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孝道

中华孝道


交 代 , 甚 至 是 为 社 会 交 出 一 个 好 孩 子 , 也 是 对 社 会
何 栽 培 好 下 一 代 , 才 能 对 他 的 父 母 、 他 的 祖 先 有 所
个 儿 子 背 着 一 个 老 子 。 所 以 上 一 代 念 念 不 忘 想 着 如
成 一 体 的 , 这 就 是 孝 。 我 们 再 看 , 这 个 字 就 好 象 一
尝粪忧心 南齐庚黔娄
尝粪忧心 南齐庚黔 娄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 之二十二 庾黔娄,南齐高士, 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 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 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 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 两日。医生嘱咐说:“要 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 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 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 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 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 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 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 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 年。
出家后,李斩断一切尘世情缘,惟独对母亲的感情难以割舍。他在《我在西湖出家的经 过》一文中说,1918年正月十五他皈依佛门,“二月初那天,是我母亲的忌日,于是我 先两天就到虎跑去,在那边诵了三天的《地藏经》,为我的母亲回向。”此后每逢亡母 重要的冥诞,他便书写《地藏经》,以此功德,回向亡母。
父亲辞世后,母亲因悲伤过度患上脑萎缩。在母亲的“懵 懂”暮年里,陈佩斯放慢了生活和事业的脚步,呵护着老母 亲。他知道,对于老母亲来说,他的陪伴,是最真的爱、最 好的孝!陈佩斯将自己创办的公司交给妻子打理,在家陪护 母亲。老人觉少健忘,夜里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起床一次。一 听见动静,陈佩斯就会醒来: “妈,您这是千什么?”老人 显得焦躁不安:“厨房里的液化气还没关。”陈佩斯拿条毛 巾被披在母亲身上,小心翼翼跟在后面。煤气阀门明明关了 ,母亲又打开。陈佩斯赶紧关上阀门,耐心哄母亲回房间睡 觉。一个晚上折腾几次,陈佩斯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早晨, 陈佩斯会扶着母亲到小区里散步。晨练的老人们热情地打招 呼,母亲却显得有些茫然,往往辨认良久也想不起对方的名 字。照顾母亲吃饭也是一件棘手的事。李玉洁牙齿残缺,肠 胃功能弱,两个多月就瘦了十多斤。为给母亲增加营养,陈 佩斯将水果、菜叶、百合熬成果蔬粥,一匙一匙喂母亲。多 食坚果可以健脑,可母亲嚼不动,陈佩斯就把果仁用料理机 打碎,然后用温开水调成糊,喂给母亲吃。
史学大师傅斯年的孝顺故事
史学大师傅斯年,对母亲及其孝顺。七七事变后,傅斯年委托一位办事员去接母亲和侄 儿。侄儿接来了,当听闻母亲没能逃出来,傅大怒,当场打了侄儿几个耳光。随后,他 千方百计将已过古稀之年的母亲,从安徽接到重庆。每言及母亲逃难之事,傅总怀歉疚 之情,他曾对同事说:“老母亲能平安至后方,否则将何以面对祖先?”
别。”“有的邻居跟我说你不是亲生 的,不要在这家受罪了。我说,我就 是这家的孩子,就要撑起这个 家。”————朱清章
儒释道三家对孝的理解
儒家认为行孝包含三个阶段:生则养, 丧则哀,祭则敬。儒家行孝三阶段,就 有如孔子所说:"生,事之以礼;死,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礼记.祭统》也如此强调:"是故孝子 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 ,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 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尽此三道者 ,孝子之行也。"再如《孝经》所言:"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 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 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我 们 诠 释 了 小 资 的 内 涵 真 谛 。
更 快 乐 , 生 活 更 更 美 满 。 由 此 可 见 , 古 人 用 字 形 向
父 母 的 责 任 扛 在 肩 上 , 时 时 想 着 父 母 , 如 何 让 父 母
有 所 交 代 。 而 孩 子 背 着 父 母 , 也 就 是 说 时 时 把 分 养
佛学大师李叔同的孝顺故事
佛学大师李叔同,与母亲的感情很好,对母亲至孝至顺。母亲离世时,李正外出为母 亲预置寿木,不在母亲身畔,他终生引以为憾。他曾多次对友人说:“母亲不在的时候 ,我正在买棺木,没有亲送。我回来,已经不在了!”母亲去世后,他万分悲痛,改名 李哀,号哀公,屏谢余物,闭门守哀,感叹“幸福时期已过”。
“这些年我陪伴爸妈的时间太少了,心里一直愧疚。现在 就剩妈了,‘我不能再留下遗憾。今后你安心照顾丽达, 我来给妈妈尽孝。”
感 动 中 国 孝 心 人 物
感动中国2014年中有一位孝女,她叫 孟佩杰,她的孝行感动全中国。五岁爸爸 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养母刘 芳英抚养。养母三年后因手术失败瘫痪在 床,养父一走了之。养母企图自杀,被孟 佩杰发现。“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
男子31年尽孝唤醒植物人养母 拳拳孝心感动中国
朱清章,男,汉族,包头市退休职 工。2006年,一个沉睡了31年的老 太太,在养子朱清章的精心照料下, 居然奇迹般地重新站了起来,演绎 了一段爱的奇迹。从1975年到2006 年,31年的生命守候,31年的不离 不弃,迎来了希望。如今,80多岁 的老太太不仅能下地行走,还能自 “虽不是亲生,但他们抚养我长大成 己生火、做饭,一家人其乐融融, 人,在我心里和亲生父母没什么差 尽享着天伦之乐。
弃官寻母 宋朝朱寿昌 —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二十三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 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 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 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 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 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 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 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 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 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 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 七十多岁了 弃官寻母 宋朝朱寿昌
上 为 老 子 头 , 下 位 是 子 , 说 明 老 一 代 与 子 一 代 是 融
目录

