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9章 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

第9章 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


气化过程质量与能量平衡计算
质量平衡计算
输入质量 M in 输出质量 M out 质量衡算 M
生物质携带质量、气化剂携带质量 气体携带质量、焦油携带质量、水溶性物质携带质量、灰渣携带质量
M M in M out
气化过程质量与能量平衡计算
能量平衡计算
输入能量 Qin 输出能量 Qout 能量衡算 Q
气化反应动力学
热解过程 固相反应:主要取决于加热速率,反应速率很快 气相或气相与炭反应:包括裂解、重整、变换等反应,主要
取决于温度和停留时间
da = Ae−E / RT (1 − a)n dt
固体生物质气化反应动力学
气化反应动力学
不同生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气化反应动力学
样品 白松 白松 白松 橡胶木 橡胶木 橡胶木 橡胶木
上吸式 下吸式 横吸式 开心式
单流化床 循环流化床
双流化床 携带床
固定床式生物质气化炉
生物质 气化剂
生物质 产出气
生物质
生物质 气化剂






产出气 (a) 下吸式
气化剂 (b) 上吸式
(c) 横吸式
产出气 (d) 开心式
固定床式生物质气化炉
气化炉类型 原料尺寸(mm) 原料湿度(﹪) 原料灰分(干基,wt﹪)
气化反应平衡分析
C 2H2 CH4
制取高热值燃气的重要反应,非均相反应 随着温度的升高,逆反应加快,不利于甲烷的生成 此反应的适宜温度为800℃
气化反应平衡分析
2CO 2H2 CH4 CO2
甲烷化的重要反应,均相反应 温度升高对正反应不利
9.3 生物质气化评价参数与过程计算
气化反应动力学
燃烧过程 焦炭的燃烧速率受温度和时间控制
900℃下不同粒径颗粒的燃烧速率
颗粒尺寸/mm 6.25 0.833 0.074
燃烧速率/g·g-1·min-1 0.648 5.04 55.9
气化反应动力学
还原过程 主要是C、CO2、CO和H2O之间的反应 气化过程速率最慢的步骤
气化基本原理
以下吸式固定床为例
还原区:600-900℃
C+CO2 2CO-172.43 kJ H2O C CO H2 131.72 kJ 2H2O C CO2 2H2 90.17 kJ H2O CO CO2 H2 41.13 kJ 3H2 CO CH4 H2O 250.16 kJ
温度 700℃ 800℃ 900℃
反应速度与速率比 反应速度/mg•s-1•cm
速率比 反应速度/mg•s-1•cm
速率比 反应速度/mg•s-1•cm
速率比
热分解 3.170 81.3 4.117 40.0 5.893 30.4
炭的燃烧 0.937 24.0 1.063 10.3 1.141 5.9
生物质携带能量、气化剂携带能量 气体携带能量、焦油和水溶物携带能量、灰渣携带能量、系统向外界散热
Q Qin Qout
9.4 生物质气化典型工艺介绍
气化装置的构成 固定床上吸式气化炉 固定床下吸式气化炉 横流式和开心式固定床气化炉 单流化床气化炉 循环流化床气化炉 双流化床气化炉
O2
0.0724T 2 0.622
CO2
O2
11635.1 lg Kr T 2.165 lg T 0.0894T
0.08876T 2 3.394
CO2 2 O2 CO2
29530.5 lg Kr T 2.769 lg T 0.001225T
0.061356T 2 2.15
第九章 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
内容
9.1. 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概述 9.2. 生物质热解气化原理 9.3. 生物质气化评价参数与过程计算 9.4. 生物质气化典型工艺介绍 9.5. 加压气化
9.1 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概述
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发展历史 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分类
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发展历史
气化装置的构成
原料预处理设备 进料设备
气化反应器 气固分离装置 气体冷却净化装置
固定床上吸式气化炉
生物质原料从顶部加入,依靠重力从上向下移动 空气从底部进入,从下向上移动 原料移动与空气流动方向相反,也称为逆流式气化
固定床上吸式气化炉
优点
① 气化效率高(热解层和干燥层充分利用了还原反应气体的余热) ② 燃气热值高(气化气直接混入了具有较高热值的挥发分) ③ 炉排受到进风的冷却,不易损坏
• Qb为生物质原料的热值
气化主要评价参数
碳转化率
C

