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开课《长江之歌》教案

公开课《长江之歌》教案

公开课《长江之歌》教案
【教学设计说明】
《长江之歌》是H 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第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朗读要正确清楚。

教学要求是: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读破句; 吐字清楚,音量恰当,速度合宜。

朗读训练是H 版6 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整套教材中,
朗读训练共分四个层次:①正确清楚;②自然流畅;③传情达意;④熟读背诵。

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长江之歌》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
题:
1. 教学目标应明确、集中,不宜要求过高。

为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写为:①指导学生把课文中的每一个字读正确,每一句话读连贯,并注意音量的变化。

②体会作者赞美长江、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这样,看似起点低,但严格要求可打下扎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思想教育体现在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之中。

2. 重点要突出,难点要把握。

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和把握恰当的音量,这三者之中,重点应是把句子读连贯,难点是把握恰当的音量。

因为音量的把握与领会课文内容有密切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和难点,应设置训练的阶梯、必要的反复,以便于师生操作。

3. 以训练为中心,删除繁琐的讲解。

整堂课应以朗读训练为中心,读的时间应占整堂课的2/3 时间,教师的讲解只是适当点拨。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应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逐步提高。

至于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应尽量精简,水到渠成,画龙点晴。

其他如段意的概括、写作特点的分析等等,则一概删除。

4. 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充分运用教材配套的音带。

有些教师本身的普通话不够好,朗读水平也不高,那么在教学中更应充分发挥学生中朗读基础好的学生的作用,充分运用教材配套的音带,以及其他辅助手段。

这样既可提高朗读训练的质量,又可弥补教师自身的弱点。

朗读训练应采取多种方式,领读、齐读、范读、
仃匚亍T.吕.尺&尺&
听录音等等。

【教学主要步骤】
一、读准字音
1. 教师朗读,进行语言示范。

第一遍,学生看课文及汉语拼音;第二遍,学生轻声跟读。

2. 着重读准下列几组字。

(1) 从走采族赞( 平舌音)
(2) 山春汁长尘纯(翘舌音)
(3) 奔亲新( 前鼻音)
(4) 丰惊情声清( 后鼻音)
(5) 乳女恋( 区分声母r 、n、l)
(6) 哺育磅礴荡涤(生词)
(7)(你)的(荡涤)着(轻声)
3. 选几名读得比较好的学生领读。

二、把句子读连贯
1. 请几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朗读,纠正朗读时拖音等不良习惯。

2.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连贯:词与词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要适当的间隔; 有间隔,但不要把这种间隔过分突出,要用较自然的语调把句子连起来。

3. 指导学生读好逗号、分号、句号之后以及两节之间的停顿。

三、把握恰当的音量
1. 明确关于朗读音量的要求:个别朗读,要让教室里每个同学都听得清楚,听得舒服。

2. 指导学生做好朗读的姿态和心理上的准备:上身、喉头、口腔要放松,呼吸自然,克服腼腆心理,把注意力集中到课文上来。

例句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音量处理中等偏低音量,并稍带委婉舒缓。

较强的音量,并渐渐高昂有力。

理由赞美长江像母亲一样养育中华儿女,满怀感激之情。

表现长江特有的宽广雄奇的地理态势和磅礴有力的气势。

3. 指导学生朗读。

(不同的同子应根据内容的需要,朗读时,其音
量也应变化)。

四、简析课文内容的重点第一节第一层,从空间角度表现长江气概;
第二节第一层,从时间角度表现长江气概;
第一节第二层,讴歌自古以来长江的功绩; 第二节第二层,讴歌在新的时代长江的功绩。

五、示范朗读
1. 选出读得最好的学生示范朗读;
2. 全班进行有领诵、齐诵的表演朗诵。

六、放影片《话说长江》片首录像,演唱《长江之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