古解 现代人如何尽孝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 ,配有图画。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 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 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国元朝成书的一本宣扬传统儒家 孝道的蒙养读物,其中选辑了为封建王朝所称颂的自上古 至宋代的24个孝男孝女的事迹,叙之以文,咏之以诗,绘 之以图,目的在于“用训童蒙”即培养儿童的封建孝德, 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旧社会,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 皆知。 以下挑了几个故事供大家了解

亲尝汤药 西汉文帝刘恒
啮指痛心 周朝曾参 ——中国古代 二十四孝之三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 人,冯卓的老乡,孔子的得意弟子, 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 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 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 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 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 “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 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 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 日三省吾身”(《论语· 学而》)的 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 《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 他为“宗圣”。
啮指痛心 周朝曾 参
卧冰求鲤 晋朝王 祥 ——中国古代二十 四孝之十八
卧冰求鲤 晋朝王祥
王祥,琅琊人,生 母早丧,继母朱氏多 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 的坏话,使他失去父 爱。父母患病,他衣 不解带侍候,继母想 吃活鲤鱼,适值天寒 地冻,他解开衣服卧 在冰上,冰忽然自行 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 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 司农、司空、太尉。
亲尝汤药 西汉文帝刘恒 ——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二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 ,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 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 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 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 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 ,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 为“文景之治”。

孝感动天 虞舜 ——中国古 代二十四孝之一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
孝感动天 虞舜
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 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 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 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 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 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 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 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 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 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 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 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 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 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 侯!
现代的孝
中国社会对于孝道文化很重视,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 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的人有许多。有许多名人的孝顺故事 ,为大家所熟知。中华孝文化中有许多精华的地方,是值 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名人孝顺故事
著名文学家鲁迅的孝顺故事
鲁迅从小到大都拥有一颗孝心。少年时, 作为长子的鲁迅,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主动 地承担起典当旧物和为父亲请医买药等杂务。 母亲六十大寿时,鲁迅先寄回60元钱,给母亲 过生日,在生日将临时,又特意从北京赶回绍 兴,为母亲祝寿。为了让母亲愉快,鲁迅特邀 请演员来家里唱戏。这一天,全家热闹非凡, 也是鲁迅母亲最欣慰的一天。 后来,鲁迅在北京西城八道湾购置了一套 住房,购房当年,鲁迅就亲自返回绍兴,把母 亲和全部家属接到了北京。母亲爱吃火腿,鲁 迅在上海时,经常寄火腿给母亲吃。母亲爱读 言情小说,鲁迅多次购买张恨水、程瞻庐的小 说寄给母亲看。
佛教是一个重视孝道的宗教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 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 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 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 业。”《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