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论点论据训练大全学习巧妙叙述论据学习巧妙叙述论据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怎样使论据的叙述方式更巧妙,从而提高发展等级分数;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各类高考满分作文中总结满分之道,授之以渔;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能力。
设计理念:本教案是教者自己的一份探索,因为教者在教学中发现,关于论点的提炼,论据的分析,论证的方法类相关研究还比较多,惟独关于论据叙述方式灵活性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而且学生也需要作这方面的引导,以改变他们议论文中论据方式单一单调的现状。
基于此,教者做了一次认真的研究,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探索,也意在给学生也做一次勇于探索理念的灌输,而且本次教学积极采取多媒体的演示与操作,既直观形象,又节约了教学时间,很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本教案的设计,按着感性认知----理性认识----实践巩固的思路安排。
对象分析:学生的议论文中普遍存在论据叙述方式单一,不注重灵活论据叙述方式的现象,急需从细节入手,从实处入手,让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内容分析:本次教学所采用的材料都是教者从高考满分作文中观察搜集总结得来,而练习的材料都是学生写作中的病例,力求一练一得,一课一得,不追求内容的繁复和形式的多彩,只求学有所用,用有所得。
教学方法:朗读法、研讨法、练习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文字材料一、导入新课议论文写作是高考的主流,因此我们对议论文的写作做过了一些相应的比较深入的研究,关于议论文论据的使用方法、论据的分析方法、关于议论文的谋篇布局、论证方法等等,为我们写好议论文提供了不少切实的帮助,但这些都是从宏观上做的研究,也就是所谓的“出乎其外”,但是,为了让我们的议论文写得精彩动人,在发展等级上取得高分,我们就还必须“入乎其内”,从细节上入手做些研究,所谓细节决定高度。
今天我们研究的课题就是:如何在论据的叙述方式上略施些小计,让我们的议论文平添些生气,这当是属于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有文采”中的一项要求。
(多媒体演示)作文评分标准中“有文采”指的是如下四条:1. 词语生动2. 句式灵活3. 善于运用修辞方法4. 文句有意蕴二、实例探究(多媒体演示)(一)第一组(从修辞上看)学生活动:一生朗读实例,其他学生分小组谈论发言。
1、贝多芬在创作最高峰时忽然失聪了,这对于一个以音乐为生命的人来说,就像飞翔的雄鹰被折断了翅膀,但他依旧未放弃,他几度颓唐,但最终仍自信的站起来,这位音乐巨人在自信的人生中创作了《第九交响曲》,在不幸的命运里夺回了尊严,在曲折的历史道路上建立了一座坚强的丰碑。
(《谈自信》)2、没有自信,越王勾践怎么能斩断吴王的金戈?没有自信,区区西秦如何东出函谷而一统天下?没有自信,百二秦关怎么便换上刘汉旗号?没有自信,成吉思汗的铁骑又如何能踏上多瑙河的土地?(《谈自信》)教师小结:●从修辞上看:例1在举例论证的同时运用了排比论证,使论证有气势,有力度,再加上一个比喻论证,使论证语言更为生动形象。
例2运用排比论证说理,并连用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增强表达的气势,也可以使语言富有节奏感。
(二)第二组(从论据引入人物的方式看)学生活动:点学生自读并自评每则材料3、为什么这个古老国度的慈善指数总像一个不想长大的孩子?为什么人们总是在一张张充满中彩希望的“小纸片”上去关注福利事业?为什么人们总爱追问一个个富翁的资产,而不去关心富翁们对慈善事业的捐款?但是,青岛出现的那个爱心团体,却努力地改善着这一切,这个爱心团体见证了一张张不同的面孔,却有同一个名字——微尘!人们早已不去追究“微尘”到底是谁,他究竟捐了多少钱。
因为,了解这个团体的人都成为了“微尘”的一员!“微尘”,寻觅不到却又随处可见,自认渺小却又成就伟大!它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良心!看啊,远方慈善事业的天空,已露出了鱼肚白。
这更是爱的天空。
一个人的爱是渺小的,但是两个人、三个人甚至是一群人呢?当人们的爱汇聚起来,天空就被人们的爱点亮,同时,这由爱点亮的天空,又指引着芸芸众生,去点燃更多人心中的爱。
(《怀想天空》)4、弹指一瞬间,一千年过去了,一个英烈女子大义凛然地走来:她,跨马携枪,曾一渡日本,志在革命,留下了千秋万代的侠名———秋瑾。
她,不甘沉溺于花前月下,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舍命为民,何其悲壮!秋风又起,秋雨缠绵,而今不再。
只是在那西湖畔,英雄依旧长眠。
(《民族魂,代代传》)5、水击三千里,抟扶摇直上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进浑浊的仕途。
他出乎其外,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跳出浑浊秽气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徐徐语文坊精编)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立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这逍遥的人生,庄子知入知出,一声朝气蓬勃,光风霁月。
面对一池澄清秋水,背对着功名利禄,他的心九如同身边流淌的溪水一样清澈、洁净。
他超然的心态注定他与仕途的无缘,但正是他“出入”和谐的心态,才成就了他逍遥的一生,才使得他留下了“水击三千里,抟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样汪洋恣肆的篇章。