CCO
12CCO2 CCH4 2.5CCnHm 12 / WCHX OY
GP
• 碳转化率为单位质量的生物质气化后,气化气所含的碳与原料中所 含碳之比
• CCO、CCO2、CCH4、CCnHm分别代表相应的气体在气化气体中所占的 体积百分比
气化反应平衡分析
反应 2H2 O2 2H2O C CO2 2CO C H2O CO H2
平衡常数 Kr
H 2O2 O2 H2 2
CO2
CO2
COH2
H2O
平衡常数计算式
25116.1 lg Kr T 0.9466 lg T 0.087216T
• WCHxOy是指生物质特征分子式的质量
气化主要评价参数
气化强度
P = Wb A
kg / m2 / s
• 气化强度是指单位横截面积的气化反应器在单位时间内气化生物质 原料的能力,其值等于生物质进料速率除以气化炉横截面积
• Wb为生物质进料速率,A为气化器横截面积
气化主要评价参数
气体组分
Qg 126CCO 108CH2 359CCH4 665CCnHm kJ / Nm3
• 低位热值的计算公式 • CCO、CH2、CCH4、CCnHm分别代表CO、H2、CH4和CnHm在气化气
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比
气化主要评价参数
气化效率
Qg GP 100% Qb
• 气化效率为单位质量的生物质气化之后,气化气体包含的化学能与 气化原料所包含的化学能之比
0.081618T 2 1.714
8947.7 lg Kr T 2.4675 lg T 0.0010824T
0.06116T 2 2.772
6740.5 lg Kr T 1.5561lg T 0.081092T
0.06371T 2 2.554
气化反应平衡分析
0.081858T 2 2.336
2207.2 lg Kr T 0.9115 lg T 0.09738T
0.081487T 2 0.098
3348 lg Kr T 5.957 lg T 0.001867T
0.061059T 2 11.79
气化反应平衡分析
C CO2 2CO
气化反应平衡分析
k1c1c2 k2c3c4
k1 c3c4 K k2 c1c2
K为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是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函数
气化反应平衡分析
反应 C O2 CO2
2C O2 2CO
2CO O2 2CO2
平衡常数 Kr
平衡常数计算式
20582.8
CO2
lg Kr T 0.302 lg T 0.02143T
炭-水蒸气气化 0.039 1.0 0.103 1.0 0.194 1.0
生物质气化三个反应过程的速率比较
气化反应平衡分析
假设如下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A B C D
c1 c2
c3 c4
式中, c1 、 c2 、 c3 、 c4 相应为 A 、 B 、 C 和 D 的浓度。
v1 k1c1c2 v2 k2c3c4
缺点
① 由于气化气中直接混入了挥发分中的焦油,使得气体中的焦油含量较高 ② 一般会高达20g/m3以上
0.137~0.969 200.62
n
0.6354 0.5944 0.6756 0.5829 0.681 0.7501 0.776
E
17.8523 11.994 8.5559 39.7991 24.7075 18.2681 13.2696
R
0.9998 0.9997 0.9994 0.9998 0.9984 0.9989 0.9997
气化主要评价参数 气化主要影响因素 气化过程质量与能量平衡计算
气化主要评价参数
气体产率
GP

Vg Mb
Nm3 / kg
• 气体产率Gp是指单位质量生物质气化后所获得的气体燃料在标准状 态下的体积
• Vg为气化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Mb为气体生物质的质量
气化主要评价参数
气体热值
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分类
按气化剂分类
不同气化技术比较
气化剂 气体热值/(MJ/m3 锅炉、干燥、动力
氧气
水蒸气
11~19
中热值气
区域供气、合成气
氢气 22~26 高热值气 工艺热源、管网输送气
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分类
按设备运行方式分类
生物质气化
固定床 流化床 旋转床
• 可燃气体:CO、H2、CH4和CnHm • 不可燃气体:CO2、N2和O2 • 我国规定民用燃气中CO的含量不能超过15%
气化主要影响因素
当量比ER:气化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生物质完全燃烧理 论所需的空气量之比
ER = AR SR
• AR为气化时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燃料量之比(kg/kg),简称空燃 比
下吸式 5-100 <30 <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