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36
由于各种产品生产所要求的两种生产要素 的比例不同,一国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 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较低, 而生产密集使用别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 的产品时,成本就比较高,从而形成各国 生产和交换产品的价格优势。进而形成国 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37
在本质上,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对于国际贸易 的基本看法与比较优势理论是一致的,只是在效 率差异的来源上有所不同, 但就是这一不同,产生了这两种理论对于国际贸 易结构的不同认识和判断:
你想到了什么?
22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即各 个国家(地区)对具有某种优势的物质生产部门实 行专业化生产。 国际分工是一国内部社会分工向国外的延伸、 扩大和继续。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国民 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向纵深和广阔方面发展 时,就形成国际分工。学习这门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具有涉 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 性应用性课程。 我们将学习国际上一些行之 有效的贸易方式和习惯做法,以 及国际贸易合同在磋商、签订、 履行中涉及的问题,培养国际商 务思维。
12
了解课程
3、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理论部分:第一章-第四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第五章-第七章 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实务部分:第九章-第十一章——交易磋商、签订合同 第十二章-第十五章——履行合同 第十六章-第十七章——不同的贸易方式
32
国家
酒产量 (单位)
所需劳动 投入(人/ 年)
毛呢产量 (单位)
所需劳动 投入(人/ 年)
英国
分工前 法国 英国 分工后
1
1
120
80
1
1 2.2
100
90 220
法国
英国
2.125
1 1.125
170
1.2 1
交换后
法国
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是相对来说,它在毛呢上的劣势较小 法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优势,但是相对来说,它在酒上的优势较大
Hello, everybody!
1
2
讨论:我国正在推行的 国家政策中,哪些和国 际贸易有关?
3
一带一路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 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 路经济带”。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 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 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24
国际贸易理论
许多的学者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国际 贸易的经济学基础,主要的理论演变途径 为:重商主义—绝对优势与相对优势—赫 克歇尔-俄林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新贸易理论
25
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 斯密说: “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里生产时所花费
的小,就永远不会想在家里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 都知道的格言。”
9
了解课程
1、什么是国际贸易?什么是国际贸易实务?
2、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3、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如何学好这门课程?
5、课程要求与考核
10
了解课程
1、什么是国际贸易?什么是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 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它是各 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 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 系。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以国际 贸易规则与惯例为依托,以国际 货物贸易为研究对象,以进出口 贸易流程为主线,讲解进出口贸 易各主要业务环节的基本内容和 业务原理。是经贸类专业的一门 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23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之 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反映了世界各 国(地区)间通过国际市场所发生的商品、资金、 技术及服务等方面的联系。
这里的“地区”是指拥有完全自主权的独立关税区又称单独 关税区,如中国的香港。这些独立的关税区都有自己的一 套独立的关税制度、贸易措施和贸易利益,它们与其他国 家(地区)的贸易行为和一般意义上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 是相同的,所以,从经济学的意义上,可以把国际贸易理 解为具有独立关税制度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 交换活动。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 分工可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从而节省与生产没有
直接关系的时间
分工可使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劳动者比较容易改进工具和
发明机械
“术业有专攻”
26
绝对优势(亚当斯密1776年提出,国富论)
又称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 Cost)、 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 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 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 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 斯密的基本论点是,一个国家绝不要自己生产它 能以更低的价格从其他国家购买来的产品。此外, 他还认为,两个国家若都专门生产其享有绝对优 势的产品,则两国都可以从贸易中获益。
27
国家
酒产量 (单位)
所需劳动 投入(人/ 年)
毛呢产量 (单位)
所需劳动 投入(人/ 年)
英国
分工前 分工后 法国 英国 法国
1
1
120
80
1
1 2.7
70
110 190
2.237
190
英国
交换后 法国
1
1.137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分工前后状况
1.7
1
28
亚当斯密观察到的现象是,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 生产项目上的效率是不一样的,当一个国家在生 产某种产品时的效率比另一个国家更高的时候, 该生产就具有绝对的优势。
7
自由贸易区
2013年8月22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 区。涵盖四片区: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 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 2014年12月12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 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3个自贸 区。 2014年12月28日,国务院决定扩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范 围,涵盖七片区: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 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陆家 嘴金融贸易区,总面积120.72平方公里。 2016年8月31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 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 (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四川)自由 贸易试验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7个自贸区。这代表着我国自 贸试验区建设进入了试点探索的新航程。 8
大卫· 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 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 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 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 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 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 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 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15
推荐书目
1、《国富论》 亚当·斯密
现代经济学之“父”的经典之作 被誉为:西方经济学“圣经”; 经济学的百科全书; 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
16
推荐书目
2、经济学原理 (第7版) (微观经济学分册 ) 曼昆 3、经济学原理(第7版) (宏观经济学分册 )曼昆
17
推荐书目
4、《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35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 ——要素禀赋理论
赫克歇尔和俄林对比较优势提出了与李嘉图理论(从生产 效率的角度)不同的解释。他们认为,比较优势源于国家 间要素禀赋的不同。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自然拥有的土 地、劳动力和资本的数量。 不国同家有不同的要素禀赋,而要素禀赋的不同又可以解 释要素成本的差异。一个国家某一种要素的拥有量越丰富, 其成本就越低。 赫克歇尔 -俄林理论预测,各国将出口本国丰富资源的有 关产品,而进口本国匮乏的那些产品。
33
先决条件和假设及批评
假设是一个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的世界,而在现实世界中 有很多国家和很多种产品。 假设在国家之间不存在运输费用 假设不同国家的资源价格没有差别 假设在一个国家内部,资源可以从一种产品的生产自由地转向 另一种产品的生产,而实际上资源在国际间是不可能完全自由 转移的,虽然有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移动,资本就是 如此,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 假设规模收益是不变的 假设每一个国家都有数量固定的资源,自由贸易不会影响一个 国家利用资源的效率。这种静态假设没有考虑一个国家资源数 量的动态变化以及自由贸易带来的该国资源利用率的变化 假设贸易对一个国家内部的收入分配没有影响 假设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4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 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 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 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 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 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30
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肯定了劳动对价值的形成关系,是劳动价 值论的雏形 自由贸易理论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程 从劳动分工的生产领域强调按照绝对成本 优势参与国际贸易是对国际贸易理论的重 大贡献 必须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才能参与国际贸 易,不符合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