(《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教师小结:●从论据引入人物的方式看:三则论据或采用设问,或描述情形,或引用相关的诗句引出论据中的人物,既发人深思,彰显文采,又起到了类似记叙文中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的效果,使论据的叙述富于变化。
(三)第三组(从表达方式看)学生活动:学生自由朗读后,就表达方式上谈谈自己的看法。
6、比较:(1)司马迁刚直、坚韧,面对屈辱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凭着自己的奇崛神笔,以刚毅之心正直之气写完了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2)当你一个人孤独地坐在那阴湿的牢狱里,等着最后的决断。
你,一个小小史官,没有多少家产,面对这样的牢狱之灾,你的心在煎熬……有谁知道那一刻你的内心所滚动的痛苦和无奈,有谁能体会到你内心所翻腾的屈辱和泪水?但你仍然坚强地将自己心灵的砝码重重地放在了“隐忍苟活”的那一端,不为别的,只为了心中那难舍的梦想!假如时光能倒流,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告诉你一句话: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你,司马迁,就是一个大大的英雄!你以你瘦弱的身躯,不同寻常的抉择铸就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魂魄——屈辱非但没有吞噬一个人的人格,反而成就了他的非凡的伟大!(《心灵的选择》)7、当和亲的马车渐渐的消失在斜阳里,昔日的故里即将永别,她依然心无所悔,毅然地向着孤寂走去;当胡风毫不留情地吹白了她的青丝,吹裂了她红润的嘴唇,也吹断了她无尽的遐想时,她依然安静地承受着这-切以及比这-切更难熬的孤寂;当无数次远行的商旅满载而归,和平取代了战争,友好取代了杀戮,天山的南北与大汉王土融为一体,匈奴与大汉王朝成为-家时,她依然坐在心中那片净土上默默祝福着,祝福着;当西山的余晖渐渐消失,黑暗吞噬了她日夜守望的大汉王朝时,她依然守候在那片净土上默默的祈祷着,祈祷着......女人不仅可以遏止战争,同样也可以发展经济,(徐徐语文坊精编)促进文化交流,调和民族紧张关系。
(《民族魂,代代传》)教师小结:●从表达方式看:6中的(2)比(1)要生动,更具有形象感。
其中主要是作者在处理素材中(2)段用想象进行了细节描写和抒情,从而把与(1)相同的材料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7例采用连续的排比描写渲染情境,有力地论证了王昭君对民族大义的坚守和传递。
(四)第四组(从对材料的切分看)学生活动:教师朗读本则材料,学生从对材料切分的角度进行讨论。
8、三国时蜀国的大将马谡,不遵从诸葛亮“靠山近水安营扎寨”的叮嘱,不听王平的劝阻,自以为是地屯兵于高山之巅,导致了街亭失守。
登高望远、居高临下,固然有令人飘飘然“感觉特好”的一面,但街亭之役说明,(徐徐语文坊精编)“感觉特好”未必能作战必胜。
司马懿老谋深算,先断粮道、水道,再放火一烧,就把蜀军逼入绝境。
既没有空投粮水接济,更缺乏空降部队救援,守不住、无处退,马谡焉能不败?其实,商场如战场,香港的高人工和高房价,就颇有点儿“居高临下”的味道,打工仔、开发商倒是“感觉甚好”,但营商的高成本却使香港的竞争力大大削弱了。
现代司马懿们用不着“断水、火攻”,只凭“近水源、便交通”的优越,就把“客商”们大半吸引过去了。
有现成“水美草肥”的好地方摆着,谁愿意费劲地爬你这座“孤山头”呢?教师小结:●从对材料的切分看:有时还可根据论证和行文的需要,把一个相对完整的材料切成几小块,夹叙夹议,既便于分析论证,又容易造成行文的变化。
三、课堂总结(多媒体演示)略施小计,平添生气1、修辞巧用,生动文意2、人物引入,灵活方式3、表达丰富,情理并茂4、材料切分,叙议生辉四、重点演练(文字材料)1、论题:忘记与铭记论据:苏武忘记荣华富贵,高官厚禄,时刻铭记着肩上的责任,精忠报国的信念。
改写示例(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多媒体演示):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
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2、论题:位置与价值论据: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
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
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改写示例(采用描写与抒情结合再现情景,多媒体演示):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
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这个老人,便是陶渊明。
可有谁知道,就这么一个步履悠闲的老人,一颗渴望自由的心曾被官场的樊篱束缚了很久很久,以致常常发出“奚惆怅而独悲”的长叹:难道我的心没有什么新的栖息地了吗?对了,就选那篱下怒放的菊吧!那清新淡雅,与世无争的菊,不正与自己不羁的性格,素净的心灵很合拍吗?于是老人毅然弃掉了官场,回归了田园,最终在菊花的开落间成就了自己一段菊花般美好的人生,也为中国诗坛留下了一首首素淡清雅的田园诗作。
3、论题:给生命一个勇敢的笑脸论据:凤凰卫视的一个战地记者闾丘露薇,用肩膀扛起了众人瞩目的重担。
在那些道貌岸然却临危退缩的人面前,她用生命和誓言承受了常人认为不该承受的重压。
她在硝烟弥漫,战火冲天中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地向全国观众展现了最新最真实的新闻资料。
她用镜头直面现场,用勇敢直面危险……当她站在“全国十佳青年”的领奖台上,人们又看到了那熟识的笑脸,一个诠释着勇敢、执着的微笑,一个举重若轻的纤纤身影!给生命一个勇敢的微笑,敢为人之不敢为,去化解心中的那团迷雾,为自己,为他人开拓一条平坦宽阔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