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戏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考试试题(含答案)

国戏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考试试题(含答案)

中国戏曲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丨戏曲文学方向考试真题(含答案)
一、文艺常识
1.我国最早的戏曲剧目是汉代的。

2.《救风尘》中的主人公有和。

3.《游园惊梦》是明代传奇中的折子戏,《断桥》是京剧名剧中的折子戏。

4.李渔的戏曲作品有、等。

5.无边落木萧萧下,;露从今夜白,。

6.《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男主人公是。

《胭脂》是清代文言小说集中的名篇。

7.老舍描写北京人力车夫的小说是,其话剧代表作有。

8.柔石的代表作有、。

9.是狄更斯的一部自传性作品,巴尔扎克被称为“百科全书”的小说是。

10.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

二、名词解释
1.司马迁
2.“荆刘拜杀”
3.《海鸥》
4.蒙太奇
5.脸谱化
三、论述题
1.浅析关汉卿作品的艺术特色。

2.浅析《红楼梦》中的宝黛之爱。

参考答案
一、文艺常识
1.《东海黄公》
2.宋引章赵盼儿(或周舍)
3.《牡丹亭》《白蛇传》
4.《凰求凤》《巧团圆》(或《意中缘》《玉搔头》等)
5.不尽长江滚滚来月是故乡明
6.李甲《聊斋志异》
7.《骆驼祥子》《茶馆》
8.《二月》《三姊妹》
9.《大卫科波菲尔》《人间喜剧》
10.《安娜卡列宁那》《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二、名词解释
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著有《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荆刘拜杀”:是元代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剧作的合称,又称“四大传奇”。

是南戏中除《琵琶记》外最负盛名的作品。

以《拜月亭》思想、艺术成就最高。

3.《海鸥》:俄国4幕喜剧。

契诃夫作于1896年,剧中主人公大都从事文学艺术活动。

《海鸥》写了艺术与世俗的冲突,以及艺术天才在生活重压下痛苦挣扎的艰辛。

1896年此剧在彼得堡皇家剧院首演,惨遭失败,1898年在莫斯科艺术剧院重演《海鸥》,大获成功。

翱翔的海鸥形象成了莫斯科艺术剧院的院徽。

4.蒙太奇:法文montage,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现在是影视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

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

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5.脸谱化:比喻文艺创作中刻画-A物的公式化倾向。

即作者塑造人物过于简单化和概念化,是好是坏,一眼就能看出来。

脸谱化表演是传统戏曲中用各种色彩在演员面部勾画纹样图案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并且起到褒贬作用的一种程式(如:红色表示英勇、白色表示奸诈……)。

在这里借用脸谱的含义,用以形象地指明那些从角色的类型概念出发,以固定的外在手法去表现人物性格的肤浅表演。

三、论述题
1.浅析关汉卿作品的艺术特色。

关汉卿是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杂剧和散曲,成就卓越。

他的剧作为元杂剧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第一,他的杂剧具有很强的艺术创造力,无论是选材与剧情安排,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语言的运用,都很重视舞台演出效果,适应观众的欣赏心理,以生气勃勃的艺术活力,表现出新鲜的社会意识与人生追求。

第二,从题材的选择来说,关汉卿的许多杂剧,都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上,提出了社会正义这一人类生活中的严峻问题。

第三,在戏剧结构方面,关汉卿也善于布置情节,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营造戏剧氛围,并使舞台演出富于动作性。

第四,在人物选择方面,关汉卿的杂剧中活跃着各种各样的人物,从大家闺秀到风尘女子,从英雄烈士到市井小民,从权豪势要到地痞恶棍,大多写得富于生气,表现出鲜明的性格。

总括关汉卿杂剧的题材、内容,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一是涉及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层面和人物,并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二是集中反映了社会中受压迫的弱者的生活遭遇和生活理想,热情赞美他们的美好品格;三是在反映社会对弱者的压迫以及命运对个人的压迫的同时,始终表现出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于美好人生的执著追求。

这既与关汉卿的个性相关,同时也与市民社会积极乐观、注重现实的情绪有关。

以上三个特点,融汇和发展了传统的文人文学和市民文学中最富有生气的成分,展开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新面目。

但是,在关汉卿杂剧中也有若干陈腐的东西。

譬如在《裴度还带》和《陈母教子》中,就颇有孔孟道统、三纲五常之类的说教。

再有,关汉卿在剧本中还常常表现出对商贾的轻视,赞美攻读诗书、应试中举而得以“立国安邦”、“青史标名”的人生道路。

这表明中国封建时代传统的价值观在当时社会中仍有相当的势力,也从反面反映出元初知识阶层失落的心态。

2.浅析《红楼梦》中的宝黛之爱。

宝黛之爱指的是曹雪芹《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它谱写了一曲关于爱情和理想的动人心弦的乐章,使封建社会里遭受礼教残酷压制的广大青年男女因为爱情上的痛苦和不幸命运而产生共鸣,也唤醒了他(她)们为幸福和自由的恋爱、婚姻的追求。

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宝黛爱情的基础,是宝黛爱情的魅力所在。

林黛玉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姐妹,只身一人投靠外祖母,.在贾府寄人篱下,可她时时处处维护着自己的人格尊严。

她与贾宝玉志趣相投,他们爱情的发展,正是两颗心的碰撞、沟通、彼此认同的过程。

《红楼梦》中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虽然宝黛两情相悦,但是性格的独特性、缺陷性注定宝黛爱情是个悲剧。

贾宝玉多情,对身边的女子均抱浪漫态度;而林黛玉的性格缺陷是刻薄小心眼,看不惯贾宝玉的多情,这本身就是不协调的。

其次,封建礼教及宿命论也注定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红楼梦》所描述的“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故事内容,“金玉姻缘”指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木石前盟”指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

贾宝玉说:“我偏不信什么‘金玉姻缘’,偏信‘木石前盟”’。

“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其内容的丰富,包含了中国文化、哲学、美感的深处,结晶了几乎全部的欲望和冲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

薛林两人作为两种对立的审美规范,人格理想和宇宙精神的化身,贾宝玉在爱情婚姻的天平上,他的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虽然深爱林黛玉,但他的力量是弱小的,是无法与贾府这样封建大家庭下的封建婚姻制度相抗衡的。

作者通过宝黛的爱情,表现了只有建立在反封建基础上的爱情,才是美好爱情的这一思想,但是这种爱情为封建社会、封建家长所不容,因此造成了宝黛的爱情悲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