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性质(2)》教学反思
大悟县实验中学李汉平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会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学会运用类比的思想来解不等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发言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其难点是:不等式性质3在解不等式中的运用。
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运用引导发现法教学,并且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板块:一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是:引导探索,讲授新课。
三是:运用新知,例题讲解。
四是:知识反馈,巩固新知。
五是:课堂小结,收获新知。
课后我进行了认真反思。
本课我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以问题为中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发散思维。
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亲身体验问题的发生、发现、发展与解决的全过程,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深入研讨、步步为营的措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广阔空间,开辟了探究、研讨、解决问题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快快乐乐地成了学习的主人。
教学要以实际生活为背景。
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使他们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进一步认识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在生活中处处用数学,以此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打破教材格局。
本节课对教材做出了全新的调整,注意以问题为线索来探究不等式的解法,在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放开手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充分体现了”自我“,真正构建了学生是课堂主人的地位,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