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自动化技术概论自动控制发展控制技术篇
自动化技术概论自动控制发展控制技术篇
气动单元组合仪表(QDZ),电动单元组合仪表 (DDZ),都经历了I型,II型,和III型三个发展阶段。
变送单元:将各种物理量变换成标准统一信号; 转换单元:电-气转换,气-电转换,等; 控制单元:测量信号与给定信号比较,产生控制信号; 运算单元:将几个标准信号进行算术运算; 显示单元:指示、记录、报警、累计; 给定单元:产生给定值; 执行单元:按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去改变控制量大小; 辅助单元:增设的功能,如手动-自动切换。
单片机
单片机是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微处理器、存储器 及接口电路等,在计算机家族里体积最小、价格最 便宜、应用非常普遍,一辆普通轿车里常常有几十 个单片机在工作。
工业控制计算机
工控机类似普通微机,但提高了 工作的可靠性,配备了用于工业控 制的输入输出接口,并特别加强了 针对工业环境的抗干扰措施。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反馈信号
计算机
反馈信号
控制信号
受控设备1
受控设备2
控制信号
…
受控设备N
第二阶段:单机控制
一台计算机只控制一台 机器或设备,主要优点是 控制风险小。这种方式在 今天也很常见,如冰箱、 空调 、电饭煲的控制等。
计算机
反馈信号 控制信号
受控设备
第三阶段:分散控制
对于多台相互关联的机器或设备,每台机器或 设备都单独用一个数控装置来控制(单机控制方 式),但与上层的协调和管理计算机有信息交互, 属于网络化的控制系统。
(1)30年代末40年代初,出现气动仪表,价格便宜, 结构简单,特别对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的生产现场, 具有本质性的安全防爆性能。尤其是统一了压力信号, 有远程发送仪器可以远传,如此能在控制室读数,可 以实现在控制室进行检测、记录和控制。
(2)50年代出现了电动式组合仪表。传输速度快。
上述器件所构成的控制装置只能实现模拟控制,改 变控制方法或控制参数就得更换相应的硬件,而且 很多复杂一点的控制方法还无法实现或实现起来很 困难;
2)每一个参考输入对应于相应的固定工作状态。 •缺点:若系统存在较大干扰,则很难完成既定的控制任务 •适用范围: 1)输入输出关系已知;2)控制精度要求不高; 3)干扰影响不大。
二、闭环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单回路控制系统) (最基本的控制方式,应用最广泛的控制方式)
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不仅存在顺向(正向)作用, 还存在反馈作用。 •特点: 系统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 •优点:不管什么扰动引起被控参数变化,都会产生控制作
3、单元组合式仪表
根据控制系统各组成环节的不同功能和不同使用要 求,将仪表做成能实现一定功能的独立仪表(称为单 元),各个仪表之间用统一的标准信号进行联系。
单元组合仪表克服了基地式仪表结构不够灵活的缺 点。将各种单元进行不同的组合,可以灵活第构成多 种多样、适用于各种不同场合需要的自动检测或控制 系统。
第二讲 自动控制技术
想法(目标)要有办法来实现。
自动控制的两个组成部分
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技术
自动控制理论是分析和设计自动控制 系统的工具和基础,相当于“软件”; 自动控制技术则着重在控制系统的硬件 实现方面
2.1 基本控制方案
一、开环控制系统(最简单的控制方式) 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没有反向联系。 •特点: 1)系统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
数字信号处理器
(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 )
DSP的计算和处理功能相当强大,早期主要用 于信号处理领域,价格也较昂贵,但随着计算机技 术的发展,价格不断降低,因而近年来在控制领域 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计算机控制方式的演变
第一阶段:集中控制
用一台计算机同时控制多台机器或设备,轮流采集反馈 信息,计算出所需要的控制量后轮流输出给每台机器或设 备,属于“分时控制”,主要缺点是可靠性差。
早期的自动控制只能依靠简单的机械装置、气动 机构、液压传动装置等;
随着电的发明,很多电气、电子元器件及设备相 继问世,继电器、接触器、电阻、电容、电感、 电位器、放大器等陆续应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使 控制性能得到提升;
1、机械控制装置:瓦特发明的飞球调速器;希腊人 发明的庙门自动开启装置,等。
2、作为自动化仪表的控制装置,最早出现与20世纪 30年代,主要用于化工、石油、热能动力和冶金, 当时称为热工仪表,工作方式为机械式或液动式,体 积比较大,只能实现就地显示、记录和简单的控制。 又被称为基地式仪表,功能限于单回路控制。
现代计算机控制系统:管控一体化
一个生产企业往往可能同时采用了好几种网络 化的控制系统,并与管理系统连为一体,实现 无缝衔接。
用去消除偏差;
三、扰动补偿控制,也称为“前馈控制” 在扰动影响被控量之前补偿其作用。
四、复合控制 复合控制系统中的补偿控制(前馈控制)能及时地抵消
可测扰动量对被控量的不利影响,而反馈控制能保证系 统的高精度。这是一种得到广泛应用的控制形式。
2.2 自动控制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取决于每个阶段应用技术所 能达到的水平;
(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
PLC包含了逻辑运算、顺序控制、算术运算及定时和计 数等功能,是专为工业环境下的应用而设计的,早期主要 用于逻辑及顺序控制,以取代传统的继电器控制,后来又 增加了连续的反馈调节功能,并具有联网和通信功能,应 用范围越来越广。
计算机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动控制的实现方式, 控制方法和控制参数在计算机里只是一组程序(称 为“控制算法”),修改很方便,而且无论控制算 法简单还是复杂,都一样可以实现,因此计算机在 控制领域迅速推广和普及;
常用的数字化控制装置包括单片机、工业控制计算 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
典型例子有: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集散控制系统 DCS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FCS (Fieldbus Control System)
一种网络化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