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一、防火、防爆设施
1、施工平面布置,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必须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2、临时木工间、油漆间等,每25?设一种类合适的灭火器,油库、危险品仓库应配备足够数量合适的灭火器。

3、宿舍、食堂等临建区域内,设常规消防器材,每100平方配备两只十公升灭火器。

消防器材设施完好有效,消防通道周围不堆放物品,派专人负责维护管理。

4、氧气与乙炔瓶的使用间距不小于10米,与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小于30米,氧气、乙炔瓶上应装有减压阀和回火装置及压力表。

5、消防用水设专用管线,并保证足够的水压。

二、防火、防爆管理
1、建立健全防火责任制,责任明确,防火安全制度齐全。

2、建立动用明火审批制度,按规定划分级别,审批手续完善,并有监护措施。

3、重点防范部位明确、防火奖惩,火灾事故、消防器材管理记录齐全。

4、在现场内主要进入口处,按规定设置“五牌二图”,规格统一位置合理,字迹端正,线条清,表示明确。

5、现场要有安全生产宣传牌,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和危险区域,以及主要通道口都设有醒目的有针对性的安全宣传标语或安全警告牌。

三、防火、防爆xx
1、电气防火组织措施
(1)加强电气防火重点场所烟火管制,并设禁示标志。

(2)加强易燃易爆和强腐介质管理。

(3)建立电气防火教育制度,经常进行电气防火知识教育宣传,提高整体素质。

(4)建立电气防火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强化电气防火领导体制,建立电气防火队伍。

2、电气防火技术措施
(1)合理配置多路保护器,对线路的过载-短路故障实行有效保护。

(2)电气装置线路严禁堆放易爆易燃及强腐蚀介质。

(3)在电气装置相对集中,如配电箱等场所配置绝缘灭火器。

(4)加强电气设备及线路绝缘监视检查,防止相与相之间和相对地短路。

(合理设置防雷装置。

四、消防措施
建立防火责任制,现场消防有管理规定,有明显的警告标志。

实行用火证制度,现场用火必须经项目经理批准,重要场所(如仓库、工棚等)应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焊割作业及压力容器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施工现场设义务消防队伍,消防器材按规定配备齐全,防火重点部位标志明确。

氧气瓶、乙炔罐必须相距5米以上,且距离火源不少于10米,放置在安全可靠地点,不得进楼,要经常检查压力表、安全阀是否灵敏有效。

施工现场用火必须向消防值班人员提出申请,按消防人员制定地点用火,电气焊操作时必须设专人看火,气焊导管和电焊把线不能混在一起,避免发生火灾。

施工道路及消火栓周围要畅通无阻,消防人员对现场的消防器材要配备齐全,并经常检查是否安全,灭火器是否有效,要有明显标志,晚上要设有红灯。

对油漆、稀料、汽油、酒精等各种易燃材料要随用随运,易燃、易爆物品
和化学药品要分库存放,设专人看管,严加保管好,暂时不用的材料要及时运出,不得在楼内存放,做到活完料清。

油漆操作部位严禁电气焊及动用明火。

任何人进入现场皆不得随便吸烟,吸烟要到吸烟室。

场内照明不得使用高温的碘钨灯。

五、雨期防汛措施
1、雨季施工领导体系
为加强雨期施工的领导,我项目部建立雨季施工三级领导体系。

我项目部成立雨季施工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安全员任副组长,施工处、质量处、安全文明处、计划处等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

2、雨季施工准备工作措施
做好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遇有暴雨和大风等天气,事先向有关领导汇报,并及时通知现场有关施工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尤其是需连续浇筑的较大数量的混凝土工程,应主动与气象部门联系,安排在无雨天气时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

建立值班制度:有专人夜间值班,负责处理预期施工有关事项。

准备防水器材:对雨具、篷布、塑料布、水泵等常用器材要提前做好准备,以便随时使用。

室外使用的小型机械的配备箱必须按规定加防雨罩或搭设防雨棚,漏电接地保护装置应灵敏有效,定期检查线绝缘情况。

3、各分项工程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1)地基土方工程
地基土方工程应尽量避免开雨天施工,开挖基坑时,随挖随在坑周围做30公分高导墙,以防外部与水流入,并随之用钢架杆做好护栏,高1.2米。

施工前,应经常检查基坑的支撑和边坡情况,防止受水浸松的土壤坍塌,施工时,应分段施工,并视土质情况在基底保留20-30?厚度的土层。

待垫层或基础施工
时,再挖除至设计标高,边坡应及时进行防护,避免雨水浸泡。

地基浸水后,应经晾晒恢复到土壤的自然含水率后才能继续施工,受水浸泡扰动的土层应挖除,补做垫层后再施工基础。

回填土雨季施工时基槽应在雨天测定砂、碎石汗水率,并应在配合比的水量中予以扣除。

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采取冲洗措施。

雨季施工用的钢筋应就高堆放或底部垫起,并有遮雨措施。

在钢筋绑扎前应清楚钢筋和模板上的污泥,以保证砼的施工质量。

小型预制构件使用的砖模基底应夯打坚实平整,并高出自然地坪,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地基或基土淤泥并夯实,并要有排水和防雨措施。

露天结构和构件若要求连续施工不留施工施工缝时,应准备足够的遮盖防雨材料(如草苫、塑料布等),以便及时遮盖,防止雨水冲刷。

若构件表面被雨水冲刷,应重新抹压。

雨天运输原材料及砼时,应加遮盖,以防止雨淋。

斜坡与坡道应采取防滑措施。

2、施工操作的最高位置,应设有符合标准的防雷接地装置。

雷雨天气,严禁户外作业,也不得在户外逗留,确保人身安全。

六、避雷措施
1、塔吊顶端应装避雷针,连接处应清理涂料。

2、接地保护装置的电缆可与任何一根主弦杆的螺栓连接,并清除螺栓螺母的涂料。

3、与地基锚固连接的底架决不能做接地的避雷器材用。

4、接地保护避雷器的电阻不超过20欧姆。

5、即使可以用其他安全保护装置,如高灵敏的自动断路器,按规定也必须安装这种“接地保护装置”。

七、架的避雷设施
采用避雷针与大横杆连接、接地线与整栋建筑物楼层内避雷系统连成一体的措施。

避雷针共设置4根避雷针,避雷针采用φ12镀锌钢筋制作,高度不小于1米,设置在脚手架四角立杆上,并将所有最上层的大横杆全部连通,形成避雷网络。

接地线采用40X4的镀锌扁钢,将立杆与建筑物楼内避雷系统连成一体,接地线的连接应保证接触牢固靠,与立杆连接时应用2道螺栓卡箍连接,螺丝加弹簧垫圈以防松动并保证接触面不小于10?,并将表面油漆及氧化层清楚,露出金属光泽并涂以中性凡土林。

地线与建筑物楼层内避雷系统的设置按脚手架的长度不超过50米设置1个,位置不得选在人们经常走到的地方以避免跨步电压的危害,防止接地线早机械伤害,两者的连接采用焊接,焊接长度应大于2倍的扁钢宽度,焊完后再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定电阻,要求冲击电阻不大于10欧姆,同时应注意检查与其他金属物或埋地电缆之间的安全距离(一般不小于3米)以免发生击穿事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