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注意事项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注意事项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注意事项
摘要:我国得土地资源虽然丰富,但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扩张、土地污染
的恶化与人口总数的增大,人均耕地占有量严重不足。

为解决众多人口的温饱问题,应不断改进农作物栽培技术,积极推广机械化农业生产模式,从而提高粮食
亩产量,确保农产品的市场供应,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作物;高质高产;栽培技术;注意事项
引言
我国是人口大国,对农作物的需求较大。

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生态环境
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损害,土地荒废程度日益严重,导致农业生产率停滞不前,威
胁着我国粮食安全。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实现农作物的高产栽培是首先需要解决
的问题。

1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1.1常见的高产栽培技术
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常见的高产栽培技术有2个:第一,合理套种技术。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经常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光照环境和土壤环境等,因此在实施高产栽培技术时,应该充分利用土壤条件,为提升农作物产量奠
定基础。

例如,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些氮元素,而大豆中氮元素的含量比较多,在实践中,可以结合玉米与大豆的生长特点,采取玉米-大豆套种技术,进而获得理想的种植效果。

第二,立体化种植技术。

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小使立体化种
植技术越来越受欢迎,其能够实现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例如,在果树下面种植比较低矮的农作物,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以提高农作
物产量。

另外,建造农业大棚也能够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1.2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植物光合作用
生态环境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一
定要保持光照的充足,充分发挥植物的光合作用。

通过套种、间种、立体种植等
手段有效提复种的指数,增加农作物的收获量。

同时种植人员可以进一步延长农
作物的生育期,进一步补充农作物的光照,增强农作物密植的合理性,改变农作
物的株型,增加农作物光合作用的面积,对农作物合理施加各种肥料,提高农作
物光合作用的质量和效率。

1.3改良遗传因素
品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农作物的最终产量和质量。

在实施高产栽培时,要确
保品种的优良性,选择抗性好、稳产且能有效抵抗病虫害的品种。

必要时可通过
采用基因重组的方式改变其遗传因素,对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具有现实意义。


育种时,可选择多样化的育种方式搭配栽培管理方法,选择合适的发育期和成熟
期加以人工干预,实现优质、高产的目的。

1.4加强田间管理
在农作物高产栽培中,加强田间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田间管理工作中,种植人员要对土壤进行适当的压实、疏松,定期补苗、定苗,合理的施肥和灌溉。

当农作播种工作完成以后,要进一步提高田间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实现高产目标。

1.5提高栽培技术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可以从土壤耕作、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入手。

采取科学的土壤耕作技术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保证土壤的孔隙适合农作物的
生长,重视对土壤中肥力的调整,做好土壤的疏松和杂草的清理工作,为提高产
量奠定基础。

在施肥过程中,需要结合气候、土壤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肥料,做
好施肥的配比工作,保证肥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2实施高产栽培技术的注意事项
2.1针对影响高产的因素制定合理的补救措施
化肥行业的快速发展使一些农户缺乏对其的正确认识。

一些农户为了追求经
济效益而大量使用化肥,造成了土壤环境的恶化,不仅使土壤发生大量的板结,
同时也造成了土壤的酸化,对农作物的健康生长非常不利。

因此,需要提高对化
肥使用的科学认识,及时改善环境恶化现象,可以采取深耕措施来改变土壤板结
的情况,不断提升土壤肥力。

此外,还要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进
行有效控制,可以采用轮作和清除病残体等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

需要注意的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采用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效果较好。

2.2转变栽培理念
栽培人员应当转变理念,培养科学的栽培管理意识,采用精细的施肥配方,
保证作物高产、稳产。

将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使用,不断总结优秀、高效的栽
培经验,注重对栽培基地的培养和选择,合理轮作。

认真选用品种,做好育种的
前期准备。

规划好各类农作物的种植规格,构建合理的种植结构,及早补苗、定苗,适时松土。

2.3提升栽培技术水平,完善农耕管理模式
种植人员应当从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多方面完善农作物栽培
技术。

另外,改善耕种区土壤结构,调节土壤密度与温湿度,且定期除草,通过
修整土地、施肥与灌溉等方式,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

针对肥料与
营养素的选择,耕种者要综合考量农作物品种、种植区自然环境等,选择恰当的
肥料品种,从而提高营养素使用效率,保障农作物高产。

2.4总结以往种植经验,提高农作物品质
在农作物栽培中,农户可以有效总结以往丰富的种植经验,实现农作物的增产,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在马铃薯种植中施加适量的高锰酸钾,不仅
可以有效的预防病虫害,而且可以有效提升马铃薯的产量。

在红薯的种植过程中,在红薯叶面喷洒500倍的磷酸二氢钾水和200倍的米醋溶液可以大大增加红薯的
产量。

实践证明,使用生物钾、生物磷钾、地得力等菌土肥或者使用适当的杀虫
剂进行拌种可以有效预防地下虫害,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

2.5改善农作物生产环境,满足光合作用所需
自然环境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要想提升农作物单亩产量,就
需改善种植区光照条件,维系作物正常的光合作用。

延长农作物光照时间的方法
如下所述:1)提升复种指数,适当拓展农作物种植面积,延长生长周期,进而
保证农作物产量与农产品质量。

2)采取人工干预的方式,延长农作物光照时间,拓展光照敷设范围,满足农作物光合作用所需条件。

3)增大农作物种植密度,
提升光合效率,且着重注意种植区的通风条件,确保充足的养分供应与适宜的二
氧化碳浓度,进而高效维系光合作用,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产量。

2.6科学技术
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也成为了影响农作物栽培及高产的重要因素。

例如,耕地技术、农药技术、播种技术等。

不同的耕地技术对土壤的翻新效果是
不同的,使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也不同。

农药技术,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害虫
是农作物最大的天敌。

使用不同的农药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以前,由于技术不发达,许多农药不仅效果不好,还会残留在农作物上,给人们的健康安全带来隐患。

播种技术主要是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播种的效果。

而且,科学技术每天都在日新月异。

技术带来的最大作用就是改变了种子的基因,一个良好的种子,是实现高产的根本。

科学技术对农作物栽培及高产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也是巨大的。

农民要重视科学技术对农作物的影响,合理使用科学技术。

结语
为了实现农作物高产的目标,相关技术人员要加强农作物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探索,选择优良的农作物品种,有效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树立正确的农作物栽培观念,加强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提高农作物栽培技术水平,实现农作物高产目标,有效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先荣.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J].四川农业科技,2017(08).
[2]刘凤弼,丁玉清.农作物抗旱栽培技术要点[J].云南农业,2016(05).
[3]李秀兰.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注意事项[J].种子科技,2019,37(4):61.
[4]段忠国.栽培技术对农作物高产的影响[J].吉林农业,2019,(6):3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