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第16期2011年8月企业研究Business researchNo.16AUG.2011【财务、资产】一、前言现金流量管理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企业的营运危机也是源于现金流量管理的不善。

如今贷款利息不断上涨、不断收紧的信贷政策,对于大部分将银行贷款作为融资主渠道的企业而言,融资成本攀升已成普遍现象,贷款难、甚至贷不到款的局面也在加剧。

愈演愈烈的资金紧张,会使企业现金流状况恶化,从而严重制约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

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企业要想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对被视为企业血脉的现金流进行科学的管理。

(一)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现金流投资管理不善一些企业因缺乏科学正确的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能力,导致投资管理不善。

投资方向的不合理、投资结构的不科学、或对投资后的项目疏于管理,都会使得现金流转环节出现问题,从而直接对现金流产生的冲击,造成流动资金和营运资金不足。

影响到整个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严重的话会使企业破产倒闭。

2.企业良性现金流管理的欠缺或方法过于简单不少企业对运营资金和流通资金的管理非常薄弱,企业更多的是偏向于重视利润指标,追求销售额和资产总额,设定的计划目标也多是营业额与资产总额,忽视了良性现金流这一重要问题,没能从企业的管理方面设定相关目标。

这样容易造成在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现金流管理方面存在缺口,最终会造成不良现金流管理的产生。

又由于企业更多的是偏向于重视利润指标,追求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一些企业即使对现金流进行了管理,实践中也往往存在着滞后性和被动性。

或仅仅局限在短期内现金流的流出流入的控制,并未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与科学战略管理相互结合起来,像这样过于简单的企业现金流管理方法和流程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3.企业现金流管理未注重全程控制很多企业现金流的管理手段都只是侧重于一个事后分析,缺乏了关于事前预测安排以及事中控制的步骤。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公司只做到每月编制现金流量表,但没有对现金流量完成情况进行事后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下期的现金预算表。

企业的资金运行方式,具体表现在资金筹集、运用、分配上面,资金的流入流出是企业资金运行的综合表现形式。

企业只有实时跟进和反映资金的流动情况,才能确保现金流处于有序高效流动状态,及时筹措资金、有效控制企业资金分配和运用。

而这些需要企业做好事前预测安排、事中监控、事后分析,并将事前的预测与事后分析相结合,才能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有利于战略计划的开展实施。

(二)改进企业现金流的管理的措施企业现金流关系到企业财务关系及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在经营的过程中,企业现金流直接影响着企业运营资本创现能力,体现着企业生存、发展的潜力。

加强和改进企业现金流的管理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企业现金流管理意识一个企业的现金能否科学合理地流动关键是取决于财务管理人员。

企业现金流的管理人员或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增强企业现金流管理以及风险管理意识,同时应将现金流管理同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效地结合起来。

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时候,要综合分析整个企业的发展状况,把企业的现金流分析和企业的收入支出,以及盈利指标都结合起来。

2.合理预测管理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开展现金流量预算管理预测和计划企业未来现金流与管理历史现金流一样是必不可少的。

企业在整体的预算管理中,应对未来的现金状况进行预测,合理开展现金流量预算。

对企业的未来现金流的预算,能帮助企业及时做出筹资方案、资金调度和使用方案。

同时通过统筹规划、现金预算、资金调剂,大大提高了企业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现金使用的效率。

特别是中小企业对外部资金依赖性强、容易受资本市场变动的影响和冲击,在企业发展规划过程中进行现金流预算管理,预测现金需求量更是显得异常关键。

企业应将现金流量预算作为财务预算的核心,作为全面预算重要组成部分,实时对现金流预算进行监控分析。

3.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融资决策企业的融资决策要有超前的预见性,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国内作者简介:余莲(1979—),湖北省英山县人,深圳市广前电力有限公司,会计师。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余莲(深圳市广前电力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4)摘要:现金作为一种企业资本的表现方式,犹如企业的血脉,其循环运动正是企业生存立足的根本前提和实现资本增值的重要环节。

现金流指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现金不断运动,好比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晴雨表,其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动和企业收支的平衡,关乎到整个企业正常的运营和发展。

因而,在企业的生产运营及管理中,加强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就越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企业;现金流管理;改进措施47--人人力资源的减少,劳动力在社会中的作用受到重视,劳动力的稀有度上升,工人在社会利益分配中的状况得到改善。

