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丙酮吸收填料塔要点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丙酮吸收填料塔要点

查手册[8]得丙酮在空气中扩散系数为:
故35℃时丙酮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
3.1.3
由 可知:
常压下25℃时丙酮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为:
相平衡常数为:
溶解度系数为:
3.2
进塔气相摩尔比为:
出塔气相摩尔比为:
进塔惰性气体流量为:
该过程属低浓度吸收,平衡关系为直线,最小液气比可按下式计算,即:
对于纯吸收过程,进塔液相组成为:
气体质量通量为
液膜吸收系数由下式[10]计算:
由 ,查附表3得

由 , ,得


由 ,得
设计取填料层高度为
查附表4,对于环矩鞍填料, ,
取 ,则
计算得填料层高度为 ,故不需分段。
3.
3.
采用Eckert通用关联图计算填料层压降。
横坐标为
查附表5得,
纵坐标为
查附图1得
填料层压降为
3.
泛点率介于50%~80%之间,合理。
表4-1支承板波形尺寸mm
波形
波形尺寸
t
192
注:尺寸b是塔中间支承板宽度,在塔边缘支承板的尺寸b将随塔径不同而异,左右不对称。H为波高,t为波矩。
4.4
本设计选用丝网床层限制板,重量约为 ,限制板的外径选用690mm。
4.5
(1)气体进出口管径计算
工业上,一般气体进料流速为10~20m/s,本设计取流速为15m/s。
由标准GB/T 8163-99,选用 无缝钢管。
塔径的计算:
塔径圆整,取
泛点率校核:
(在允许范围内)
填料规格校核:
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取最小润湿速率为
由表2-1可知:
经以上校核可知,填料塔直径选用 合理。
3.4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3.
脱吸因数为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为
3.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采用修正的恩田关联式[10]计算:
查附表2得
液体质量通量为
气膜吸收系数由下式[10]计算:
──溶剂2的分子量;
──温度, ;
──溶剂2的粘度;
──溶质1在正常沸点下的分子体积;
──溶剂2的缔合参数,无因次,水为2.6;甲醇为1.9;乙醇为1.5;其他非缔合液体为1
故25℃时丙酮在水中的扩散系数为:
3.1.2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
混合气体的粘度可近似取空气的粘度,查手册[7]得35℃空气的粘度为:
4.2
塔上部空间高度可取为1.2m,塔底液相停留时间按1min考虑,则塔釜液所占空间高度为:
考虑到气相接管所占空间高度,底部空间高度可取1.2m,故填料塔附属高度为:
4.3
梁式气体喷射式支承板气体流通自由界面率大,阻力小,承载能力强,气液两相分布效果小,性能优良,因此,本设计选用梁式气体喷射式支承板,其尺寸如表4-1。
1.4
(1)设计说明书内容
1目录和设计任务书
2流程及流程说明
3设计计算及结果总汇表
4对设计成果的评价及讨论
5参考文献
(2)绘制填料塔设计图
第二章
2.1
2.1.1
本工艺采用清水吸收丙酮,为易溶气体的吸收过程,由于逆流操作传质推动力大,传质速率快,分离效率高,吸收剂利用率高,故选用逆流操作,即气体自塔低进入由塔顶排出,液体自塔顶进入由塔底排出。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水吸收丙酮填料塔设计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6月16日
第一章
1.1
水吸收丙酮填料塔设计
1.2
(1)气体处理量:1820 m3/h
(2)进塔混合气含丙酮5%(Vol),进塔温度35℃
(3)进塔吸收剂(清水)温度:25℃,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3倍
(4)丙酮回收率:90%
10400
291
96
74.9
84
第三章
3.1
3.1.1
对于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由手册查得,25℃时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2]:
黏度[3]:
表面张力[4]: =932731.2
查手册[5]得15℃时丙酮在水中的扩散系数为:
又因液体中扩散系数[6]:
──溶质1在溶剂2中的扩散系数, ;
流程说明:
在该填料塔中,丙酮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经由填料塔的下侧进口进入塔中,与从填料塔塔顶流下的清水逆流接触,在填料表面进行传质吸收,经过吸收的混合气体从塔顶排出,吸收了丙酮的水由填料塔的下端流出。常规逆流操作流程见图1-1。
图1-1常规逆流操作流程图
2.1.2
填料塔是以塔内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塔身是一直立式圆筒,底部装有填料支承板,填料以乱堆或整砌的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板,以防被上升气流吹动。填料层的上方有液体分布装置,从而使液体均匀喷洒在填料层上。
(5)操作压力:常压
(6)每天工作24小时,一年300天
1.3
(1)确定吸收流程
(2)物料衡算,确定塔顶塔底的气液流量和组成
(3)选择填料、计算塔径、填料层高度、填料分层、塔高
(4)流体力学特性校核:液气速度求取、喷淋密度校核、填料层压降计算
(5)附属装置的选择与确定:液体喷淋装置、液体再分布器、气体进出口及液体进出口装置、栅板
3.
气体动能因子在常用的范围内。
从以上的各项指标分析,该吸收塔的设计合理,可以满足吸收操作的工艺的选型
本设计任务液相负荷为:
液相负荷较小,故选用排管式液体分布器。
(2)布液点数
根据附表6 Eckert的散装填料塔分布点密度推荐值,D=700mm时,分布点密度可取180点/m2塔截面。
取操作液气比为:
故吸收剂用量为:
由物料衡算式 可知:
3.3
3.3.1
采用埃克特(Eckert)泛点气速关联图进行计算,关联图见图3-1。
气相质量流量为:
液相质量流量可近似按纯水的流量计算,即:
Eckert通用关联图的横坐标为:

图3-1 Eckert通用关联图[9]
查图3-1得:
查附表1得:

3.3.2
2.2
对于水吸收丙酮的过程,选择DN50金属环矩鞍填料,其具体结构特性参数见表2-1。
表2-1金属环矩鞍填料结构特性参数[1]
公称尺寸 /mm
外径×高×厚 /(mm×mm×mm)
堆积个数 /(个/m-3)
堆积密度 /(kg/m3)
空隙率 /%
比表面积 /(m2/m3)
干填料因子 /m-1
50
50×40×1
故布液点数为:
(3)孔径计算
由 [11]
式中 ──布液孔直径,m;
──液体流率,m3/s;
──布液孔数;
──孔流系数;
──液体高度,m;
──重力加速度,m/s2。
取 ,

设计取 。
(4)液体分配管与布液支管尺寸
查表[12]可得:
当 时,主管直径取50mm,支管排数取4,管外缘直径取660mm,最大体积流量为9.5m3/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