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1《马二先生游西湖》

61《马二先生游西湖》


二、官绅形象
科举是求取功名的桥梁,少数 幸运者一旦功成名就,就要用无厌 的贪求来攫取财富,压榨百姓。
1、贪官污吏:他们出仕多为贪 官污吏,贪婪成性、敲骨吸髓,如 王惠、汤奉等。
2、土豪劣绅:他们处乡 则多是土豪劣绅,戴着科 举功名的帽子而横行霸道、 堕落无行如严贡生、严监 生、张静斋等。
严贡生是一个典型。
33岁家迁南京 ,生活 贫困。36岁因对科举生厌, 拒绝博学鸿词科考试。54岁 客死扬州,朋友买棺收殓, 归葬南京。
吴敬梓
二、创作
诗文集《文木山房集》十二卷 《诗说》七卷
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三、版本
1、56回。现存最早的刻本:卧闲草堂本。 2、55回说:
清末金和认为最末一回“幽榜”系妄增。 鲁迅从其说,认为吴敬梓作品喜用单数。
张静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严 贡 生 、 严 监 生
严贡生:读书人中的无赖、恶霸 严监生:精明、懦弱的悲剧人物
三、假名士形象
最初热衷科举的名利之徒,但在碰壁 之后,转而清高,其实全是一些毫无真才 实学,甚至连八股文也写不好的庸才。如 娄三、娄四公子、马二先生等。他们故弄 风雅,其实空虚做作;明明是趋势之徒, 却伪装不叩权门;明明是不学无术之徒, 却故弄风雅。因此,闹出无数愚蠢自嘲, 使人发笑,也使人憎恶之行经。
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第一部分(2-30)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第二部分(31-46)理想文士的探求 第三部分(46-55) “市井奇人”的发现
最后一回:“神宗帝下诏 旌贤,刘尚书奉旨承祭” 以 “幽榜”回映“楔子”。
第二节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 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 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 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这类人物是作者心目中非常尊重的“真儒”。体现了 作者对八股取士、理学教育造成的儒林学术空疏、歪曲儒 学真典现象的思考。
作者虽厌弃八股,但以复古寻求出路,连作者自己也 觉得有些迂腐,他笔下这类人物也表现出迂腐的特性。
祭泰伯祠
《史记·泰伯世家》:吴泰伯,弟 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 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 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泰伯、 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 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 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 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 从而归之千余家。
吴氏为全椒的名门望族,祖上曾经极为显赫。
在吴敬梓曾祖时代,兄弟五人,四个是进士,其中 吴敬梓的曾祖父中第三名探花。
吴敬梓的祖父辈三人,一名为举人;而曾祖父的另 一房中则又有两名进士,而且其中一名是榜眼。
一个家族,两代出六名进士极为罕见。因此,吴敬 梓对此追念不已,在他的词《乳燕飞》中自豪地说 道:“家声科第从来美”。
介绍科举。
一、儒生形象
1、热衷功名、可怜可叹的腐儒: 如:二进(周进、范进)
2、迷信八股、笃守礼教的自害与害人者: 如:马纯上(二先生)、王玉辉
3、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 如:匡超人、牛浦郎
周进哭贡院
范进中举
胡 屠 户
通过周进贡院痛哭,死去活来;范进中举傻 笑,狂奔疯跑,及中举后两人命运发生的变 化,可以看出作者在对科举制度的批判的同 时,波及到对当时人伦关系及恶劣的社会风 气的揭露,表明科举制度是如何毒化了社会 风气,使人们都成为趋炎附势、眼热心冷的 势利小人。从而认识的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 心灵,控制知识分子命运的罪恶。
第 七 讲
吴敬梓《儒林外史》 是我国古代文学史 上最杰出的长篇讽 刺小说,标志着我 国古代讽刺小说艺 术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
“迨《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 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三十三篇《清之讽刺小说》)
奇人杜少卿
出身世家,为人正直; 淡泊功名,背弃科举; 生性狂傲,蔑视权贵; 恣情任性,倡导自由; 尊重女性,倡导真情; 遵守孝道,忧国忧民; 遭人非议、苦闷孤独:
杜少卿有真儒之操守,而无贤人之迂腐;具名士之潇洒, 而无狂士之荒诞。体现了作者对儒林、对人生的新思考,对 士人新境界的追求:传统儒学精华与时代新精神的融合。
在功名上不得志,但也不打算像周进、 范进那样苦熬苦挣,而是投机取巧,以刻 诗集、结诗社或品评艺人的“色艺”等形 式,混充名士,互相勾结,互相标榜,过 着无聊的寄生生活 。
莺脰湖名士,娄三、娄四公子;
西湖名士,景兰江、赵雪斋;
莫愁湖名士,杜慎卿、季苇萧等。
第三节 理想文士与市井奇人
一、理想文士的探求
“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 之绝响!”(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第一节 吴敬梓的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
吴敬梓(1701-1754) ,字 敏轩,安徽全椒人。移家南 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 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 自号文木老人。
出身世家,任达放诞。 移家南京,放弃科举。 穷困潦倒,社会理想。
吴敬梓描写了一批真儒名贤,如:虞博士、庄绍光、 迟衡山等,他们重文行出处,有真才实学;蔑视权贵,淡 薄利禄;鄙视八股,向往真儒。吴敬梓主张以“礼乐兵农” 的实学取代空谈性理的理学,以“经世致用”的学问取代 僵化无用的科举时文。作品里写了两件大事,一是祭泰伯 祠,一是萧云仙重农桑、兴学堂的政绩,体现了作者改造 社会的理想。
二、市井奇人

市井四奇人

季遐年 买字为生,且以此其乐;
3、50回说:
程晋芳《文木先生传》。 胡适、章培恒等持此说。
四、内 容
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其书 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 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依仗功名 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 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 者”。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
王冕
第一回楔子以王冕作为“隐括 全文”的“名流”。作者借王冕之 口痛斥八股科举制度导致知识分子 一味追逐功名富贵,从而“把那文 行出处都看轻了”,使“一代文人 有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