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名:***学号:********年级:2011级班级:一班指导老师:张文杰徐金明李玉岐林永亮黄婉璐实习日期:2013.06.17-06.212013年06 月17 日目录第1章概述 (1)第2章地层岩性 (2)2.1 概述 (2)2.2 地层岩性描述 (2)第3章地质构造 (4)3.1 概述 (4)3.2 节理与断层 (4)3.3 褶曲 (4)第4章地质作用 (4)4.1 西湖成因 (5)4.2 第四纪冰川 (5)第5章其它 (6)5.1 罗盘使用方法 (6)5.2 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关系分析 (9)5.3 地质作用成因探讨 (9)第6章结束语 (10)第1章概述本次杭州地区地质实习全系共分为30个组,每班5组个小组。
6月18日上午乘坐G7335高铁来到杭州,住宿安排在教工路130号Motel 168酒店。
下午4点于浙大玉泉校区集合,实习开始。
攀上老和山,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岩石产状的三大基本要素,走向、倾向、倾角,以及如何测量并记录岩石裂隙的产状,为绘制裂隙玫瑰图做准备。
之后大家分工明确,顺利地按要求完成了测量任务,并做了记录。
第一天的基本功训练到此结束。
6月19日的路线为烟霞洞—龙井—九溪十八涧—钱塘江。
我们观察了水烟霞洞,了解了在裂隙发育较多的岩石中流水作用对岩石的侵蚀,同时也了解龙井的形成,以及溪流的地质作用,九溪十八涧的形成,最后是钱塘江,老师讲解了钱塘江被称为“之江”的原因,以及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九溪十八涧,步行在秀美的青山绿水之间,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亲切感受。
6月20日的路线为:黄龙洞—葛岭—宝云山—宝石山—栖霞岭—岳坟。
从黄龙洞一路拾阶而上,我们看到了白沙泉,了解了断层地下水是如何形成串珠状泉的,在蝙蝠洞我们学习了断层的野外识别。
之后在葛岭,宝石山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什么叫球状风化以及西湖的成因,另外还一睹精巧别致的保俶塔,很有一番风味。
第二组组员:戴缘,李叶奇,孙孟楠,陈灵丰,孙希玉,韩亮凯。
指导老师:张文杰。
第2章地层岩性2.1 概述杭州的地层简述:以吴山、龙坞、钱江、古荡为东、西、南、北之界线,在此区内可见下述由老到新的地层:1、奥陶系(o)(仅见上统,分布在区西南一隅)分为文昌组和长坞组;2、志留系(s)(出露比较齐全,由西部向西南部呈弧形分布)分为康山群、大白地组和吉安组;3、泥盆系(D)分为西湖组和唐家坞群;4、石炭系(C)分为船山组、黄龙组、叶家塘组和珠藏坞组;5、二叠系(p)分为丁家山组、茅口组和栖霞组;6、侏罗系(J)仅见上统第一段,分布在宝石山、葛林、白沙山和孤山等地;7、白垩系(K)下统朝川组,沿钱江零星分布于六和塔、梵村、珊瑚沙8.第四系(Q)分布广泛,成因类型复杂;2.2 地层岩性描述由老到新描述各地层分布位置、岩性特点(描述)、岩层产状等。
主要地层有D3x、C2h、C3c、J3h、Q。
第四系合并描述。
D3x(西湖组):岩性为白色石英砂砾岩、粗砂岩夹砂质泥岩。
厚度176~300米。
主要为老和山。
C2h(黄龙组):岩性为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底部为白云岩,产纺锤、莫斯科小纺锤,犬齿珊瑚等,厚度154米。
主要分布在棋盘山—龙井—飞来峰一带。
C3c(船山组):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藻灰结核灰岩。
产中华麦、假希瓦格等。
厚度47~150米。
J3h(黄尖组):分布在宝石山、葛岭、白沙山、孤山等地,根据火山喷发间断及岩性特征,可分为三个亚段。
第3章地质构造3.1 概述总结实习地点的地质构造及其主要特点。
