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勤能补拙,坚持不懈案例

勤能补拙,坚持不懈案例

勤能补拙,坚持不懈案例
案例1: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曾国藩,曾国藩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是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

对晚清,有救亡图存之功,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

后来毛泽东、蒋介石都曾经以他为榜样。

曾国藩虽然曾经改写了历史,但是他较之常人,并没有特别之处。

他小时候,有一天晚上在家读书,一篇文章反复的读了很多遍,还是记不住,不能背诵。

所以就一遍遍重复的朗读一直到天明。

天明的时候,一个贼跳了出来,说:“就你,也能读书,还不如我呢?”贼人说毕,将那篇文章背诵了一遍,简直就是倒背如流,背完,扬长而去。

原来贼人晚上潜伏到了曾国藩的家里,结果发现有个孩子在读书,就躲了起来,准备曾国藩睡了再动手。

不成想曾国藩背了一晚上的书。

天明了贼也偷不了东西了,就跳出来羞辱了曾国藩而去。

虽然曾国藩比贼笨,但是曾国藩像故事里的乌龟一样,一步一步的坚持不懈,最终也能到达目的地。

而贼人虽然比曾国藩聪明,但是却不思进取,所以终身为贼,干着不能见人的勾当。

人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所以只要耕耘,就会有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只要坚持,我们也可以像曾国藩一样成为问能治国,武能安天下的人。

案例2:
我们再说一个眼前大家都知道的人吧,王宝强。

王宝强,出生于河北南和县的一个农村家庭。

8岁时怀揣电影梦,成为少林寺的俗家弟子。

14岁时离开少林寺去北京寻梦,成为北漂一族。

他生平第一个角色是清朝子民——剃光了头,拖着一条假辫子,穿上长袍马褂,在"清代"的大街上"溜达"。

"溜达"一天有二十元报酬,虽然不多,但终于拍上了电影,王宝强打心眼儿里高兴,他溜达得比其他人更专心。

因为认为自己是个演员。

他困顿的时候,在北京,身上连一百元都没有。

为了实现自己的电影梦,在少林寺学过武术的王宝强还在各个剧组担任武打替身。

水泥地上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他必须一次次地攀上高高的梯子,又一次次地摔下。

收入很低,有时是一天几十块钱,有时是两顿盒饭。

还有更多的时候,无戏可拍,跑龙套,你都不够格。

为了生计,王宝强当过农民工,搬砖,和泥,筛沙,什么都干。

就算如此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演员梦。

受过奚落,受过嘲讽,但是追梦的步,不曾停下。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等到了他的机会。

《盲井》、《天下无贼》、《士兵突击》让他名声大噪,这两年,他又做起了导演,执导了自己的电视剧。

他现在可以大声的向世人说:“我是个演员,还是个导演。


我相信,我们多数人的资质是不在王宝强之下的。

但是,我们谁,怀揣着8岁的梦想,能坚持20年,谁又为了自己的梦想坚定不移的走了下去,我们多数人碌碌而无为,不正是,身上缺了这点东西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