今天,工人逐渐作为企业的风险投入者加入企业。

工人的工资、奖金、福利以及晋升都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

这也说明了人们为何再择业时的慎重态度和跳槽现象的普遍发生。

四、科技的独特稀有作用科技创新本质上是对稀有资源的开发与占有。

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了劳动力的知识含量,生产过程中科技人员及一般员工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劳动尤其是科技含量较高的劳动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第一生产力地位明显地反映出来,与此相适应,更多的劳动者参与了剩余价值的分配。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加剧了企业之间以技术和管理为核心的竞争,激烈的竞争压力使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先进生产技术和员工的自觉性与创新意识,企业中的简单劳动力越来越少,具备高级知识技能的员工在劳动力大军中的比例日益提高。

生产技术的高度复杂性和生产过程中的高度不确定性,需要劳动力在现场及时做出正确决策,管理人员不可能象监督简单劳动者那样对其监督,相反,还要依赖他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正确决策。

因此以往的按劳动力价值支付固定工资的分配方式,已不能适应生产经营活动对员工的高度依赖的变化,为了得到劳动者的合作,激励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以取得更大利润,资本所有者也不得不让渡部分利益,利润分配自然就扩散到了专业技术人员和一般员工中间。

五、一般劳动者在经济中的稀有度变化对劳动者来说,工资不过是对他付出的劳动的补偿,是他的劳动力的价值;对资本所有者来说,工资是他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预付资本,形成其资本的可变部分,在核算时,工资要被计入成本。

工资性收入只是劳动力要素的折旧费、本金。

事实上劳动力和资本、土地、技术等一样,都属于生产要素。

大学生的大量毕业使其长期供过于求,从而工资水平一降再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民工的相对稀缺,用工工资不断增长。

这种状况与30年前的就业状况也形成了巨大反差。

30年前的中国大学生是社会的绝对稀缺资源,因此其在社会利益分配中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今天又由于其长期数量过剩,而在社会分配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而农民工情况正与此相反,农民工的辛苦劳动经历了从低廉往上的逐渐增长。

在现代企业生产剩余价值的分配中,不同的分配调整方式也反映了不同分工在社会生产中的稀有度的变化。

目前,发达国家的公司和企业让劳动者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主要方式包括:(1)企业利润分享制(普通职工参与),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有5500万人参与这种制度;(2)企业价值分享制,主要是股票期权制,起初主要授予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后来日益向普通职工扩散。

到1997年,美国1100家上市公司中有53%的公司向全部职工授予股票期权;(3)企业所有权分享制,主要表现形式是企业职工持股,到1990年,美国有1000万名职工参加职工持股计划,约有500家公司的股权全部由职工持有;(4)企业管理权分享制,又叫职工参与制,目前,实行职工参与制最普遍的德国1860万名职工参与这种制度,占全部职工的85%;(5)专业人员贡献报酬制。

劳动者按对企业创利贡献率的大小,获得不同份额的剩余价值。

当然,劳动在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剩余价值份额尚非很大,普遍在15%以下。

综上所述:不同生产要素的的社会稀有度的变化从宏观上决定了不同分工的社会利益分配,这从工人、学生、管理者、资本所有者等的分配变化中就可得到说明。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0[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58.[3]荣燕.对当代社会剩余价值分配的再认识.邢台学院学报,第20卷第1期2005年3月[4]陈光金.论社会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分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1(上接第41页)!!!!!!!!!!!!!!!!!!!!!!!!!!!!!!!!!!!!!!!!!!!!!国外的利率和汇率等融资市场信息,了解货币财政政策和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国内外的政治环境等外部因素,科学合理地分析预测那些影响着企业融资和变化趋势的有利及不利条件,从而寻找最佳的融资时机。

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的时候要考虑三点:依据企业需求来选择融资、企业的融资规模需量力而行、企业融资应该尽量降低融资成本。

实际操作中要根据企业需求和融资规模,充分利用企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如通过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减少对外采购中现金的支付;或者通过进行短期融资和中长期融资或不同融资组合等方式,以尽可能低的融资成本来调节企业可支配现金流量。

(三)总结总而言之,良性的企业现金流可以让企业快速健康地成长。

对于企业来讲现金流管理至关重要,不论是中小型企业还是大型企业,现金流管理的战略决定了企业长远的发展方式和模式、也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创造价值。

所以,科学合理的企业现金流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1]黄睿.如何加强现代企业的现金流管理[J].国际商务财会,2009,(01)136-1.[2]高怀雷.从金融危机看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J].经济论坛,2009,18.[3]王雅宏.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的现状与改进措施[J].科技信息,2009,(04)123-126.[4]陈晓惠.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Commercial Accounting,2009,5(09).余莲: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4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