杭州市位于扬子准地台东部钱塘台褶带,包括安吉——长兴陷褶带、中洲(淳安)——昌化拱褶带、华埠(开化)——新登(富阳)陷褶带、常山——诸暨拱褶带、余杭——嘉兴台陷等五个三级构造单元以及武康(德清)——湖州隆断褶束等七个四级构造单元。
一、褶皱杭州市区包括三个褶皱区: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皋亭山褶皱区。
二、断裂杭州在印支运动以前基底固结程度较低,地壳变形以褶皱方式为主,断裂不很发育,主要是一些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裂或基底断裂,但它们都控制着构造单元边界和古生代地层的发育,如临安——马金断裂、萧山——球川断裂、昌化——余姚断裂、印渚埠——开化断裂,毕浦——双溪口(淳安)断裂等。
三、节理杭州市区节理以葛岭—宝石山构造节理引人注目,主要有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两组剪切节理形迹构成小型“棋盘格式构造”。
在宝石山,北东70°~80°的节理密集,北西向节理稀疏;葛岭附近,北西40°~60°、北东70°~80°的两组节理均较明显;而葛岭往西南去,北西向,北北西向节理却变得密集,北东东向节理变得稀疏。
3.2 节理与断层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霞洞及泉水出露,如白沙泉,这些泉的发育都在一条断层上,若与其北东的卧云洞相连,则其走向为北东。
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层擦痕,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因此这洞穴泉水的发育与断层有直接关系。
此断层即为栖霞岭断层。
近栖霞岭最高处,紫云洞牌坊前,此处可找到侏罗系火山岩系第二亚段和第三亚段的分界面,两亚段之间可明显地见到一层紫红色的沉凝灰岩,这是在火山喷发间隙时期形成的。
断层和裂隙(节理)统称为断裂构造,裂隙的地方往往形成泉水,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水出来时冒泡则是上升泉(承压泉),水涧是微上升泉。
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的开次量很大。
岩缝的水开采量小。
如白沙泉水清、池底可见,无味无气泡,泉水渐流向下。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紫云洞,紫云洞位于杭州西南栖霞山,洞穴主体长约80m,洞型平直简单,走向NE35°—45°洞顶平整如板且向东南倾斜,倾角35°—40°,主要是循火山碎屑岩层面发育的,受沉积岩夹层控制。
古老的火山作用使得栖霞岭一带布满火山碎屑,火山碎屑夹1至2层凝灰质砂、泥岩或沉凝灰岩,单层5—10m,经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环对松软的沉积岩夹层进行剥蚀、侵蚀和浸泡软化,其碎屑物质被水流搬运带走而淘空,逐渐刻凿出倾斜状深槽。
深槽顶板为坚硬的火山碎屑岩,并发育有NEE、NNW、NW向X节理,大大降低了顶板的稳定性,在重力作用下,巨石崩落,岩洞初具雏形,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向纵深方向发育与扩展。
然而,岩洞并非无止境的发展下去,随着深度的增加,X节理趋于减少或呈闭合状,风化作用、流水侵蚀和水的循环交替随之变弱,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紫云洞。
3.3 褶曲西湖复向斜,即杭州复向斜在杭州市区倾伏部分,它是杭州市褶皱区的主体,组成西湖复向斜翼部最老地层是上寒武统的超峰群,核部的最新地层是下二叠统的丁家山组,出露在西湖畔的刘庄附近。
西湖复向斜的形态,顺西南方向收敛,枢纽仰起,向北东方向展开、枢纽倾伏,枢纽总方向为北东50°,倾伏角15°。
复向斜倾没部分为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所不整合复盖,又为一隐伏的北北西向的大断裂所横切。
