项目的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递延资产)的年摊销费用,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不计残值。
无形资产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在规定期限内平均摊销,此项目没有无形资产。
根据工程概算,总投资中的生产准备费、生产职工培训费共计297.58万元,最终形成递延资产,应在正常运行期内分期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