龙井——翁家山——南高峰——三台山——丁家山一带为西湖复向斜核部,地形坡度与复向斜倾伏角相适应。
西湖复向斜由一系列单体褶曲组成,从北西到南东计有飞来峰向斜、天马山背斜、南高峰向斜、青龙山背斜、玉皇山向斜、将台山向斜,凤凰山背斜、金家山向斜。
远离西湖的另一组褶曲有午潮山向斜,老焦山向斜、里桐坞背斜,直坞向斜。
半山——皋亭山向斜位于西湖复向斜的北东方向,可视为西湖复向斜的余延部分。
第4章地质作用4.1 西湖成因目前对于杭州西湖的成因,主要有三种说法:火山口学说,瀉湖说,构造盆地说。
火山口学说。
不难发现,西湖周边的山中,只有北边,也就是我们当时所处的宝石山是较为孤立纯在的,不像难免的群山,一直绵延可至钱塘江边。
这是因为宝石山的地质成因与其他山不同,他是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其岩石属于侏罗纪的黄尖组,成分主要是凝灰岩,也含有其他各种灰岩。
据考证,当时火山口的位置就处于今日的断桥附近,火山喷发之后,由于各类风化作用使得火山周边的岩石消退不见,仅留下今天的宝石山。
而火山口在长时间的作用下发生了陷落,从而导致了火山口处的地势骤然降低,于是便形成了今日的西湖。
另一种学说是“瀉湖说”。
此学说认为西湖为谈话瀉湖。
由于堆积的障壁沙坝导致了瀉湖水体与广海水体的连通性手足,另外由于降水等原因,瀉湖的潭水诸如量大于蒸发量,渐渐地是瀉湖的盐度降低。
其沉积物主要是暗色粉砂和粘土。
淡化瀉湖具有特有的苔藓虫灰岩,以水平层理和水平波状层理为主,与今日西湖的状况基本一致。
这就是瀉湖说的主要论据和内容。
第三种学说是构造盆地说。
西湖复向斜的行程大约在古生代二叠纪,由于地质作用,浙江东南沿海本部分上升形成陆地。
到了三叠纪,今日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发生了“印支运动”。
印支运动的地址活动较为复杂剧烈,是地面出现褶皱,西湖正好处于某个向斜的核部。
核部不仅地势较低,而且岩石主要是沉积岩,如页岩等属于粘土岩类,性质比较软弱,容易收到风化侵蚀,从而使得地势变得更低。
这样便为西湖的星辰奠定了最早的雏形。
我个人认为,由于西湖的平均水深不到2米,出去淤泥等沉积物质不过3米,如果形成之初就是这个深度,那应该是瀉湖说比较令人信服。
但由于长时间的地址运动,也不能排除原来西湖雏形有不整合接触,使得深度变浅,这得根据湖底的岩石类型及时间顺序做出判断。
4.2 第四纪冰川从19世纪以来,就不断有德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的地质学家到中国来勘探矿产,考察地质。
但是,他们都没有在中国发现过冰川现象。
因此,在地质学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已经成为一个定论。
后来李四光大胆地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
并且李四光认为杭州存在第四季冰川,因为他在这里发现了羊背石,但发现羊背石是冰川形成最表面、最不重要的根据,最重要的根据是在冰川里面有一些生物--孢子植物,但直到现在没有找到任何寒冷型的孢子植物。
另一种观点认为杭州海拔较低,第四纪时的气温、雪线及冰川积累区面积比率等指标都不具备发育冰川的条件。
我觉得杭州出现第四季冰川的可能性很大。
U型谷和陡峭的山峰也往往是冰川作用留下的产物,杭州地区既有U型谷,也有陡峭的山峰。
并且山东、福建都发现了冰川遗迹。
杭州纬度比福建低,平均气温也比福建低,所以发生过冰川的可能性很大。
图4-2-1 此图为钱塘江的一处,为河流的侵蚀作用,途中堤坝为了减小水流对河岸的侵蚀作用而修建第5章其它5.1 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方法详细说明罗盘的使用方法。
罗盘主要是在具有刻度的底盘上立有一个在水平面内能自由转动的磁针,用以指明方向。
地质罗盘除用以测量方位外,还可以测量仰、俯角以及其它各种用途,是地质工作者不可缺少的仪器。
实用方法步骤如下:(1)定向和基准地面上某一点的经纬度已知,则此点的位置就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